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县|走入秀美封开 探寻地下环保密码
建在公园里的污水处理厂、融入民俗村的人工湿地、埋在锦簇花团下的污水处理池……近期 , 来往肇庆市封开县的游客和当地居民纷纷表示 , 贺江水日益清澈 , 在江边行走时有如迈入画中 。
那么 , 封开这个岭南古都能够保持山美水清的“环保密码”到底是什么呢?花园式厂房、融入自然的污水处理设施 , 或许能给出答案 。
三年前 , 中国能建南方建投在封开投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全县捆绑PPP项目(下称“PPP项目”) , 项目遍布全县 , 目前已新建镇级污水处理厂11座 , 总体处理规模约6200吨/天 , 新建配套管网约78.6公里 , 使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630座 , 配套管网约293公里 。 项目投产运营后将大大改善封开人居环境和西江水环境质量 。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李志颖 通讯员 玉凤
PPP项目污水管网遍布全县
从山水秀美的大洲镇龙皇岛码头公园沿着翠竹林立的贺江碧道画廊 , 一路上封开县城的如画风景依次铺开 , 心旷神怡的美景之下是封开污水处理项目团队对当地绿水青山的悉心呵护 。
在龙皇岛码头公园旁 , 一栋白墙灰瓦、独具岭南特色的厂房沿贺江而立 , 这是PPP项目在大洲镇设立的污水处理厂 , 项目团队采用了地埋式污水处理工艺 , 将污水处理厂与园林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 , 使厂区景观与公园融为一体 , 真正打造花园式污水处理厂 。 厂房前 , 一排盛开的茶花盆景之下依次是埋着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 。
PPP项目污水管网遍布封开全县 , 连接了超过700条自然村的民居 , 各家各户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进入分布在各污水处理点或污水处理厂 , 并因地制宜选用AAO、农村一体化接触氧化法或人工湿地工艺进行净化 。 从调节池到过滤消杀直至排出清水 , 全部处理过程均在地下完成 , 达到无臭处理效果 , 实现与封开美丽生态的和谐统一 。
据介绍 , 新建的镇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一级标准较严值 , 村级污水处理点全年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标准 。 PPP项目投产运营后每天减排量2万吨以上 , 使流经境内的贺江水质常年保持Ⅰ类水标准 , 大大改善西江水环境质量 。
“这是项目人工湿地工艺的一部分 , 我们通过水生绿植 , 把接触氧化法处理过的污水进行再次净化 , 变成清水流出 。 ”在封开网红打卡点励志新村中 , 技术人员指着一大丛再力花、美人蕉说 。 在污水处理出口处 , 不断有清澈的水流通过小型水车进入水池 , 池中隐约可见欢快追逐的金鱼 , 为励志新村增添一处动静皆宜的新景 。
在不远处的罗董运维中心 , 项目运维人员通过污水调度系统、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对全县11座镇级污水处理厂、630个农村设施点、38个泵站进行控制 。 “全县各大污水处理点相距车程最近几分钟 , 最远2个多小时 , 但通过物联网技术 , 我们实现了项目管理智能化 , 可以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 , 有效提高项目运营维护效率 。 ”相关负责人介绍 。
“各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初期皆以和谐、清新为出发点 , 力求贴近自然 , 贴近岭南特色 , 与周边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 真正实现景观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 。 ”封开县副县长陈锦华说 。
提供全天候数据综合监视
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和粤语发源地 , 两广门户、潇贺古道和茶船古道的交会地 , 封开历史底蕴深厚 , 西江、贺江为其带来丰富的水资源 , 环境优势显著 。
为进一步推动封开生态环境建设 , 助力封开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 2015年 , 封开县政府正式启动整县推进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
2018年5月 , 中国能建南方建投携手封开县委、县政府 , 在封开投资建设PPP项目 , 拉开了参与水环境治理的序幕 。 经过两年的建设 , 今年11月8日 , 项目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全面通水的里程碑目标 , 进入联合试运转阶段 , 共同守护这座“岭南古都、山水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