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病害引起小麦枯穗的症状及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3种病害引起小麦枯穗的症状及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3种病害引起小麦枯穗的症状及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麦穗,造成枯穗。受害麦穗籽粒皱缩瘪小,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出粉率降低,品质变劣,且病粒中还含有致呕毒素和雌性毒素,人畜食用病麦粒及其加工品后,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呕吐、头痛、腹泻等中毒反应及其他严重疾病,重者可引起死亡。小麦赤霉病在胶东地区属偶发性病害,一般年份发生较轻,但近年来发生有上升趋势。因赤霉病与全蚀病、纹枯病引起的枯穗有相似之处,为正确识别,现特将这3种病害引起枯穗的症状及赤霉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赤霉病与全蚀病、纹枯病引起枯穗的区别



①赤霉病引起的枯穗症状。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灌浆至乳熟期表现症状,田间发生呈零星分布状。感病初期在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渍状褐斑,逐渐蔓延到整个小穗,小穗随即枯黄。1个小花发病后,很快可蔓延到整个小穗,进而蔓延到穗轴,使临近的小穗感病。穗轴感病严重时,病部枯死,输导组织被破坏,使病部以上小穗得不到水分、养分的供应而干瘪枯死,呈青枯状白穗。因此,赤霉病病穗一般表现为1个至数个小穗或穗中上部发病枯死(若穗颈处感病则整穗发病枯死),病株茎叶正常,根系完好,不易拔起。阴雨多、天气潮湿时,在小穗基部和颖壳缝隙处着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天气干旱时霉层不明显。发病后期,病穗上产生紫黑色小颗粒,即病原菌的子囊壳。发病小穗内籽粒表面有白色至粉红色的霉层,这是区别赤霉病引起的枯穗与其他病害引起的枯穗的主要特征之一。

②全蚀病引起的枯穗症状。全蚀病为土传根病,病菌只为害小麦根部和基部1~2节茎节及其叶鞘,使根及茎基部节间组织腐解,水分、养分吸收和输送受阻,致使病株逐渐死亡,一般在小麦灌浆至成熟期田间陆续出现枯穗。阴雨潮湿时枯穗受霉菌腐生,病穗呈污褐色。全蚀病病株表现为整株死亡,枯穗在田间成簇或点片发生,健株与病株区别明显。由于根系腐烂,枯穗病株极易连根拔起,在茎秆基部1~2节叶鞘内侧及茎秆对应处产生黑褐色菌丝体,呈“黑膏药”状,这是判断全蚀病引起枯穗的主要特征。

③纹枯病引起的枯穗症状。多发生于浇水条件好、群体大的高产田。纹枯病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均可侵染,拔节期以前主要为害叶鞘,拔节期以后病菌由叶鞘侵入基部茎秆,在茎秆上产生近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至灰褐色、边缘褐色的病斑,当病斑蔓延环绕茎秆1周时,造成茎壁环周坏死,病株上部因养分、水分供应中断而逐渐死亡,形成枯株白穗。由于基部茎节枯死,小麦易倒伏,病株拔起时极易从基部受害部位拔断。在茎基部叶鞘上和茎内髓部形成表面粗糙的大量萝卜籽状菌核,这是小麦纹枯病的主要特征。

3种病害引起小麦枯穗的症状及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2、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适期早播,使小麦早发早熟,减少花期遇雨几率;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透性。

③药剂防治。防治重点是抓住关键时期用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前后注意天气变化,若有2~3天以上连续阴雨天气,应抢在雨前喷药防治;若此期雨日天数多,可间隔7天左右再喷药防治1次。药剂可选用25%戊唑醇水乳剂80~100毫升/亩对水50千克喷雾,戊唑醇可兼治锈病和白粉病,综合防治时应全株喷药。单一防治赤霉病时,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25克/亩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亩对水40千克喷雾,重点给穗部施药。



转载自:种子产业联盟

3种病害引起小麦枯穗的症状及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3种病害引起小麦枯穗的症状及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3种病害引起小麦枯穗的症状及赤霉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