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潜江龙虾 盘活乡村振兴棋

《图文:潜江龙虾 盘活乡村振兴棋》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湖北日报讯图为:潜江“虾稻共作”基地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铺陈出水乡园林田野中最美、最灵动的画卷——这是潜江农村的生动写照。





经过18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潜江小龙虾产业不断壮大,“一只虾”“一袋米”成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





产业兴农民笑





潜江市龙湾镇冻青垸村5组村民曽凡鑫2012年底养殖小龙虾,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成熟,收益从最开始每亩纯利润3000多元上涨到现在8000多元,小龙虾养殖让他的腰包鼓了起来。





“今年我又扩大养殖规模,这段时间已销售获利4万多元,预计到年底全年收入可达到22万元。”曽凡鑫说。





成品虾销售火爆的同时,虾苗也变得十分俏销。老新镇红星村1组陈家海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了100亩闲置农田,开挖6个池塘,进行小龙虾虾苗的培育和销售。





“这两年,潜江大力发展虾-稻产业,各乡镇的龙虾养殖户对优质虾苗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我正是看中了这个商机,才做起小龙虾虾苗的培育和销售。”陈家海说。





在培育过程中,陈家海从丹阳、洪湖引进大量高品质的虾苗杂交培育,进一步提高了本地虾苗的品质,等到出苗,不少商贩和农户上门收购,均价卖到20多元一斤。





“得益于虾-稻产业的蓬勃发展,虾苗培育也具有非常不错的市场前景,2017年全年收入70多万元。”陈家海说。





初步统计,潜江自大规模推广“虾稻共作”以来,带动从业人数已超过10万人,而这一新模式产生的综合收益是传统水稻种植收益的5倍以上。





养大虾护好水





虾子要卖出好价钱,水质是关键。如今,潜江农民主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频共振。





“你看这虾鳃多白,多干净,这就是好品质。”熊口镇赵脑村村民马于林拿起自家刚打捞的龙虾说,以前的水臭气熏天,现在治理好了,引田关河水养小龙虾,虾的品质得到保证。龙虾一上市就成为市场的“宠儿”,开捕当天就达到60元一斤。





为保障虾源新鲜、干净,潜江市每年3月份开始全面调水,将汉江优质水源通过水利工程送到田间地头。同时,坚持每年冬春水利基本建设,对市镇村主要河渠进行疏浚,改善通水条件。





近年来,潜江大力实施全域水体连通工程,升级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细渠,虾-稻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清水灌田。深入开展全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畜禽养殖、黑臭水体、沿河垃圾等专项治理行动,运用微生物技术治理水体环境,潜江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为养好龙虾提供了基础保证。





党旗飘乡村兴





“我们能有今天,得感谢党和政府。”曽凡鑫说。





他坦言,从“门外汉”到“土专家”,在养虾成功的路上,是潜江市水产专家和乡镇农技专家一路指导陪伴;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是村里党员干部做工作、跑项目,为他破除障碍。





18年,潜江龙虾发展之路,一路党旗飘扬!





2000年,潜江市宝湾村党支部书记刘主权为防止农田抛荒,带头承包村民弃耕的60亩低湖田,并买了150公斤野虾仔放进稻田,成为全市“虾稻连作”种养模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8年间,潜江市委、市政府不断将一个个创举深挖扩大,培育出如积玉口镇“虾稻连作”、白鹭湖农场“虾稻共作”、熊口镇赵脑村万亩示范基地等典型。这些典型,不仅引领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更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





期间,潜江市基层党员干部与百姓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市级层面出台扶持政策,开展保险补贴等奖励。组建三农服务队,为群众答疑解惑……





冻青垸村村支部书记朱常清说,帮村民们养虾的这几年,干部们干事作风发生很大变化,村民们不仅荷包鼓了,脑子更活,文明乡风更是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