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举行生态葬集中安葬仪式 鲜花伴逝者,虚拟墓碑寄哀思

你要看的是不是《扬州举行生态葬集中安葬仪式 鲜花伴逝者,虚拟墓碑寄哀思》?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28日,扬州墓园举行该市首次生态葬集中安葬仪式,20户家庭当天选择以花葬的方式让逝者入土为安,还有18位市民与墓园管理方签订生态葬的生前协议。





近年来,生态葬一直遭遇推广难。据统计,扬州各墓园生态葬比例尚不足千分之五。为争取更多人的认可支持,有关部门尝试对生态葬本身进行改良和创新,既凸显其经济、环保优势,同时更体现一种庄重的仪式感。





当天在扬州墓园选择花葬的20户家庭,每户得到1000元生态葬补贴,他们亲人的最后安息地位于墓园中心地带。在该墓园主任张峰看来,传统风俗的每一点改变都绝非易事,生态葬省钱省地,却不一定得到更深层面的文化认同。大家更看重的,是如何为逝去亲人的一生画上圆满句号、如何让生者更好地寄托哀思。要让人们在安葬方式上愿意“尝新”,必须提供足够强大深厚的文化理由支撑,而不能只停留在抽象的意义渲染、经济价值宣传上。





记者在扬州墓园生态葬区看到,这里竖着两块电子大屏,一块是作为留言墙,滚动播放祭奠者通过手机发布的祭祀留言,另一块则通过现实增强技术,显示每位花葬者的虚拟墓碑。“传统风俗讲究入土为安、凭吊有物,对这一文化习惯,生态葬应予以尊重和延续。”张峰说。





扬州墓园在建设中就引进信息化系统,通过布设探头,建起逝者数据库和地理定位系统。生态葬虽然不留墓碑,扫墓者进园扫个二维码,就能很快来到那片花草繁盛安葬地,在虚拟墓碑前祭奠追思。





江都退休教师史民生在妻子去世后,和扬州墓园签订生前协议,不仅安排妻子在此生态葬,自己百年之后也准备选择同样的方式。他说:“人来自自然,理当回到自然,这是我们老两口共同的愿望,子女也支持,而且这里的生态环境确实很好。”目前,扬州墓园内绿化率超过30%,坟冢片区全部在绿树丛中,鱼池、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一片安宁祥和氛围。





“用地少、不立碑,有些人据此误认为‘生态葬就是薄葬’。”扬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吴林斌认为,生态葬理应凸显比普通墓葬更优越的生态环境,如果生态葬区自然风景宜人,青山绿水、红花绿树环抱,营造出“托体同山阿”的意境,也会让逝者家属对亲人安息在此感到多一些安慰。





葬礼是人生的谢幕,生态葬全流程表达着对逝者的尊重。当天的生态葬仪式上,墓园护卫一旁撑着伞,逝者家属手捧骨灰坛来到花葬地,然后下葬工半跪于地,轻轻解下覆盖在坛上的红绸,将骨灰坛仔细放入葬穴中,然后,将红绸叠整齐交还家属,并为葬穴培土、覆上花草。这一过程具有仪式感,让人体验到一种人文关怀。 记者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