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蟹到鲑鱼,不同物种同样精彩
从“螃蟹育种”到“跨界育种”亚东鲑鱼,听起来是这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但是在王成辉的团队中,它确确实实发生了,并且还非常成功。
▲王成辉团队养殖的亚东鲑鱼
在水产专业里,王成辉是河蟹育种的好手。身为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他已选育出中华绒螯蟹“江海21”这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在2015年4月,一个精准扶贫项目落到了他的肩上。当时,西藏亚东县的负责人走访我校,希望我校能抽调力量,帮助当地的养殖户解决亚东鲑鱼的规模化人工繁育问题。亚东鲑鱼属西藏自治区二级野生水产品保护动物,生活在海拔高度为2700米—3700米的水域。这种鱼的生存海拔高,还是亚东独有的高原冷水鱼类。
▲学校在亚东工作团队
在专门研究河蟹育种之前,王成辉曾跟着导师在新疆养过4年鱼,“算是有点冷水鱼繁育与种质开发的背景”。据悉,位于西藏亚东县的亚东鲑鱼人工繁育场,是西藏目前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鱼类繁育场,也是上海对口支援西藏地区发展的第一个大型水产建设项目。
▲王成辉向日喀则市委书记和亚东县委书记介绍养殖情况
亚东鲑鱼的人工繁育多年来无人敢挑战,一个大的难题是:亚东鲑鱼与常见冷水鱼有显著的不同点:发情期短,一年仅有7天——10天;怀卵量少,一条2000克重的母鱼,平均仅有3800粒左右的卵子,而常见的草鱼等四大家鱼的怀卵量有100万粒左右。另外,亚东鲑鱼孵化期长,一般冷水鱼的孵化期不超过一个月,而亚东鲑鱼的孵化期却长达100天—110天,是一般冷水鱼的三倍以上。并且亚东鲑鱼卵出膜以后,还要等上30天后才能游动。
西藏当地很多人,家里都是养牦牛的,根本没有养鱼的经验。“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养鱼,这样他们才能增收。“”高海拔”“超低温”“受精卵奇少”“孵化期超长”“驯食成活率偏低”,这些都是王成辉未曾碰到的技术难题。然而,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横在王成辉的面前:这里缺人,技术人员十分匮乏!王成辉带领的专家团队,手把手地传授起养鱼的基本技能。从如何抓鱼开始,到如何给鱼授精、孵卵、培苗,再到巡塘管理……在亚东,王成辉从一位水产专家变成“全能管家”。
▲王成辉在检查受精卵
2017年过年前,王成辉团队已经忙了好一阵子。由于当时技术难关还未取得真正突破,技术人员也没有到位,我校工作组的教授、研究生必须一起上阵挤鱼卵,并同时讲授技术要点、带动当地的技术人员跟着干。手挤酸了,肩膀不能动了……就这样,由2位教师、6名研究生组成的工作组,带领亚东当地养殖户完成6000多尾母鱼、2000多尾公鱼的挤卵授精。10天,他们收获了1647千克受精卵!在王成辉领衔的工作组专家的技术指导下,西藏亚东当地养殖户已初步掌握了亚东鲑鱼的亲鱼培育、催熟促产、人工授精、控温孵化等关键技术。
▲专门设计的孵化系统
作为“江海21”育种技术路线的制定者和实施者——王成辉教授透露,自2011年来,他的团队虽然培育了3个中华绒螯蟹良种,但与大闸蟹养殖庞大的产业规模与巨大的苗种需求相比,中华绒螯蟹的良种数量实在太少。他还认为,目前几乎所有的育苗场均采用小规格蟹苗,造成河蟹的性状退化,规格小,养殖效益下降,已影响了河蟹产业的持续发展。如此下去,我国特有的中华绒螯蟹的优良种质将很快丧失殆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2015年,由我校联合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培育出水产新品种——中华绒螯蟹“江海21”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于农业部公告推广。
▲江海21号
新品种较好聚合了父、母本双方的典型性状,具有生长速度快、形态性状好、群体产量高等特点,在国内外的水产动物配套系育种上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已在全国16个省市区养殖,年养殖面积约30万亩。
据介绍,目前,我国每年有近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受限于政策、经费、平台及专业化人才等因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足三成,造成了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江海21”在水产成果转化率低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农业服务中心及农交所为“江海21”在评估、挂牌、转让等各环节上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全程免登记挂牌费、免评估费、免交易佣金,大亮“绿灯”,顺利打通成果转让的“最后一公里”。在签约仪式上,共有三家企业获得授权。其中江苏省射阳县黄三水产苗种培育有限公司获得技术支持,开展“江海21”的蟹苗培育并销往全国;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江苏省兴化市兴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江海21”蟹苗到扣蟹,扣蟹销往全国。在约定区域内,授权三家企业各为期五年的使用许可,并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额共计178万元。王成辉教授说,“江海21”成果的成功转化,开拓了水产新品种转化的新模式,说明水产科研成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为水产新品种的转化开了个好头。
▲中华绒螫蟹“江海21号”优良品种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
谈及上海大闸蟹养殖产业情况,王成辉将其概括为“养殖小市场、消费大市场、影响海内外”。经过第一轮的上海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达到了“出好种,出好蟹,出好技术,出好效益”的“四好”建设目标。如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体系良种蟹种在全国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蟹种在每年春节前就销售一空,价格比其他养殖户每公斤高6-8元。
无论是江海21或是亚东鲑鱼,在王成辉教授的带领下,他们团队成功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解密了海洋的秘密。
撰稿丨
蒋晓宇
编辑丨
王雪 刘英
审核丨
于光磊 危贤文
策划丨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
海纳网络文化研究室
投稿邮箱丨
shou_gw@163.com
- 老公提出婚房写婆婆名字我不同意,他说个方案我家里炸开锅要离婚
- LPL解说天团加盟斗鱼 泽元弹幕:我不同意
- 看看美国农民的农村日常生活,其中到底与我们相比有啥不同的呢?
- 养儿子和养女儿有什么不同? 听听老农怎么说, 看完觉得没错
- 为何日本房价不高,28年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 实名人肉搜索最佳:人人网
- 月亮上看不见星星吗? 这是为什么? 难道地球跟月球不同
- 后背长痣看运势,不同位置运势大不同,你的身上有没有?
- 稻田养殖小龙虾、青蛙、泥鳅等的沟怎么挖?开沟有什么不同?
- 案例|退伍老兵做农庄一年可赚3000多万,玩法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