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贵族吃大饼吗?啖饼惜福,还可美白?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王公贵族吃大饼吗?啖饼惜福,还可美白?》。来源是国家人文历史。

王公贵族吃大饼吗?啖饼惜福,还可美白?。大饼|美白|汤饼|面食|胡饼---


文|李崇寒

大饼|美白|汤饼|面食|胡饼---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王公贵族吃大饼吗?啖饼惜福,还可美白?

新疆馕饼,馕在新疆历史悠久,制作方法和大小相当于唐宋时期的胡饼,可以存放很长时间不坏

在古代,种小麦和发展面食技术几乎是同步的,它们就像一对前后落地的双生儿,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只是在中国出现了例外。小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在中国生根,而关于饼(古代文献中,饼是所有面食的通称)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墨子·耕柱篇》中,“见人之作饼,则还然窃之”。此后,以麦粉制饼的记录不断增多。西汉后期史游所著《急就篇》中,将饼列在食物之首,“饼饵麦饭甘豆羹”,随着饼食形态不断丰富多样,汉唐之际已成北人主食的面食,因宋代南方稻麦两熟制和发酵面食的发展,进一步向南方普及。烧饼、油饼、馒头、包子等各类面食深入人们日常生活,千年来,构成了中国独特的面食文化。

按东汉刘熙在《释名·释饮食》中所述,“胡饼??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当时面食无外乎蒸饼、汤饼、烧(烤)饼、油煎(炸)饼这四种。唐宋以后饼类品种增多,也离不开上述四大类。上至宫廷,下至贫民,以至于寺僧,无不食之。

大饼|美白|汤饼|面食|胡饼---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王公贵族吃大饼吗?啖饼惜福,还可美白?

啖饼惜福,18 世纪《帝鉴图说》彩绘插画

汤饼即为在汤水中煮食的面食,就形状而言,有线状的“水引饼”“索饼”“冷淘”及片状的“馎饦”,大致相当于如今的面条及面片。只不过当时的面条不是擀出来的,而是用手细搓出来的。汉代掌管皇帝后勤的机构为少府,其属各官中,有专门负责汤饼等面食供应的“汤官”。

曹魏宫中有食汤饼之例。据《世说新语》载,魏明帝曹叡怀疑何宴面容皎白是因为脸上涂了一层厚厚的白粉,便有意召其进宫,在炎热夏季赏赐他热汤饼吃。没吃多久,何宴便大汗淋漓,只好以红衣擦汗,待他擦完汗后,面色愈加白得发亮,魏明帝这才解开疑惑。一直到唐代,诸王及公主、妃嫔,亦有“一日食粥,一日食汤饼”的传统。

汤饼趁热和汤食用,在夏天吃不见得是件享受的事,可在玄冬猛寒之际,来一碗热腾腾的汤饼,既暖胃又解寒。是故唐代供应百官膳食的制度规定,将造食汤饼安排在冬季,夏季则供应名为“冷淘”的冷浸面(相当于过水凉面)。杜甫诗中描绘了一种色碧味美的“槐叶冷淘”,大致是将绞碎的槐叶汁与面粉一起调和,制成条状,而后煮熟,以泉水过之,清凉爽口。汤饼辅料多样,有素荤之别,以鸡汁做成的汤面条或鸡、羊肉汤面油水较多,营养过剩,君子斋戒期间,被列在禁食名单中。

蝎饼(又名截饼)可能为最早以面粉做成的油煎饼,以蜜、水或是用枣汁、牛羊乳和面,揉成长条如蝎子形,然后油炸,即可达到“入口即碎,脆如凌雪”的效果。把做蝎饼的面团搓成细条,再一一扭结为环状,油炸后得“细环饼”(又名“寒具”)。从制作原料来看,这两种油煎饼当属高档零食。桓温之子桓玄喜好收藏书画,有一回,他请人来家观赏书画,怎料客人吃完寒具后没洗手就抚弄起书画来,平添了几处油污,弄得桓玄很不开心,此后,他再也不用寒具招待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