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照片看——老北京的公共交通工具
(车后安装一个煤气发生炉的轿车)
解放之初国家经济困难,汽油、柴油供应极为紧缺。为保证首都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行,多数公共汽车被迫安装了木柴炉或木炭炉,用木柴和木炭发生的煤气代替汽油。成本很高、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严重影响了首都公共交通的恢复和发展
【“以煤代油”汽车】
据资料介绍:为了解决缺少汽油问题,当年进行以煤代油试验。在每辆车后安装一个煤气发生炉,煤块从炉口加进去,炉箅子下装有鼓风机,点炉时手摇鼓风机,炉子生起有红煤后,盖紧炉盖,使其在缺氧情况下产生煤气,供发动机使用。车发动后,就由发动机废气鼓风,使煤炉连续不断地产生煤气。
1950年4月9日,煤气发生炉研制成功。使北京市的公共汽车渡过了解放初期汽油紧缺的难关,保证了公共汽车的正常运行。当时,驾驶员上班出车之前三件事:领煤、生火、拖车。发动车时需用拖车拖上两三圈后才能发动。
1956年应用煤气炉(锅驼机)的公共汽车
(1958.北京最后的烧煤公共汽车)
【“大气包”汽车】
19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北京汽油又严重短缺,公共汽车只能利用煤气作为燃料,因为当年没有气体压缩技术和设备,只能在常压下将煤气储于车顶上的大气袋中,老百姓称为“大气包”。充满煤气的大气包鼓鼓的,当煤气用掉一部分后,大气包就越来越瘪,在车顶上晃晃悠悠,真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大气包的车一旦气不足就经常抛锚,以后几年国家经济好转了,“大气包”也消失了。
(1961.在缺乏汽油的年代,48路公共汽车顶着“大气包”开行。)
1961.在缺乏汽油的年代,48路公共汽车顶着“大气包”开行。现在看着真危险,要是歹徒坏人给点了怎么办呢?
由南京调运支援北京的“道奇”公共汽车,周恩来总理批准由南京调运公共汽车支援北京。
1949年北京解放初期,北京仅有的几辆公共汽车,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从南京调来几十辆公共汽车,由铁路运到北京。解决了北京没有公共汽车车辆的燃眉之急。
五十年代初期,北京还先后引进了匈牙利和捷克的客车,作为公共汽车。这两种车的引擎都在车厢内,汽车前脸是平的,所以当年北京人看着这种车特别新鲜,称这种车是“没鼻子汽车”。最初大家对于没鼻子车都看不惯,但是它毕竟容纳量大,适于人口多、出行大量的城市需求。
北京人一开始看不惯的“没鼻子汽车
北京在1935年才有的公共汽车,可是由于公共汽车的车辆和线路都不多,故而有轨电车是当时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解放后,北京市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共汽车的运力渐渐超过了有轨电车。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1956.建国门大街行驶的9路公共汽车
1959年.在长安街上行驶的带“挂斗”的公共汽车
(转自新浪博客:中古64级二班)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 “阅读原文”
- 【中超】国安1:1泰达 苏宁客场2:0完胜富力
- 楼市调控 北京公积金贷款发放额\"腰斩\"
- 几名外国间谍在军事禁区附近逗留,北京一的哥举报获奖金
- 朋友圈发的砍价链接,千万不要再点了!
- 新零售,颠覆传统零售业
- 一图看懂,北京幼升小小升初学位缺口到底有多大?这些准备家长一
- 北京推出“共享教师” 鼓励优秀教师跨校流动
- 坐高铁到北京,更方便啦!
- 南京也有断桥 老照片证实它的存在
- 北京 “共享教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