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张启迪:民企债券为何融资不畅?中介机构不履职是重要原因

文 | 张启迪 (金融学博士,高级经济师,CFA,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2020年以来,为了应对疫情冲击,相关部门推出了大量举措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取得一定成效 。尤其是在银行贷款方面,民营企业不仅获取贷款的难度有所下降,利率水平也较为理想,部分优质民营企业甚至能够以基准利率下浮5%-10%的利率获得贷款 。然而,反观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依然不尽如人意 。融资规模方面,2020年1-10月,民营企业债券净融资额为-431亿元,延续了2018年和2019年净融资额为负的趋势 。信用利差方面,虽然自2019年以来民营企业信用利差有所收窄,然而当前依然维持在高位,显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依然不畅 。据统计,目前仍有大量民营企业拿到债券发行额度但尚未完成发行 。

数据来源:wind

界面新闻|张启迪:民企债券为何融资不畅?中介机构不履职是重要原因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wind
关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缘何难以改善,笔者曾在2020年5月14日发表的文章《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缘何难以改善?》中进行了深入分析,直接原因是投资人不积极(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率高)、企业不积极(发行难发行贵)、主承销商不积极(占用信贷额度),根本原因是房地产融资的挤出效应、国有企业非中性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经营不规范 。上述理由用于解释当前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缘何不畅依然成立,然而似乎还不够完善 。结合近期的调研体会,笔者试图对上述分析做进一步补充,以便于更加全面地理解为什么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疏通困难 。
一、当前民营企业融资分化较为严重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并非所有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都不畅 。目前之所以出现大量民营企业拿到债券发行额度却仍未发行并不完全是因为融资难融资贵 。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部分民营企业资金已经十分充裕,尤其是对于优质上市民营企业来说,其股票、债券、银行贷款等各种融资渠道均十分畅通,目前资金储备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需要,因此即便其拥有大量发债额度也不再需要发债继续融资 。
二是部分民营企业虽然需要资金,但由于债券发行利率较高,甚至可能大幅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因此更愿意选择银行贷款进行融资 。对民营企业来说,无论是通过发债融资还是银行贷款融资没有区别,融资渠道成本的高低是其融资渠道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 。在债券融资成本高于银行贷款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显然会放弃债券融资渠道 。
三是部分民营企业资金紧张,希望通过发债筹集资金,也能够接受较高的融资成本,然而在主承销商在“询价”阶段发现根本就无量可循或者是量非常之少,难以确保发行成功 。有些主承销商为了维护与客户的关系最终不得不进行包销 。
总体来看,对于第一类民营企业来说即便手中握有大量发债额度也不会选择此时发债,而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民营企业来说要么是因为融资成本偏高放弃发债要么是根本就发不掉,最终导致虽然相关部门批复了大量的发债额度,但仍然难以有效疏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造成了发债额度的“堰塞湖”现象 。目前来看,第一类民营企业占比相对偏低,第二和第三类民营企业较为普遍 。也就是说,对于最优质的民营企业来说,由于信息透明度和市场认可度较高,几乎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而对于其他企业来说,都或多或少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二、中介机构没有起到信息发现功能
第二类和第三类民营企业之所以债券融资渠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除了前述提到的各种原因之外,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会计师事务所和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没有尽职履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