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佛系观众,都曾有过中二且热血的“那些年”

每个佛系观众,都曾有过中二且热血的“那些年”

每个佛系观众,都曾有过中二且热血的“那些年”

《终极一班》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图/《终极一班》



——————



身为搬砖多年的城市民工,寒假虽然早已弃我而去,但寒假档上那些戳中回忆的熟悉片名,仍会让我心头一暖。不敢想象《终极一班》这样一部中二病不轻的剧,居然拍到了第五部。

国产电视剧向来没有超长待机的传统,唯一能与终极IP拼资历的,大概就只有《乡村爱情》了。

都说二次元是00后的专属文化,可相信有不少80、90后,也同样在这部二次元开山之作的洗脑剧中浸泡长大。12年过去,最早的一批“终极粉”都已经告别幼稚,可我依旧对它着迷。

每个人的青春都少不了一部触动记忆的情怀剧,对于迷恋中二、魔幻的超龄粉来说,《终极一班》就是我们的青春。



每个佛系观众,都曾有过中二且热血的“那些年”

《终极一班》是

不少80、90后的青春

。图/《终极一班》

2005年,我们都曾幻想成为英雄

——————

———————

————

还记得首部《终极一班》上线时,我正读高一。在下饭剧贫乏的年代,这部帅哥扎堆,综艺感和漫画感兼而有之的电视剧,立马成了小伙伴们的课后谈资。

从一头tony发型的汪大东、亚瑟王和丁小雨,到现实中他们组成的偶像团体飞轮海,繁重课业之后的闲暇,都在追剧和追星中愉快度过。因为有一张大东同款的原生鲜肉脸,护旗队的领头少年被封为校草,就连不爱穿校服出勤的少女们,也开始为周一狂欢。

在刚刚读懂爱情的年纪,《终极一班》用中二的方式陪伴我们度过暗恋、恋爱、失恋的日子,也激励了我们读书、考试、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们会为“你难道就是皮卡丘的弟弟皮在痒?”这种初级段子笑得停不下来;也会被“失恋这种事是要适可而止的你,越在乎越会一发不可收拾”的鸡汤灌得微醺感伤,可更多的台词,是时间才能完成的阅读理解。

那时候我们的青春就像剧中那样,被鸡血的名言和无边的脑洞填满,我们天真地把自己当成宇宙的中心,每个人都觉得“我”才是社会这场集体戏的绝对主角。我们希望成为英雄,也幻想着改变世界。



每个佛系观众,都曾有过中二且热血的“那些年”

《终极一班》伴随一代人成长,也激励着一代人追求梦想。图/《终极一班》





2012年,我们都要习惯告别

——————

———————

————

为了考上大学,我努力了很久,可天堂一般自由的大学四年,却过得比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快。我们在学生会的生态圈中看到了社会凶险,也在社团活动中体验到了友情可贵,无数场考试为大学这张试卷画下句点,可留白处,依旧有未尽的遗憾等待填写。

还没来得及和球场的男神告白,还没来得及把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仔细读完,甚至还没有把大学城的每个角落一一走遍,我们就在散伙饭的餐席上喝到流泪哭红了眼。

因为《终极一班》的缺席,大学四年我早已忘却了追星追剧的狂热滋味,如果不是邻桌的同学喝高了聊嗨了,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跑火车,莫名提到《终极一班》第二季的回归和飞轮海分崩离析的现况,我几乎已经忘记,青春的字典里还有“史上最强高中生汪大东”的存在。

羡慕大东,可以在剧里以高中生的身份活成永恒,而现实中,已经奔三的我却不得不习惯毕业,习惯说再见。未来虽然还很迷茫,但我们那时也相信,迷茫的背后是无限可能。就像大东穿越时空在更衣室醒来,再也寻不到那些日夜相伴的熟悉面孔。可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依旧能遇到新朋友,凝聚新能量。



每个佛系观众,都曾有过中二且热血的“那些年”

不少人的

青春字典里还有“史上最强高中生汪大东”的存在。图/《终极一班2》





2013年,融入就像一场高烧

——————

———————

————



毕业后踏入职场,总要经历一场高烧般的磨炼。自然社会既然有“弱肉强食”的残酷定律,人类文明也要有“前辈领赏新人背锅”的江湖规矩。

每个职场菜鸟都需要历经层层剥削人人甩锅的考验,端茶倒水拿快递凡是只要跑腿的事情都是小事,最可怕的是,哪怕我做出一副停止接单、下班走人的姿态,仍有无数紧急任务向我砸来,让被加班成为常态。

出彩是一群人的狂欢,出错就是我一个人的孤单,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顶着黑眼圈在办公室被经理骂到眼眶泛红了。虽然经常遭遇挫折,忍不住犯中二病,但我总在快要绝望的最后关头,用汪大东的万能金句勉励自己:“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有时会苦一阵子。如果你选择逃避苦一阵子的话,但你最后很有可能会苦一辈子。”

新人需要接纳期,就像《终极一班》里的雷婷,刚出场时总有万千白眼向她涌来,无法接受她的老终极粉,最终还是会被她的勇敢和智慧俘获,而站定东婷CP。融入新集体的过程,就像一场感冒,会高烧头晕,但最终所有的难受不适都会过去。



每个佛系观众,都曾有过中二且热血的“那些年”


职场新人在

《终极一班》里的雷婷身上,找到了共鸣。图/《终极一班3》





2016年,开怀大笑是最酷的超能力

——————

———————

————

终于,在我捏着银行卡,犹豫着不敢向楼市下注的这一年,房价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最快增长。看着曲线飘红的走势图,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再也不用纠结买房了,因为再也买不起房了。

可人生并不会因为你买房受挫,而停止向你攻击,朋友圈开始了大规模的晒证晒娃,亲朋好友催生催婚的信息更是一条都没落下。

在命运对你的煎炸烹煮下,生活失去了天然美好的味道,小确幸逐渐被小确丧取代。我们被逼婚逼生、趾高气昂的楼市和一蹶不振的工资等洪流裹挟,在起起落落落落落的节奏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我常常想,生活为何温柔以待前人与后辈,却唯独对我们这代人露出獠牙?过年回家,在三姑六婆制造的背景音中,我看到正在读初中的妹妹们居然也像曾经的我一样,自动屏蔽掉外界的杂音,忘乎所以地沉浸在刷剧的快乐中,而带来笑声的,还是《终极一班》。

中二的闹腾永远能够俘获不同时期里最年轻的一代,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每一代都有相似的快乐回忆,自然也会有不同的成长压力。可好在有这些让人忘却纷扰,投身其中的综艺剧,让人在忧虑今天同时,也不会失去开怀大笑的能力。

每个佛系观众,都曾有过中二且热血的“那些年”

有趣的综艺剧,不会让人失去开怀大笑的能力。图/《终极一班4》

2017年,

大东不在,“终极”依然

——————

———————

————

这一年,我们从丧和瘫的精神瘟疫中逃出生天,却又陷入了一个保温杯引发的中年危机。2017年没有养生砖家的毒鸡汤,我们也在脱发的驱使下,主动学会了“人生不止眼前的枸杞,还有人参与黄芪”的佛系口诀。

可我相信2018年,这一切的丧、瘫、中年危机和佛系态度都会过去。“史上最强高中生汪大东”如愿追到了女神藤井莉就像一针鸡血,让人相信原来现实中也存在能梦想成真的超能力。

《终极一班5》播出了,虽然汪大东没能回归,但他所代表的“终极精神”依然还在感染每一个剧中的角色和剧外的粉丝:对自我的失望和对世界的怀疑都会如烟云消散,生活或许仍有套路,但新的篇章会赐予我们新一轮的深情与希望。



每个佛系观众,都曾有过中二且热血的“那些年”

《终极一班》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图/《终极一班5》

“芭乐”在台湾俚语中常带有贬义,意指“很假、骗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命名随意画风粗糙的“芭乐高中”,却给我们带来了真实存在过的快乐。我们见证了金时空里他们的青春,他们的争吵和解也折射出我们青春的影子。



汪大东最终也和我们一样毕业了,青春的混乱无序终究会被时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可只要还有宝三哥这样40岁都不下线的留级钉子户存在,“终极精神”就永远不会解散。





每个佛系观众,都曾有过中二且热血的“那些年”



每个佛系观众,都曾有过中二且热血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