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投资必读 | 多地经济数据“挤水分” 意欲何为

在中央巡视、统计改革推进和高质量发展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做实经济数据,不同的造假方式,对全国数据真实可靠性的影响并不相同



记者 于海荣 王晓霞



(本文共3737字

 订阅

后可畅读全文)



2018年初,内蒙古、天津宣布对往年的经济数据“挤水分”,在市场上引发诸多关注。一向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政绩的地方政府,为何会选择在这个时点来自曝家丑?地方数据“挤水分”,对全国经济数据又会有哪些影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认为,地方财政、经济数据中存在水分,有地方政府自身的问题,也与政绩考核体系有关。长期以来,中国存在上级政府给下级政府下达GDP、财政收入任务的情况,尽管近年来财政收入从约束性指标变成预期性指标,地方虚增收入的状况有所减轻,“但基数已经被虚增的部分累高,得慢慢消化”。一位地方财政厅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地方虚增财政收入有很多原因,政绩考核只是一个方面,有些地方认为财政收入有一定增幅比较好看,也有地方政府提高财政收入规模是为了将负债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便发行地方债、获得较好的信用评级等。

........



新年投资必读 | 多地经济数据“挤水分” 意欲何为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g



更多相关文章↓



多地经济数据挤水分 财政压力是主因吗?

(2018年01月17日)



2018年开年,内蒙古、天津滨海新区承认此前经济数据注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除了猜测下一个自曝家丑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选择在现在来给数据挤水分也成为焦点。有自媒体撰写了多篇文章,认为辽宁、内蒙古、天津挤水分主要是因为地方财政压力过大,地方财政收入小于地方财政支出的省份要依靠中央“输血”(指转移支付)“乞讨活着”,并将这一分析逻辑推广,认为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二、第三的山东和江苏亦是如此,面临“债务压城”“告急”。真的是这样吗?



GDP调降3300亿 天津滨海新区为何剧烈挤水分?

(2018年01月12日)

滨海新区GDP统计口径由注册地改为在地,2017年预计增长6%,明显低于全国总体增速,与此前数年形成较大反差,或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做准备。



GDP新算法引导高质量发展

(2018年01月10日)



当前中国GDP新算法首次覆盖研发支出,但是新经济在消费端的贡献尚未纳入统计体系,如何准确量化消费端的两大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改革重点。

阅读详细内容,请点击

此处

阅读原文

付费订阅。



新年投资必读 | 多地经济数据“挤水分” 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