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观点】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跑偏?有关教育终极目的的思考
点击关注,每天收获您需要的教育理念!
一、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和生命的意义相关的
今天想写一点务虚的东西,斗胆探讨一下教育的终极目的,然后再从这个目的倒推回来咱们现在的教育到底有没有跑偏。由于“教育的终极目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价值观体系,没有正误,只有赞同和不赞同。不同价值观体系下的辩论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如果价值观不一致,从这里开始就可以打住。那么我所相信的有关教育的价值观至少包含以下几点:
首先,我这里说的教育是大教育的概念,包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我个人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对人一生的影响最为深重和长远。至于每种教育到底在人一生中的作用如何占比,这个有个体差异,且这三种教育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容易做百分比的切割。
第二,我认为的教育更多是以人为本的。这个概念说起来很容易,但是绝大部分时候在当下的中国也还停留在说说的层面,且不同的对这四个字的理解千差万别。随便举几个例子。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当孩子遇到新的境况或者困难,爸爸妈妈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倾向于直接的“说教”和“叨叨”,而不会先辨识和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会使用鼓励和给有效建议。这在我的定义中,就是不以人为本的,而是以事情为本的。另一个例子,中国的家庭教育似乎一直在虎妈和猫爸这样的两个极端中跳转,没有中间值,即要么是像虎妈一样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为了所谓的“优秀”压榨孩子的价值,把尊重丢在脑后;要么是像猫爸一样溺爱和娇惯,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老去时,一直被照顾长大、啥也不会的孩子该如何继续人生路。
这都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是以温柔而坚定的tough love为基础的,即真正的爱,是让孩子走得更远——既不是使用“逼迫”或者“推动”的外力让孩子过分追逐世俗意义的优秀;也不是对孩子没有大格局上的引领、意志品质上的打磨,娇生惯养。
说到这里就很明显了,我的价值观体系中,教育首先不是为社会服务的,而是为个体服务的。也就是说,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和生命的意义相关的,就是要让个体人具备这样的能力——客观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在人生中努力探寻最好的自己,能够独立思考,并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方式过完这一生。当每一个个体的价值最大化的时候,社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所以,想要达成教育的终极目的,可以聚焦为几个词,生存、成就和幸福。
二、教育的首要目的:让个体人具备谋生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生存,这是一个很生物性的目的。当然,现代人的“生存”和远古时期和历史上的“生存”不太一样。从纯生物性的角度而言,生存包含三个含义,即生长、自我保护和繁衍。所谓生长就是要有吃有喝有住,获取并保存足够的能量是生物生存的首要条件。第二就是面对危险的时候,能够自我保护。保护有可能是逃离危险,也有可能是对抗并战胜危险。第三就不用说了,繁衍是非常生物性的目的,当代社会中,这个点越来越成为个人的选择而非必须。
作为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为自身生长的能量的动物,依然要面临获取外界能量以确保生存的问题,只不过这种生长在社会分工高度精细化的当代社会,获取外界能量变成了谋生——即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体力或者脑力)换取货币,然后再通过购买得到“有吃有喝有住”。所以,教育的首要目的自然是让个体人具备谋生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说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咱们的教育中对这一点中的前一部分过分重视,后一部分显然不足。
警觉面对意外,发生意外时如何求救;不跟陌生人讲话,不听信声称认识父母的人的话,不会因为对方给“糖”就跟着走;有效判断危险,危险发生时知道如何躲避;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不仅仅在饮食和锻炼上养成良好习惯,并能有效防止染上一些疾病(比如,如今高校已经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的重灾区)。上述种种虽然发生的几率低,但是一旦发生就是致命的危险,且发生时能够毁掉所有投入在生长(谋生)上的一切——如果孩子不幸遭遇任何意外、危险和致命疾病,上不上名校、考没考全班第一、有没有优厚月薪,全部归零。
三、教育的第二个终极目的:引导过孩子学会如何让自己产生成就感、懂得为自己喝彩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定义自己是谁,又如何能够洞察自己的擅长所在、爱好所在都是什么?获得成就感首先要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情能够让自己产生成就感(请把“自己”二字大写)。因为“感”这个字,是个体感受,哪怕不是客观存在或者每个人的标尺不一样都没关系。比如,想要有成就感,是需要先有一个世俗意义的巨大成就嘛?比如,做出一款产品,像乔布斯一样做出了iPhone,像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做出Paypal和Tesla?比如,做出一个公司,像马云做出了淘宝、马化腾做出了腾讯?事实上,每个人对成就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也就决定了每个人对什么样的成就能够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当然,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显然是有原因的,对于需要固定和捆绑于土地之上的农耕文明,每个个体的重要性不高。再加上几千年来生产力发展呈缓慢线性发展的局限更加把个体思考让位于生存需要。所以,中国当然不会有微软、Google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抹杀个人存在价值的文化如何能够汇聚一群全球顶级名校出来的顶级人才,或者是一些没有安于在国家教育体系中按部就班走出来的奇才?这群人性格迥异、千人千面,有一点一定是相同的,就是极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极高的个性化特点。
对自己深刻的认识、了解和接纳,是产生成就感的前提。虽然抹杀个体存在的这种文化现象在过去的30年中终于发生了一些变化,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仓廪实而知礼节。93年中国取消了粮票,在这之后出生的一波在不愁吃穿的富足生活中长大、一切前辈珍惜不以的物质都已经日常化的孩子,从十几岁就已经开始思考人生、拷问自己是谁了。这一切,终将导致不能跟上时代的爸爸妈妈会跟自己00后和10后(有一种说法叫做iPhone后)孩子,产生超过历史上任何代际差异的代沟。相信这些人大规模进入职场之时,也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再按照管理70后和80后的方式管理这些人,我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拭目以待。
说远了,言归正传。造成成就感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对普通人的日常成就不屑一顾,同时又习惯于比较。小的时候被父母比,长大了做父母的比孩子。然而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注定了社会在许多层面都呈正态分布,而绝大多数人都属于正态分布最中间的的67%。我们似乎一直在追求的不是自我成就感和自我幸福感,而是比隔壁老张有成就,比单位老王更幸福。所以,成就感实际上不是“获得”的,而是“产生”的。成就感的产生并不来源于获得成就,而来源于对自己高度洞察下的了解和接纳,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做能够让自己产生成就感的事。
所以,教育的第二个终极目的,就是引导过孩子学会如何让自己产生成就感、懂得为自己喝彩。
我们一直错误地认为,比别人强就叫有成就,以为比别人强就能有成就感。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而言,能够自己穿衣服就能产生成就感,而我们剥夺孩子穿衣服的权力,又在孩子6岁还不会穿衣服的时候怒吼孩子。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而言,能够掌控自己的时间、完成特定的任务就能产生成就感,而我们从未意识到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很重要,又在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时候怒吼孩子。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而言,能够每次考试中与自己相比、有在能力和心态上的提升就能产生成就感,而我们在意的永远只是分数和排名。毕竟,每个班都有前10名、前10名总是少数。
别人说赚到钱就会有成就感,那就去赚钱嘛?别人说做出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就会有成就感,那就去做产品嘛?别人说创造精英一个牛掰的公司就会有成就感,那就去创业嘛?如果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对赚钱这件事情的兴趣远远低于做一件自己喜欢且愿意投入的事情。如果真是这样,即使努力投身伟大的赚钱事业,你也不太会产生成就感。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尤其是上一代人理解不了游戏的价值。一个人怎么会沉迷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呢?因为在这个世界中,很多在现实世界无法产生成就感的普通人、尤其是中国人,在游戏中会产生“史诗般”的成就感(此比喻来自于一位清华毕业、做过多年游戏的朋友)。无论是自己solo或者与团队协作打掉一个大boss,还是在100多个人的厮杀中最终吃鸡,都成功地刺激玩家分泌了大量多巴胺。在满足了成就感产生的前提“对自己深刻的认识、了解和接纳”,选择要去投身的方向和领域之后,产生成就感就是要能够精心的目标设定(人生追求)、精细拆分大目标为子目标、逐步完成每一个子目标。游戏的设计在这一点上简直鬼斧神工,而教育有很多地方要向游戏设计学习。
四、教育的第三个终极目的,是帮助孩子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什么叫做幸福。幸福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对低下的年代,吃饱穿暖就可以让人觉得很幸福了。那么,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呢?我给的一个简单的定义:幸福就是间歇性、中低强度但长时间内持续发生的快乐感。
快乐感为什么是间歇性不是一直存在的呢?因为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每件事情都能够产生快乐的状态,他也就不能体会什么叫做快乐了。我们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如此——快乐是相对痛苦或者不快乐、无聊的一种存在,真善美是相对于假恶丑或者不真不善不美的一种存在。吃得饱是一种状态,但是这种状态能让人感觉到快乐必须建立在曾经体会过饥饿的不舒服感受之上的。所以很多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什么00后和10后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却没有快乐的感受呢?因为在蜜罐中泡着是不会产生甜带来的快乐的,蜜带来的甜成了一种常态;如果想让孩子体会到蜜罐中的甜是快乐,唯一的途径是尝试不甜甚至苦的滋味。
通过说教的方式去和孩子们大谈感恩,形式主义地要求满操场的孩子给父母洗脚,不会让孩子懂得珍惜和反哺——珍惜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曾经失去过。因此,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必须是丰富多样的,唯有体会过痛苦、艰难、丑恶、虚伪,以及平淡、无聊、空虚等等之后,才会让这个人有能力深刻地感觉、体会并珍惜快乐、美好、温暖、善意。而这一点,恐怕是我们的教育中完完全全缺失的,因为绝大部分爸爸妈妈理解的“教育”都是无条件、无节制、无边界的三无假货一般的爱,以为给孩子了最好的就是好的,却不知道三无的教育和爱,是一种巨大的灾难。
五、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跑偏?我觉得现阶段跑偏的很厉害
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跑偏?我觉得现阶段跑偏的很厉害。以我现在的认知所能触及的高度,个人认为教育的三大终极目的包括:谋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产生成就感的能力,获得幸福感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只完成了第一个目的的第一个部分。第一个目的的第二部分以及第二和第三个目的,几乎就没有。人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稀缺资源,当把这些稀缺资源分配到单一目标的单一部分的时候,势必造成另外所有部分的缺失。
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学校教育,在芬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芬兰每10年就会进行一次国家课程改革,每一次的改革都是颠覆性的,因为面对的是未来的10年。2014年由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最新一次改革从2016年开始正式实施,其中的一个改革重点,就是促进“横贯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向传统学科教学的渗入。所谓横贯能力,实质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所需要的通用能力。新课程描述了其中横贯能力,分别为:
1、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2、文化识读、互动与表达能力;
3、自我照顾、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4、 多元识读;
5、数字化能力;
6、工作生活能力与创业精神;
7、 参与、影响并为可持续性未来负责的能力。
以此作为结尾。
—END—
——本文摘自@wendy博士学习,文章观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家长帮观点。转载仅作分享使用,未经授权允许,不可转载。
【第34周福利】适合全学段:新概念英语1-4册学习资料(笔记+方法+音频)
另外,想要其他资料的亲们,点击 阅读原文
喜欢就给小编点个赞吧!
- 教育科研 | 不负春光,不负卿;不负岁月,不负己
- “活人墓”越修越多 绿色生态殡葬离我们有多远
- 【荐读】不懂交谈之道,则难懂交友之道
- “抖音”们,请放过我们的孩子!
- 诺奖得主爱德华·莫泽加盟,助三好网打赢在线教育下半场战争
- 诺奖得主爱德华·莫泽受聘三好网,在线教育未来在于“科学化”
- 全球房价高涨都是由中国炒房客造成的?这个锅我们背不背?
- 我们的演出,开始了!8.6版本羊刀烬暴力输出攻略
- 【中奖名单】CN DOTA站起来向前,我们TI8再战!
- 不好意思,我们只赚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