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年味 留住乡愁的味道
春节将至,义乌年味渐浓。年味在小时候吃过的美食里,在亲人张罗的一道道好菜里,在游子们怀旧的零食里,在新鲜时尚的年货里。
吴店馒头、孔村白糖、上金村豆腐皮……连日来,本报记者进乡村、串小巷、访古镇、逛市场,用镜头定格有特色的义乌年味。
孔村白糖
韧劲十足、入口即化的白糖,曾是义乌人过年时馈赠亲朋的首选年货。义乌人口中的白糖,并不是指白砂糖或绵白糖,而是白色的麦芽糖。
关于义乌白糖的制作,早在元代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卷首二十”中就有明确记载。义乌历来逢年过节就有以白糖配茶的习俗,这也是那个年代人们为数不多的休闲食品。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市面上销售的白糖大部分来自义乌孔村。最兴盛的时候,孔村有近百人挑着扁担到义乌及周边城乡去卖,一时声名远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制作麦芽糖的手工艺人越来越少。如今这一传统的年货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目前,孔村做白糖的本地人,只剩下李志松一人。守着传统老手艺,李志松用勤劳的双手传承着熬制麦芽糖的传统技艺。
豆腐皮
相传,古时义乌北乡有个妇女在煮豆浆时,听到邻居在哭,就赶去相劝。等她回家,豆浆表面已结了一层皮。她捞起一尝,质柔味美,豆腐皮由此而来。
一张张轻薄如纸的豆腐皮,包裹进豆腐、青菜、萝卜等馅料,用油炸成金黄色,端上桌的豆皮素包成为逢年过节义乌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一道佳肴。
制作豆腐皮,要经历挑水、浸豆瓣、磨豆浆、煮豆浆、捞豆皮等数个步骤,而最后一步显得尤为重要。用两根细细长长的竹竿,一根圆的从豆腐皮底下向上轻轻挑起,使之离开锅面;另一根扁的沿着豆腐皮由上而下轻轻刮下,以便把附在豆腐皮上的豆浆干净地刮回锅内。然后用圆竹竿将豆腐皮晾在杆子上,并迅速抽出,以免粘住。如今,义乌生产的豆腐皮不仅受到本地人的追捧,而且还远销周边省市。
吴店馒头
吴店馒头是上溪镇传统美食之一,以其品质软松清香可口、形状圆美而出名。
传统的吴店馒头,是义乌人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中必用的主食,也是嫁女娶亲、婴儿满月、过生日等“红白喜事”请客的必用食品。作为义乌有着百年历史的“名小吃”,吴店馒头已经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地方“食味”文化。
吴店馒头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和面、揉面、成型、发酵到蒸制出笼,每道工序环环相扣,制作工序繁杂且费时,一锅馒头从配料到出炉至少需要三天时间。
一个地道的吴店馒头,可从光泽度、口感、高度三个方面判别。在年长的义乌人眼中,只有吴店做出来的馒头才是正宗的吴店馒头,才是记忆中的味道。
土索面
义乌土索面起源于清末,因其寓意“长福长寿”,在民间用途极广,在各类祭祀中,土索面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供品。
每年冬季雨水少是做面的好时节,走进乡镇的村头巷尾,总能在晒场上见到瀑布般垂挂晾晒的土索面,散发出浓浓的年味。
土索面的制作基本靠手工,从面粉到面条,要经过和面—揉面—开团—转团—上面—催面—出面—晒面—收面等一系列工艺制作过程,因此,制作土索面是一件既费力又辛苦的事。
土索面吃起来有韧性,咸香、爽滑,口感好,颇受义乌市民的喜爱。如今,土索面不仅是本土美食,还远销海外。
(原标题《义乌年味 留住乡愁的味道》,原作者盛英杰、盛庆乐、金天涯。编辑祝璐)
- 义乌:天地越闯越宽广(品牌论)
- 留住山城记忆 动动手指你发现的重庆老建筑就可以进入保护名录
- 现实版《画皮》!要复合,把心给我!义乌一女子将刀插进前男友胸
- 杭州百年古井重回市井生活 一水情深留住城市记忆
- 义乌建成“无证明城市” 截至7月底取消270项证明材料
- 留住富人的钱是拉动消费的关键 |《财经》社评
- 交3万学费就能挽回前任? 人没留住钱退不回
- 日企开始青睐中国优秀人才 日媒:如何留住是关键
- 用好文化资源 留住历史韵味
- 义乌小伙吃完饭发现车被刮了!车上留了一张老外写的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