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本文图片
《财经深水区》由腾讯新闻与优质媒体联合出品 , 专注财经领域深度调查报道 。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谢江珊
9月8日 , 《人物》杂志发表的《外卖骑手 , 困在系统里》一文引发舆论热议 。 同时也将长期研究外卖骑手职业困境的学者孙萍 , 卷入舆论风暴的中心 。
本文图片
孙萍是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她和多伦多大学陈玉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张书琬、香港理工大学陈慧玲等老师 , 在2018年组成研究团队 , 开始研究外卖骑手的数字劳动问题 。
原本在孙萍看来稀松平常的田野调查 , 突然有一天爆红网络 。 “这篇文章出来后 , 我在各种微信群里被@和点名 , 电话被很多人打 , ”孙萍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人员专访时坦言 , 自己与团队的第一反应是“很懵” , “其实最初我们不太理解为什么这篇文章会这么火 。 ”
咨询了几个朋友 , 她得到的答案是:戳中了他们的泪点以及社会的痛点 。 孙萍意识到 , 将学术语言转化成社会语言 , 具有很强的渲染性和感染力 。
为什么会对外卖员的生存状态感兴趣?算法的背后 , 是不是巨型商业平台的内卷化?这些平台内卷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内卷化该如何突破?带着这些问题 ,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专访了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萍、多伦多大学传播文化技术中心和信息学院助理教授陈玉洁 。
算法抗争不等于结构性改变
时代周报:当时做这项调查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对外卖员的生存状态感兴趣?
孙萍:我从2017年开始关注外卖员 , 我们的团队在2018年左右成立 。 对外卖员感兴趣 , 是因为跟我们的研究方向——互联网经济有关 。 同时也与社会大背景相契合 , 中国近十年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非常快 。 陈老师之前做网约车研究 , 我之前做程序员996调查 , 都是数字劳动和数字工人 。
时代周报:调查过程中 , 有什么具体直接触动你的事情吗?
孙萍:在调查过程中 , 我们接触的是一个个立体丰富、三维空间里的人 , 有很多触动 。 尤其是当你想到 , 算法其实是一个一刀切的、精细化的、冰冷的工具的时候 , 确实会觉得需要多元的声音 。
以外卖员为例 , 一个女外卖员在三天之内被偷了两辆电瓶车 , 报警的时候痛哭流涕 。 她的第2辆车在北京东四环被偷 , 我到现在还记得她的名字 。 她说我一辆电动车两三千块钱 , 要几个月才能挣回来 。 还有外卖员跟我讲 , 他租的房子特别破 , 冬天没有暖气 , 门窗漏风 , 也锁不上 。 半夜醒来发现床前站了一个人 , 吓了一跳 。 小偷进屋偷东西 , 却发现屋里根本没有什么可偷的 。
陈玉洁:这些服务人员的劳动和生存状况真的非常艰辛 。 我的调查从打车平台开始 , 切入点是传统出租车司机 。 很多司机跟我反映 , 打车平台利用了他们 , 他们觉得自己遭到了背叛 , 整个产业都非常不公平 。 因为打车平台最早是从出租车司机开始 , 后来平台经济逐渐兴起 , 才将业务拓展到私家车 。
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是 , 除了受算法一刀切的管束之外 , 司机们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 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 他们会利用手上能够利用的、仅有的一些资源和方法 , 抗衡平台管理和算法控制 。 比方说 , 早年司机之间的刷单现象普遍 , 或者接单后取消订单 , 与乘客改为线下交易 。 除了谋生 , 还有一部分动因是报复平台的规则不公平 。 当然现在这种现象非常少 。 我把这些日常的抵抗行为称为“算法抗争” 。 在外卖员群体当中 , 也出现了形式不同的算法抗争 。
稿源:(时代周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91492B4R020.html
标题:算法|短视频平台内卷化:大量公司已是僵尸壳,部分网红收入不及网约车和外卖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