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小学语文课文《七根火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小编嘚啵嘚:《惊喜!小学语文课文《七根火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
正文开始:
阿坝州若尔盖县班佑乡姜冬,是1935年秋季右路军(中央红军)过草地的必经之路,是长征史料中记载的“小森林”所在地,也是右路军主力第五天的草地宿营地。
若尔盖县班佑乡姜冬村。
海拔3500米以上的草地上除了高原灌木红柳外,一般不会有森林。而如今从毛儿盖至班佑的途中,除分水岭山下有十几个高大的青松外,沿途再也没有森林。
所以,文献中记载的长征路上的“小森林”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是新中国成立后公开出版的关于长征的回忆录,这本书主要是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内容,即以中央红军为主,说不上是完整的长征史料,但资料非常珍贵。
当中对我来说最有参考价值的要属“附录《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所经之民族区域表》《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行军和休息的时间统计表》”等,其中《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是以红一军直属队为准,日期、出发地、经过地、宿营地清清楚楚。记载的右路军(中央红军)在1935年过草地的地点及宿营地,主要分布在今松潘县与若尔盖县境内:
七星桥—腊子塘—分水岭—后河—大草地—小森林—班佑
通过反复阅读这本书,发现右路军(中央红军)过草地的这段路程就在我生活工作的地方!
根据书中记载的一连串熟悉又陌生的地名,我采访了众多班佑草地、巴西、求吉、包座等地亲历了长征的老人,考证出了右路军过草地的路线及主要宿营地(后河除外)。
记载的当年红军过草地途中经过的“小森林”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到森林,我首先想到的是高原上原始针叶林中那些高大挺拔的青松,但这些针叶林都成片分布在海拔3000多米以下的山林地带,海拔3500米以上的草地上除了高原灌木红柳外,一般不会有森林。从毛儿盖至班佑的途中,除分水岭山下有十几个高大的青松外,沿途再也没有森林。因此,文献中记载的长征路上的“小森林”一直以来困扰着我。
20世纪90年代,规格为国道的若(若尔盖)松(松潘)公路路面严重破损,从松潘到若尔盖一路颠簸摇晃,令人疲惫不堪,车到包座牧场了,人们就知道终于距若尔盖县城不远了。
以前的包座牧场如今变成姜冬村了,这是为啥?原来,牧场改制后,恢复了原来的地名,包座牧场的固有地名就叫姜冬、姜冬卡!查阅县志后得知,1965年若尔盖县包座乡的公私合营牧场搬迁到此,之后姜冬便改称包座牧场。牧场改制后,就成为了若尔盖县班佑乡辖区——姜冬村。姜冬为藏语音译,意为柳树林。
草地柳树林。蒋桂花摄于2011年
所以,右路军行军路线中记载的“小森林”就是过去的包座牧场、现在的姜冬村!那支来自南方的军队进入草地,面对大片粗壮茂密的柳树林一概以森林冠之。
大草地(今镰刀坝)与班佑寨之间的小森林正好就是柳树茂密的姜冬卡。
姜冬卡既然是柳树林的意思,现在怎么不见柳树呢?为此我咨询了很多生活在草地的老人,又到班佑、姜冬村实地考察后得知,过去的姜冬曾经荒无人烟,柳树成荫,高大的高原红柳遮天蔽日,上百头牦牛于其中都不易察觉。自1965年包座牧场搬迁到这里后,这里开始有了人烟。当时为扩大草场面积,就将柳树砍掉了。
通过姜冬这一地名的变迁,深感地名确实是流动的历史文化脉络。
姜冬是过去松甘茶马古道上的一个站点,红军过草地的必经之路,是长征史料中记载的“小森林”所在地,也是右路军主力第五天的草地宿营地。
在考证清楚了长征途中“小森林”的位置后,我联想起发生在草地的红色经典《七根火柴》的故事。我曾经是一名语文老师,恰好讲过这篇课文,因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我生活的草地,所以印象很深。在反复考察考证红军走过的这片草地之后再读《七根火柴》,其中让人身临其境的细节描写着实让人动容。
小学语文课本《七根火柴》插图。
1935年秋右路军过草地途中,掉队的红军战士卢进勇在草地的一片树林中遇到了一个生命垂危的战士,这位无名战士因饥饿寒冷已几乎无力说话,将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卢进勇,请他转交给党组织,之后就安然地闭上了眼睛……
从故事情节及以往的插图中可以断定,故事发生在草地上的一片树林中。后来问世的不少红色经典故事多反映的是右路军(中央红军)走过的这片草地,而且是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最后阶段,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基本上是掉队或走在最后的非战斗人员,《七根火柴》《金色的鱼钩》等莫不如是。
那年,右路军过草地经过姜冬柳树林时,秋季的草地整日阴雨绵绵,寒风刺骨,高海拔的草地上没有粮食,燃料与食物一样稀缺,烧一堆篝火都是难事,更不要说喝一口热水。饥饿,寒冷,缺氧,死亡……围困着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一根火柴寄托着战士们对生存的火一样的渴望,支撑着红军将士坚决走出困境的信念。
红军长征过草地。
站在史料所记载的“小森林”的历史现场——今日姜冬,根据右路军长征路线以及《七根火柴》的内容,基本可以断定《七根火柴》的故事就发生在今若尔盖县班佑乡姜冬村。
若尔盖县时任县长靳东对我的考证非常认同,这也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根据我的考证结果,若尔盖县委宣传部将《七根火柴》的雕塑树立在长征路上的姜冬村。
七根火柴,于苦寒中燃烧着人们心中的希望,更可贵的是,普通的红军战士在面对死亡时,毅然决然将生存的希望传递给身边的战友。众多无名战士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无畏的牺牲支撑和成就了万里长征,将灾难深重的中国带向了光明。
小森林,姜冬和《七根火柴》的故事,是我们今天不容忽视的人文历史景观和精神财富。“七根火柴”,至今温暖着一个国家的记忆。
作者蒋桂花,中共党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人,曾任若尔盖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若尔盖县史志办主任,雪山草地党史资深研究者、阿坝长征干部学院特聘教师。
- 语文老师放狠话:小学“吃透”这份语文资料,6年考试次次100分!
- 爱上小古文,做文言小学霸-小升初冲刺一二九必考试题大突围
- 新规出台!4月15日之后,房屋中介费还用交吗?还有更多惊喜!
- 又爆表!今年杭州小学入学形势比去年更严峻,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 五河新村一楼带单院59.76平54万 五河小学学区可用
- 六个步骤教小学生轻松写作作文(附范文)
- 小学数学6类“画图”解题,快教给孩子
-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题型考点大汇总,拯救不会答题的你
- 【西工教育】西工区第二外国语小学校长颛社玲:让孩子完整的成长
- 每期亮点 |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