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凡学”为什么成为一场网络狂欢?


来源标题:有学者指出 , 其本质上是网民对优越感的解构和抗争
近日 , “凡尔赛文学”大行其道 , 在网络上被广泛关注与热议 。 除了将其带火的博主“蒙淇淇77”以及最早提出“凡尔赛文学”概念的博主“小奶球”之外 , 越来越多的网友在微博、朋友圈里 , 或模仿“凡学”文体写几句文案 , 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 继“名媛拼单”“打工人”之后 , “凡尔赛文学”成为广大网友又一场网络狂欢 。
快看|“凡学”为什么成为一场网络狂欢?
本文插图
网友总结的“凡尔赛”定义和要素 不经意间的“贵族”烦恼
博主“小奶球”表示 , “凡尔赛文学”的概念是从讲述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中获得灵感的 。 延续“凡尔赛”所代表的奢靡生活 , “凡尔赛文学”意指运用文字来表现生活得高贵、奢华 , 且想通过一些反向的表述 , 不经意地透露出自己的优越生活 , 如今一般用于调侃 。 而发表这类言论的人则被称为“凡尔赛人” 。
今年3月 , “小奶球”首次在微博提出“凡尔赛文学”这个概念 , 组建话题#凡尔赛文学研究与实践# , 记录下身边人的“凡尔赛文学” 。 5月 , 她又推出视频《凡尔赛公开课》 , 教网友如何“鉴凡” 。
根据“小奶球”的说法 , “凡尔赛文学”包含“三要素”:1、先抑后扬 , 明贬暗褒;2、自问自答;3、灵活运用第三人称 。 这样故作不经意地流露出贵族烦恼 , 是一种看似抱怨、实则暗喜的高级炫耀手法 , 用知名主持人何炅的话来说:“用最低的调 , 炫最高的耀 。 ”这种炫耀不限于物质方面 , 也包括学识、品位、外表等 , 网友总结为“万物皆可凡尔赛” 。
除了微博之外 , 豆瓣也成了网友们讨论“凡学”的重要阵地 。 豆瓣#凡尔赛学研习小组#里的“凡尔赛人”发文“鉴凡” , 即收集身边人的疑似言论并分享到小组 , 大家一起鉴定是否属于“凡尔赛文学” 。 同时 , 网友一起研究怎样回复才能“拆凡” , 即拆穿并破解原文中的炫耀感 。 根据网友从诸多案例中的总结 , 拆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顺着那人的说法来说 , 二是“以凡攻凡”“比你更凡” 。
自我保护的炫耀方式
某种程度上 , “凡学”的形成 , 是一种身份认同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一书中提到:“我们的人生以两种爱为贯穿的主轴 , 第一种是对两性之爱的追求 , 第二种是对世人之爱的追求 。 ”其中的“世人之爱”就是一种被爱的心理 , 大部分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欣赏、肯定 , 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
渴望自我身份被认同本身无可厚非 , 但凡事过犹不及 。 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郑焕钊表示 , “凡尔赛文学”的出现 , 起到了“委婉地炫耀”“多角度炫耀”的效果 。 郑焕钊举例 , 当一个人发朋友圈说“只有我觉得星巴克的拿铁不好喝吗” , 既表明他有着较高的消费能力 , 又能体现他可能喝过很多咖啡、有一定的品位 。 “这种委婉式秀优越 , 在当今社会更容易被接受 , 不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反感 。 而且通过否定和怀疑的语气 , 还能加了一层‘见多识广’的含义在其中 , 一举两得 , 一句两秀 。 ”
“直接表达一种尖锐的观点 , 在互联网语境下不能确保所带来的后果 , 所以有些人选择用委婉方式来表达 , 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 ”郑焕钊说 , “凡尔赛文学”是一种“防守式进攻” , 在表达方式上貌似削弱了炫耀的成分 , 实则并没有减轻炫耀的程度 , 反而除了物质之外 , 还增添了其他炫耀的元素 。 “‘凡学’能有效避免‘杠精’直接开杠 , 以退为进 , 自贬自嘲 , 保护自己不遭受网络暴力的同时又能起到炫耀的目的 , 很有技巧性 。 ”
从直接晒出名包名表名车 , 到如今的“凡尔赛文学” , 互联网炫富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着 。 “实际上有些人并不是真的炫富 , 而是参与网络话题的讨论 , 在互联网狂欢文化里 , ‘凡学’被很多人当成段子来处理 。 ”郑焕钊说道 , 网友们化身“上流成功人士” , 通过“现身说法”来起到嘲讽的作用 , 为话题增加了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