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医生:我总有告别的一天,但我的技术一定要留下
【援藏医生:我总有告别的一天,但我的技术一定要留下】 华声在线11月16日讯(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采访人员 李琪 通讯员 陈双 实习生 龙飞鹏)11月,长沙已经立冬,和煦的暖阳仍恍似小阳春 。站在灿烂的阳光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杨宇仿佛又回到了刚刚才告别的西藏山南那个偏远的小县城:桑日 。
2019年、2020年,杨宇分别成为湖南省第七批和第八批援藏队员,前往西藏山南市桑日县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开启了在雪域高原跨度两年的援藏生涯 。
文章图片
桑日县位于西藏高原南部,奔腾的雅鲁藏布江亘古不变地流经这里,将全县一分为二,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岗底斯山,两山夹一江,平均海拔4000多米,这里海拔高,空气薄,降雨少,辐射强,是中国太阳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长冬无夏,四季不明,"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说的就是这里 。
去西藏之前,蓝天白云、辽阔高原、群山绵延,淳朴藏民是杨宇脑海中藏区的模样 。真正到了西藏,他才真正感受到高寒缺氧、阳光刺眼,起居艰苦等困难,莫名的孤独,深切的思念时不时会蹿上心头,家中一对年幼的孩子仅靠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一人照料,说不担心是假的 。
可是,只要一走进桑日县人民医院大门,身体不适,家人牵挂就都放下了,如何真正不负重托,不负期望,让自己的援藏工作真正有成效是杨宇一直认真思索的 。
在桑日县人民医院,杨宇担任放射科主任,科里有两名同事 。中专毕业、初级职称的43岁医师拉姆和年轻的技师小伙平措顿珠 。科里用得做多的设备是 X 光,一部内地捐赠的二手 CT 长期闲置着,因为拉姆和顿珠都不会使用 。
文章图片
杨宇到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教会他们做 CT 。他接诊的第一个患者头痛几天,反反复复总不好,往常基本就是按照普通感冒治疗 。
这一次,杨宇通过CT检查,发现患者是硬膜下积液,他手把手地教平措顿珠使用CT机,进行患者摆位,教拉姆观察影像,判断头部异常病变,进行报告书写,临床医生拿到检查结果之后,经过对症综合治疗,患者的头痛很快得到了缓解 。
高原上肺部感染、高原肺水肿、膝关节退变、椎间盘突出等都是常见病,很多诊断需要 CT 加以明确 。
通过2年的传帮带,拉姆和平措顿珠已经学会了做CT, 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已经能够熟练应对 。拉姆说,杨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导让自己进步很快,很感谢他不厌其烦的精心传授 。
刚到放射科,杨宇就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医院需要争创西藏自治区二级乙等医院,放射科的所有任务由杨宇负责 。杨宇一圈问下来,发现之前管理规章制度几乎是一片空白,患者就诊记录残缺不全,相应的技术开展也停滞不前,一切都只能从头来过 。他查资料,建规章,调档案,下班后和周末都泡在科室里,创建各类管理文档873个,累计撰写文字70多万字,评审资料整整装满23盒 。他将一些常规业务迅速开展,完善各类疾病的检查技术参数设置,全力以赴带好技术团队,通过半年的精心打磨,医院影像诊断能力大幅提升 。2020年7月,顺利通过医院顺利通过西藏自治区二级乙等医院评审,放射科的工作得到充分肯定 。
“我总有告别的一天,但是我的技术一定要留下”,这是杨宇给自己援藏工作确定的目标 。他主动创建微信号,将关节退变、股骨头坏死、肝包虫病、肺结核、高原肺水肿、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做成学习文章,在医院群内和医护人员共享;他编写了医院第一本文字书籍《桑日县人民医院放射科重点病例》,15万字详细描述了他援藏期间诊断的200多个典型病例,患者症状、影像特点、诊断标准,全面详尽 。
- 医生|医生也是人!河南医护人员救护车里吃香蕉遭网暴,当事医生回应
- 忠告|大肠癌的元凶终于找到了,医生忠告,晨起坚持三个习惯,肠道才会更好
- 女性|私处毛发旺盛,是“需求”强?医生:别害羞,3个好处别人羡慕不来
- 小布|集纳700万条电子病历数据,复旦儿科“AI医生”进入临床应用
- 欧洲|医生出国访学,你会选择美国还是欧洲呢?
- 病人|外科医生,谁要说我们不帅,我就跟谁急
- 新冠肺炎,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疫情来袭时 这位医生第一个走进所在医院的隔离病区丨致敬蜀地英雄
- 诊治|金华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成功举办市级继教班《基层医生“贫血性疾病”诊治新进展培训》
- 集锦|暴躁主任来了——消化科医生「挨骂」集锦
- 医生|几乎与成人一般高!杭州这位医生收到一封“特大号”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