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夜玫瑰|你能理解神经质的人吗?10网友的暖心回答!( 二 )


但是过度的爱却往往会导致相反的效果 。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情人之间强势的爱、粉丝对偶像臆想的爱等等 , 这些都会给被爱的一方带去更大的压力 。 更何况 , 这些加上了限定词的爱早已不是原本的爱了 。
在这个充斥着压力的时代 , 有人被淘汰 , 有人主动弃权 , 但这个时代也还是会给他们留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
其实我也时常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个社会 , 也许有一天某件事或者某句话就会成为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 但是我不会变成神经症人 , 因为我相信这个世界是存在美好的 。
网友【珂珂】说:我认为书中所提到的「神经症」可以用另一个词「神经质」来描述 , 因为书中提到的事例并不是一种病态的 , 身体上的缺陷 , 而是一种心理情感 。
用「症」这个字就显得过于严肃而导致引发一些歧义 。
每个人对自我的认知都不同 , 受原生家庭以及成长环境的影响 ,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不同的习惯 , 这并不是一种疾病 , 反而更加可以显示出人的个性 。
我们在生活中干着自己的事情 , 只要不违法 ,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去做的 , 并不是说别人认为你不应该去做这件事情就不能去做 , 自己的人生 , 凭什么要被别人所操控?
文化背景的不同 ,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都会对人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 , 也许某种文化背景下很正常的事情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就会被认为是「神经质」 。
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流行文化 , 也许上一代人对我们这一代的流行文化就不加理解 , 所以他们会认为我们有「神经症」的特质 , 而我们也会认为他们跟不上时代 , 他们也拥有该种特质 。
在当下这个时代 , 社恐人群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 究其原因 , 是因为电子产品的过快发展 , 导致人们面对面的社交次数大量减少 , 在屏幕后他可以是萝莉、是大叔、可以是任何一种人 , 但在屏幕前他只能是他自己 , 不了解对方也只能是坐在那里面面相觑 。
所以说 , 神经症并不是一种病态的状态 , 而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之下 , 人们对于与他们价值观不相符的人以及环境所发出的评价 。
网友【张俊寿】说:先表明立场 , 我是赞同卡伦·霍尼观点的 。
她作为「新佛洛依德主义」的代表人物 , 拓展了精神分析的方法论范畴 , 跳出了佛洛依德以生物解剖学为基础建立的理论框架 , 提出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人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 。
「神经症」这个说法其实会让人产生误解 , 「症」在中文里有「疾病」的意思 。 但是在英文版书名《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里 , 这里用的「personality 」是「个性 , 人格」的意思 。
也就是说 , 作者讲述的是一种更广义的、源于恐惧、焦虑、紧张和冲突的心理紊乱特质 。 这种心理特质只有在导致个体行为偏离正常模式的时候 , 才能称之为中文意义上的「症」 。
那什么是正常模式呢?偏离的程度如何界定呢?不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皮尓曾经说过:「现代人类学的功绩之一 , 便是不断地重新发现正常的含义」
而卡伦·霍尼的功绩在于 , 她将社会文化因素添加到精神分析的方法论中 , 并认为神经症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社会文化环境本身固有的矛盾 。
正如《纽约时报》书评中写的那样:「Neurosis is the price paid for culture development」神经症是我们为文化发展付出的代价 。
网友【啊嗯 。 】说:卡伦霍妮剖析得非常到位 , 我非常赞同她的观点 。
她跳出了传统的分析模式 , 从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角度出发 , 弥补了弗洛伊德对文化的忽视的不足 , 浅显且易于理解 , 我受益良多 。
焦虑或许是神经症人格的背后的驱动力 , 但是对爱的渴望与控制欲的驱动却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