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运动国牌排队晒财报 风雨十载看到未知心酸
3月22日,李宁发布了2017年财务业绩。这也是李宁回归之后的第三个财报。
据公告显示,2017年李宁集团全年收入 88.74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上升56%至5.15亿元,净利润由4.1%提升至5.8%。其中李宁品牌的产品依然是收入支柱,占总收入99.4%,收入额为88.19亿元。其他品牌收入882万元。
回顾2017年,国产品牌动作不断,ALX 3(安踏、李宁、特步、361°)营收驶入快车道。只有特步,成为唯一一家营收下跌的品牌,并且首次被361°超越。
国产品牌 十年转型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成为国人至今难忘的记忆,对国产运动品牌来说,也是千年难遇的发展良机。伴随着这个体育大年,当时的国产老大李宁不负众望,一度超越阿迪达斯跃居第二,正面与耐克抗衡。
不过,当时的暴风雨来的也快,因为行业大环境的低迷,加之渠道管理不善和与消费升级的脱节,国产运动品牌集体经历了奥运后的痛苦挣扎。
身陷漩涡良久,于近几年再次驰骋于同一赛道,昔日那些国产品牌成绩表现渐露不俗。
其中,草根出身的安踏华丽转身,雄踞国内第一,世界第三;
昔日老大李宁触底反弹,在灵魂人物李宁重新掌舵后,品牌迎来新一轮的升级;
361°凭借海外与童装市场稳步前进;
特步则壮士断腕1.5亿回购库存,彻底甩掉包袱之后,转型之路才算拉下帷幕。
2018年,是北京奥运之后的第一个十年轮回,冬奥会也正式进入北京周期,当年的辉煌能否重现,此时讨论尚且过早,但过去这涅槃重生的风雨十年,却值得各品牌回味与深思。
安踏
农村包围城市
在曾经国产品牌集体陷入低迷之际,安踏率先挺身转型,当年并不被行业看好的安踏到底如何华丽转身一跃成为行业老大?
第一:瞄准大众消费
从2012年开始,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到了过山车的顶点,纷纷极速下滑。彼时,一线城市的整体消费水平已经提高,相较于国产运动品牌,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价格高、更国际化的商品。即使在洋品牌中,可选择的余地也非常多。
而那个时候,并没有品牌优势的安踏,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了二三线城市。从2015年的数据便可见一斑,其门店分布比率为,一线城市占15%,二三线城市占75%,其他市场占10%。
第二:多品牌
在追逐大众消费群体的同时,安踏的多品牌战略也没有落后。其在高端市场的布局一直未停。
2009年安踏获得高端运动品牌FILA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
2016年,与日本上市公司迪桑特和伊藤忠成立合资公司,独家经营中国内地含有迪桑特商标的所有类别产品的设计、销售及分销业务,定位高端市场,主打滑雪细分市场;
2017年与韩国户外品牌Kolon Sport 成立合资子公司;
随后又收购童装品牌小牛笑,部署高端童装领域。
近日,有关安踏收购国际品牌PUMA的传言不断,虽遭到安踏官方否决。但业内人士分析道,根据安踏当前的布局,收购PUMA对提升品牌形象而言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民族情怀化营销
安踏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曾对外宣称,安踏“不做中国的耐克,而要成为世界的安踏”。也正是在这个颇具情怀的定位下,在营销领域,安踏一直紧贴民族情怀。
2009年首次成为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
2012年伦敦奥运会打造了冠军龙服;
2013-2016年成为了“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
2014年与中国体操及举重摔跤柔道两个运动管理中心展开战略合作;
2017年跻身2022北京冬奥会最高级别的赞助层级,也成为首个赞助本土奥运赛事的中国体育用品品牌。
不可否认,民族情怀可谓最合适点燃的营销方式,并且,在当前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这样的设定为安踏走向国际舞台增色不少。
虽然现在的安踏将其他品牌远远甩在身后,但距离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还有不少距离。回归产品,安踏目前还没有持续输出爆款产品的创造力,此外受制于此前根深蒂固的廉价标签,即便频繁出手收购高端品牌,也只是补足了集团业务上缺失的板块,在引导消费者品牌认知方面的效果微乎其微。
李宁
金汤勺丢了还有硬功夫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李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7%,超过阿迪仅次于耐克。想要趁胜追击的李宁一度改换厅面意欲抢夺一线消费群体,但这一场激进的战役随着行业大环境的急转直下戛然而止。
正所谓树大招风,内忧外患的李宁跌落至谷底。
2011年净利润缩水至3.86亿元;
2012年亏损19.79亿元;
2013年亏3.92亿元;
2014亏损7.8亿元。
在2015年,转机随着在灵魂人物李宁的回顾出现,走马上任后李宁担任公司CEO,并提出战略转型的目,效果当然也是立竿见影的;
2016年集团收入增长就超过10%。
从谷底到近日在纽约时装周大放异彩,李宁这一路走的艰难却也掷地有声。
2012年裁员、高管调整并制定短期内解决存货、产品成本、供应链改善等问题。
2015年,李宁回归后提出由体育装备提供商向“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转变的战略。
同时,将电商融入公司核心业务,2015上半年,电商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约为6%;2016年14.3%;2017年18.8%。
此外,时装周爆红后,李宁的股价也随之蹭蹭上升,虽然运动品牌与时尚结合并不是新鲜事,此前阿迪达斯与puma已经玩过,但对于一直贴着“土”字标签的国产品牌来说,这个举措意义深远。
361°
完成360度后的一度超越
今年是361°第一次超越特步。
财报显示,2017年361°营收51.582亿,特步营收51.134亿,虽然差距并非巨大,但对一直摩拳擦掌的二者来说,都有深意。
此前在大环境的指引下,361°的转型与其他品牌相比并无太多新意,值得一提的亮点是其在儿童领域和海外市场的布局现已见成效。
2009年在香港上市后,361°运营的第一个项目便是361°童装,自200年推出以来,一直由独立业务部门经营。361°在最新财报中表示,童装业务已建立成熟的客户基础。
在国际方面,2014年361°便正式进军海外市场,切入口为功能性高端跑步产品,2017年国际业务占集团总营业额约1.7%,同比增长达10.7%。在连续赞助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4年仁川亚运会后,今年,361°对外的重点将是雅加达亚运会,以期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大的突破。
此外,361°的触角已悄然伸到时下最热的电竞领域。不久前,在香港发布电竞战略,并且和知名电竞团队QG俱乐部合作,推出与QG联名的运动服与配饰。
361°成国内首家深入参与电竞产业的运动品牌,不过这样的结合能迸发出多大的火花,市场或许马上就会给出答案。
特步
匆忙收尾,寻求转型
本月中旬,特步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丁水波宣布,特步集团完成三年战略转型,与其他家相比,特步的转型不仅迟了许多,集团为此还花费了1.5亿元回购库存。
虽然并列为国产四大运动品牌,但特步此前一直以时尚自居,并非一直深耕运动领域。直到近些年,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跑步、骑车等成为全民性的运动后,特步开始寻求转型加码体育。
2015年,特步宣布从时尚品牌转向偏专业的以跑步为主、时尚为辅的转型,随之而来的就是那套——3+战略,即“产品+”“互联网+ ”“体育+”。
不像李宁那般,转型期经历了巨额的亏损,特步在转型的这几年依旧保持着增长,对于2017年经历的阵痛,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丁水波表示,部分财务数据的下滑是“表面的、短期的”,多品牌道路,线上线下融合以及全球化是未来特步的发展方向。
十年磨一剑,随着特步的转型收尾,国产品牌再次迈上新征程。2018年作为又一个体育大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已经驶上赛道的品牌们势必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中国的运动市场被行业无限看好,在各大国际品牌的战略版图中占据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十年前李宁超越阿迪虽是昙花一现,却也展现出无限可能,十年后再次背靠利好环境,国产品牌是否有勇气再次正面交锋?又能有多大胜算?
这个疑问2018年虽并不一定见分晓,但我们期待答案到来的那天。
— END —
- 四大上市险企与四大行平均年薪谁更高?平均超20万
- 河北省爱国卫生运动暨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 运动后营养补充 | 把握黄金1小时增肌燃脂
- 健身,为什么说是你工作后必须坚持的一件事
- 突发!合肥又有3家银行宣布首套房贷利率上浮20%!四大行放风4月
- 【河西丰田】60%丰田基因+30%凯美瑞本色+10%运动调料,试驾全新
- 一龙VS泰拳四大天王之杀玉郎
- 《快看 植物在动呢》:植物也能运动吗?
- 备考注册会计师,应对做题错误率高的四大经验
- 厉害了!四大险企公布业绩!原来它们是这样投资A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