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公募20年既是里程碑 又是新起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整理
3月22日,由中国基金报和香山财富论坛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机构投资者峰会暨公募基金20年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在主题为“回归本源 迎接基金业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分论坛上,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发表了《20年,里程碑,新起点》的主题演讲。
王立新简要回顾了过去二十年公募基金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但王立新认为公募基金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长期业绩表现骄人,但部分投资者赚钱效应不高;二是产品日益丰富,但结构失衡;三是行业乱象逐步得以治理;四是投资者教育取得部分成效,但仍然任重而道远。
在王立新看来,随着资管新规临近,中国资管行业将面临较大洗牌,未来占比达到23.9%的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将面临净值化转变,考虑到中国储蓄率较高,未来整个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前景广阔:首先是资管新规带来的整个行业的转型;其次,养老需求蓄势待发;第三,金融科技的运用等都会给基金业带来发展潜能和契机。
王立新称,公募基金应该回归资管本源,坚持创新服务需求,今天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最终还是回到了专业资产管理能力和产品服务能力上。大众投资者需要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而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需要更丰富更高效的配置工具。
以下是王立新在会议现场的演讲实录:
作为一名基金行业的老兵,我有幸伴随基金行业一路成长,与公募基金共度了无数美好时光,见证了基金行业早期艰难的探索、中期飞速的发展和近年来回归资产管理本源并追求高质量增长的成长历程。公募基金行业在监管机构的呵护下,在众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迈着坚实的步伐一步一步发展起来,其过程充满了求索奋进的艰辛与困惑,但更多的是喜悦与骄傲。
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上,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局。伴随着刚性兑付的逐渐打破、期限错配的陆续收缩和通道模式的限制,资产管理行业正在回归本源,同时随着投资者的中长期理财需求逐步爆发,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净值化、标准化的理财模式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基金业四大难题待解
回顾过去二十年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公募基金行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当然一些问题与不足也无法回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大方面:
一是长期业绩表现骄人,但部分投资者赚钱效应不高
从统计结果来看,自1999年至2017年,主动偏股型基金平均每年收益接近20%,在19个完整年度中有13个跑赢上证综指;而债券型基金自2005年起,平均年化收益达到7.09%,在13个完整年度中有12个获得正收益,高于大部分理财产品。
但由于投资者未能坚持长期投资,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源于对持有期间的投资者教育的缺失,导致投资者追涨杀跌、短期投机等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叠加投资者难以忍受基金本身的高波动率,使得投资者获得的收益远低于基金收益,赚钱效应不高。
二是产品日益丰富,但结构失衡
目前已经成立了123家基金公司,截至今年1月底,共有4906只产品在运作,管理规模达到12.17万亿,已经成为财富管理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基金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捕捉投资机会,服务广大投资人的各类配置需求。20年来,基金从最初的权益资产逐步覆盖债券、货币、商品乃至众多海外市场的资产。
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年来公募行业规模的扩张更多归因于货币基金,其占比已经迅速提升至60%以上;而更能体现管理能力的股混型基金规模却增长缓慢,占比仅有25%左右,行业的内部结构存在明显的失衡,如何提升非货币类公募产品规模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
三是行业乱象逐步治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公募基金20年,也是监管不断规范,制度不断完善的20年。2004年《基金法》的出台后,公募基金的管理得到了规范,市场乱象明显改善,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也逐渐更加体现专业性。之后随着2013年新《基金法》的实施、2014年《公募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的出台,公募基金的运作变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基金从审核制向注册制的转变也进一步加速了公募的发展。随着余额宝的兴起,货币基金开始进入投资者视野,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而2016年随着银行委外资金的加入,债券基金也迎来了发展高潮,至此公募基金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投资者人数不断上升。
如果说2008年前是权益基金的天下,那么2014年后则是固收类基金独领风骚,但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整体结构变得失衡,基金公司的流动性风险逐步累积,引发了监管的担忧,于是出台了《流动性新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法规,引导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回归投资本源,降低金融风险,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为投资者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回报,相信将来行业业态将会变得越来越好,公募基金行业变得更具价值。
四是投资者教育取得部分成效,但仍然任重而道远
公募基金行业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一直存在不足。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偏股型基金的年平均收益接近20%,但是很多投资者却没有赚到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部分投资者买入了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高波动叠加追涨杀跌的行为导致投资者实际收益远低于基金收益,成为行业的一大憾事。
但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随着全民理财的兴起,在监管部门、基金公司、销售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线上线下平台投资者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逐步加深,逐步学会了如何快速有效地筛选基金,通过长期定投摊平成本降低风险,智能投资、智能组合的引进也让投资者人意识到了资产配置的重要性,FOF基金的诞生更是开启了基金资产配置的新时代。投资者正确的投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投资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然而追涨杀跌、追逐热点、频繁交易是人的本性所驱使,这一现象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投资者教育任重而道远,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全资管行业刚性兑付的现象得到清理,加之近两年定期开放式的权益类基金产品因投资价值受认可而热销让我们相信投资者教育之路会更加顺利。
回顾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过去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及产品创新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出,二十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成熟度在逐渐提升。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规则不断完善;产品创新不断,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对不同资产、不同风险收益特征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投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认识不断增强。但是与全球证券投资行业的领头羊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成长空间巨大。
基金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资管新规临近,中国资管行业将面临较大洗牌,未来占比达到23.9%的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将面临净值化转变,考虑到中国储蓄率较高,未来整个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资管新规带来的整个行业的转型
进入2018年,防范金融风险成了三大攻坚战首要目标。以资管新规为里程碑,破刚兑、净值型转化都标志着表内外监管思路及运作模式清晰的定义和划分,也意味着整个监管框架和金融业态的重构。
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作为标准表外资管业务的典型,首先从监管规则上获得了有效的支持。未来类公募化运作的标准化、净值化的产品将成为普惠金融理财的主流模式。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资管新规本身给予公募基金的挑战:表内外的切割、保本属性的打破、同业套利的消除,对分级基金、保本基金、货币基金、定制基金等产品形态的存续和发展造成影响。公募基金自身将在经历一次产品生态的梳理与重构后迈上良性扩张之路。
与此同时,资管新规本身也会改变整个资管行业的格局。净值型转化下变革最大的是银行理财,而同样作为具备公募属性的产品,银行理财的转型既会为公募基金的发展带来机会,也会产生竞争和冲击。
其次,养老需求蓄势待发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需求旺盛,加之我国社保养老面临巨大的缺口,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现象凸显,亟待发展壮大养老第三支柱。
海外经验看,养老资金更加倾向于委托给专业性的资产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中国公募基金经过20年的发展,在资产管理能力、制度建设、人才储备上相较于其他资产管理行业更为成熟。2017年公募FOF产品正式面世,经历了大涨大跌后,资产配置的理念逐步被广大投资者接受,资产配置策略也在海外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具有中国实践意义的优化,加之长期以来公募行业在管理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上积累的经验,公募基金将成为养老资金管理最重要的资产管理机构。
2018年3月,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意味着公募基金正式以专门的产品线——“养老目标基金”参与到养老理财中。
第三,金融科技的运用
技术高速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核心的金融科技,正在改造公募基金的业务运营流程、改变基金公司与外部合作方的关系,也影响着金融服务触达客户的方式。
今后,探索、培育和增强技术实力对于公募基金的业务模式改造将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在公募擅长的买方投研方面,数据、研究过程开始与技术高度结合,网络文本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正在逐步成为重要的投资决策依据,机器学习等算法的引入也使得决策的精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最后,回归资管本源,坚持创新服务需求
今天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最终还是回到了专业资产管理能力和产品服务能力上。大众投资者需要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而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需要更丰富更高效的配置工具。
随着资本市场成熟度的提升,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投资者教育稳步推进,基础投资工具的扩容也为公募产品创新提供土壤,公募20载,在资产管理实力上已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在客户服务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银华基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跟行业一样经历了很多波折,正在慢慢地走向成熟。我认为银华如今之所以能够在基金行业站稳一席之地,除了得益于不断努力提高核心投研竞争力和坚持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稳定回报的经营理念,也得益于一直在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事实证明,银华基金在过去这十几年中,在产品和业务创新方面一直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财工具和服务,也为行业做出了贡献。
二十年对于基金行业而言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不仅仅是银华基金,整个基金行业都还非常年轻,未来面对的将是机遇和挑战,希望基金行业还将不断谱写新的精彩篇章。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诉求、公司的未来、行业的方向,亦是时代的要求。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 你的基金从业考试成绩过了____年,就要作废了!
- 执业宝典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已投证券类基金是否需要赎回?
- 首个区块链基金应用成功落地,前大摩高盛团队成员相继入局!
- 贸易摩擦升温,对冲基金关注人民币走势
- 社保基金连续三个季度持仓161股 三角度解密风向标
- 两个“80后”刷屏资本市场,800亿买单背后,基金投资会受影响吗
- 谷歌终止赞助后 X奖基金会重启民间登月竞赛
- 投资理财:基金定投有哪些好处?
- 【最后2个名额】2018房地产项目总经理春季特训营,打架报名中!
- 【最后5个名额】2018房地产项目总经理春季特训营,打架报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