底层|古代将军造反,为什么士兵会跟着一起造反因为有底层逻辑支撑
通过战争方式实现改朝换代的,主要是将军造反与农民起义。但主要是将军造反,农民起义往往打响第一枪,将军造反往往最后收割果实。
文章插图
原因很简单,农民起义军对内不能形成凝聚、对外不能输出秩序,而将军造反却能够做到这些。先罗列一下几起将军造反的例子。公元前197年,西汉代国相国陈豨造反。当时,陈豨“以赵相国(应为代)将监赵、代边兵,边兵皆属焉”。也就是说,陈豨已经垄断了赵国、代国两地的边军,而且礼贤下士、门客众多。如果陈豨要造反,需要依靠两支力量,一个是赵、代两地的士兵;一个是自己门下的宾客。只要这两伙人配合,那就没啥问题。公元前202年,田横自杀,然后其在山东海岛上的五百门客集体自杀。当时刘邦已经派人去招降了,只要这些人能归顺,肯定都是高官厚禄。但是,五百门客是田横的门客不是刘邦的门客。主公田横死了,那就集体自杀。这就是当时的意识形态。田横如此,陈豨也是如此,门客一直是这些人的私人从属力量。
文章插图
公元前201年,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关键是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各诸侯国连语言都不通。齐国是如此,赵国和代国也是如此,两国本就是赵战国故地地,方天然就有独立倾向。所以,赵、代边军,也没啥问题。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发动了七王之乱。吴王叛乱,原因为何,不必细究。还是看他的凭借力量。而在这方面,吴王刘濞与代相陈豨的逻辑完全一样,吴国门客全听他的、封国士兵全听他的。而且,刘濞的凝聚力和动员力,要比陈豨更强悍。
文章插图
首先是“居国以铜盐”,所以吴王可以自己发行货币,为老百姓向朝廷交税;其次是“卒践更,辄予平贾”,朝廷徭役,吴王自己掏钱雇人替百姓服徭役;第三是“岁时存问茂材”,精英人物全部笼络到自己麾下;第四是“它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颂共禁不与”,凡是逃到我吴国的犯罪分子,就是我吴国百姓,绝不引渡。所以,吴王不仅能在吴地搞割据,而且还能带着吴国战士去打汉朝。汉末至三国时期,是个郡守刺史都能割据造反。其实,这时候陈豨造反的逻辑已经不适用了。因为意识形态已经出现了变化,精英人物还是心向朝廷的。那种“主人的主人不是我的主人”的逻辑,已经讲不通了。但是,汉末的特点,一个是乱;一个是治。乱是整个天下的乱,就是中央控制不住地方;治是州部郡县的治,就是豪族们能够维持地方秩序。但是,天下乱,自然就要争,所以控制地方的豪族也要争。于是,就有了豪族加军阀的模式,河北豪族加袁绍、兖州豪族加曹操、江东豪族加孙氏、荆州豪族加刘表。所以,枭雄将军们,搞割据、搞造反,只要取得豪族支持,那就没问题。甚至,豪族们还会鼓动将军们去造反,跟其他军阀争一争,因为打出来的土地就是利益,大家都能分。
- 古代将军为何不是八块腹肌,反而个个啤酒肚,这才是军官真实样子
- 将士|将军带兵打仗,上厕所时看到一群蚂蚁后,为何赶忙下令撤退
- 中国古代的“典妻”和“质妻”
- 东吴|三国有个将军,一辈子都没打过胜仗,可每次都能把对方猛将杀掉
- 关羽北伐襄樊时,为何会留下糜芳、傅士仁这样的三流将军守大本营
- 林彪为人到底如何?萧克将军晚年评价:军事还行,却非十全将才
- 剩菜|古代皇帝吃不完的剩饭,都是这样处理的,你一定没想到
- 古代重男轻女,为什么儿子被称“犬子”,女儿却被称为“千金”
- 在没有监控系统的古代,官府是通过什么手段追捕到那些逃犯的?
- 赵匡胤|古代帝王中,没有比赵匡胤更厉害的,竟黄袍加身成为了一朝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