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第一次鸦片战争时 清军与英军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二 )


与祖鲁军队相比,清军的武器装备堪称优良。可是,清军士气消沉、军心涣散,上至指挥官,下至普通士兵,大家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也不知道民族尊严、国家荣誉为何物,对士兵的职责缺乏使命感。清廷也从没向军队发布动员令。因此,很少有士兵愿意在战斗中付出生命。到了打仗的时候,一旦形势不妙,逃跑往往是第一选择。
在军事训练上,清军只能用两个字形容:“糟糕。”
一支军队战斗力水平的提高,无外乎两种手段。一是实战,二是训练。清朝承平日久,自康熙、雍正、乾隆以来,几乎没有遇到大规模的战争,这就使得清军无法通过实战来提高战斗力水平。然而在训练上,清军也荒芜已久。八旗军就不说了,一贯养尊处优,一幅“老爷军”的派头,就连绿营也极少进行军事训练。一年之中,充其量有10余天开展训练。至于全年从不进行训练,也是常有的事情。
由于长期缺乏军事训练,清军将领军事素养极为低下,不具备近代军事思想,打起仗来自然捉襟见肘,漏洞百出。
如前所述,英军第一次投入战争,只有4000余人。后来通过逐渐增兵,达到了19000余人,但在数量上仍然和清军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参战清军数量一度达到了20万,差不多是英军整个陆军的数量。英军仅以20万人的部队,控制着全球数十个国家的殖民地,可见其军队战斗力之强。
当然,英军强大的战斗力,与其严格的训练、丰富的实战经验密不可分。英军每周训练4——6日不等,每年达到了200——300多天。发生在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军的训练变得更加频繁,一年只休息两天。

到底|第一次鸦片战争时 清军与英军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文章插图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说明了后勤保障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位置。英军非常重视后勤保障。他们第一次投入战争的舰船有40余艘,直接用于作战的军舰只有20艘,用于后勤保障的运输舰船就有28艘。
后来,英军陆续增兵,作战军舰增加到40艘,而后勤保障舰船则增加到60余艘。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时候英军就拥有了专门的医院船、测量船。上述种种,为英军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使得英军虽然远离本土作战,但伙食标准却远高于本土作战的清军。
难能可贵的是,所有的英军都能按照合约,从政府领取一份不菲的薪金。这份薪金,足以让英军士兵养活他以及他的家庭。所以,绝大多数英军都是自愿加入队伍。
清军基本上没有建立起近代后勤保障制度,军饷经过层层克扣之后,能够真正进入到官兵口中的少之又少。
当时,清军每月能领取1——3两银子的饷银,这点钱完全无法养家糊口,连最基本的家庭生活开支都无法应对。最底层的清军士兵不得不搞起“副业”,赚取“灰色收入”。长官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激起兵变他可是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