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有情,琴瑟和鸣:清华园里的流芳连理

编者按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清华园,见证了老一辈知识分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一辈子,也深藏着他们对家国深沉而隽永的爱恋。今日,以爱之名,让我们一同回顾那些在将爱铭刻在园子里的伉俪,致敬那些深邃绵长的爱情。

一见倾心的文坛双壁

钱钟书、杨绛夫妇

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钟书相识。第一次见面,钱钟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钱钟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世纪佳缘由此展开。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相亲相爱的足迹。

水木有情,琴瑟和鸣:清华园里的流芳连理

▲钱钟书与杨绛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杨绛与钱钟书是天造地设的绝配。胡河清曾赞叹:

「钱钟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在这样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两人过着「琴瑟和弦,鸾凤和鸣」的围城生活。 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许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1966年,「文革」爆发。8月9日,杨绛被「揪出来」,剃阴阳头、扫厕所、住牛棚。3天后,钱钟书也被打成「牛鬼蛇神」,遭到无端诬陷和百般侮辱。十年浩劫,自身难保。然而身为人妻,杨绛全力为丈夫洗刷,造反派批斗她给钱钟书通风报信,她反而觉得自豪。在被批斗的日子里,

他们一同上下班,互相照顾,走时肩并肩,手挽手,被学部的人誉为「模范夫妻」

。后来两人被下放分离,被迫开启异地恋模式。为见丈夫一面,杨绛每天跑去一个离钱钟书近点的菜园会面,然后陪丈夫晒晒太阳、谈谈心,互相慰藉。

水木有情,琴瑟和鸣:清华园里的流芳连理

▲「我们仨」

爱女阿圆出生时,钱钟书曾致「欢迎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杨绛说女儿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这个三口之家温馨如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时光静静流逝着,再美好的故事总有谢幕的一天,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2001年,杨绛把她与钱钟书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在「好读书」奖学金捐赠式上,杨绛说了三句话:「在1995年钱钟书病重时,我们一家三口共同商定用全部稿费及版税在清华设一奖学金,名就叫‘好读书’,而不用个人名字;奖学金的宗旨是扶助贫困学生,让那些好读书且能好好读书的贫寒子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期望得奖学金的学生,永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起于自强不息,止于厚德载物,一生努力实践之。」

力学界的「双子星座」

张维、陆士嘉夫妇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高晓松」的名字远比「张维」、「陆士嘉」来得熟悉。不过这位著名音乐人的家庭背景,却是不折不扣的科学世家。高晓松的外公张维是著名固体力学、结构力学和工程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高晓松的外婆陆士嘉是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力学教育家,是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者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科技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

水木有情,琴瑟和鸣:清华园里的流芳连理

▲张维与陆士嘉

张维、陆士嘉从小在北京长大,一起就读于师大附小、附中,又因两家之间常有走动,所以一直在一起玩,是名副其实的「青梅竹马」。小时候的相伴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大学毕业后,两人相约出国继续深造。由于两人对德国的工业技术都很称赞,便一同留学德国,并在那里结婚。

订婚仪式上,陆士嘉郑重地送给张维一支钢笔,笔杆上刻着她亲手写下的四个娟秀小字:「勿忘祖国」。

结果过这虽不贵重却饱含情意和期望的礼物,张维几乎落下泪来。两个人的心是相通的: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抛家离国远赴重洋,只为掌握过硬的的知识,让祖国强大起来。两人长久地相互望着,眼中全是坚定、热切的期望。

阔别祖国9年,他们终于1946年辗转回国。1947年秋,应清华大学钱伟长的邀请,陆士嘉夫妇二人带着女儿张克群和刚刚生下不久的儿子张克潜,来到清华园开始从教生涯,因为「夫妇不能同时任教授」的不成文规定,陆士嘉在清华大学水工试验所,担任研究员。他们在刚竣工的胜因院27号住了多半年,随后迁到胜因院23号安顿下来。解放后,清华取消了这一不成文规定,陆士嘉终于被清华航空系聘任为教授,开始在清华的讲台上授课。

陆士嘉和张维这对伉俪相知相扶的感人故事,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女儿张克群写作的回忆录中将父母比作「双子星座」

,两人用情之深,可见一斑。1986年8月,陆士嘉于北京病逝。2001年张维去世,按照其生前遗愿,子女将二人的骨灰合并后,撒在了清华园的荷花池内,寓意

「质本洁来还洁去」

六十年如一日的长情告白

周培源、王蒂澂夫妇

周培源是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1929年,年纪轻轻的周培源留学回国即执教清华,可谓前途坦荡。朋友开他玩笑,说他的爱情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培源拊掌大笑,说清华的女生少,物理系的女生更少,美国大学里学物理的中国女生简直稀有,哪里有人瞧得上他。他这话不过是开玩笑,身为无锡人,他有着南方男子少有的高大身材,相貌也生得周正英俊,天庭高阔,鼻梁挺直,剑眉星目。哪里是别人看不上他,只不过是他一门心思埋头苦读,才耽搁了恋爱。

朋友也笑,不如替你介绍如何?清华女生少,她所在的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可是「秀色满园」。说着,果真就拿出一沓同学的相片来。周培源一张张翻着相片,突然他停了下来,指着其中一张照片道:「就是她了。」当时,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是中国女子的最高学府,相片上的女孩子大多气质不俗,可这么多人里,他只看上了女师大「八美」之一的王蒂澂。

朋友安排了一次宴会,把周培源和王蒂澂都请了过来,并将两人的座位特意安排到了一起。那天两个人都如约而至,王蒂澂一身淡雅衣裙,轻轻入座,周培源坐在她身侧,离得那么近,他将她看得很清楚。王蒂澂也喜欢他,她欣赏周培源的科学背景。所以,尽管很多人追求王蒂澂,她还是选择嫁给周培源。

水木有情,琴瑟和鸣:清华园里的流芳连理

▲周培源、王蒂澂结婚照

1932年6月18日,他和她在北平的欧美同学会举行了婚礼,清华校长梅贻琦亲自主持。婚后,他们共同居住在清华新南院,晚饭后,两人总相携出门散步。渐落的夕阳下,他们并肩而行的背影,亦是清华园一道绝佳风景。许多年后,当时就读于清华的曹禺先生还对周家的四女儿如苹说:

「当年,你妈妈真是个美人,你爸爸真够潇洒。那时他们一出门,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就追着看。」

每年春天,他们都要结伴出门踏青,他一路搀着她的手,生怕她磕着碰着。他对她好到连女儿们也「嫉妒」了,每次一起郊游,拎着大包小包行李的女儿总在后面无奈地喊:「对不起!麻烦你们两位分开一会儿,帮我照看一下东西。」

水木有情,琴瑟和鸣:清华园里的流芳连理

▲周培源、王蒂澂夫妇与三个女儿

王蒂澂习惯迟起,每天早晨,他都会在她睁开眼的时候,和她说:「我爱你。」直到有一天她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再也站不起来了,可是,他还是和从前一样,每天一大早跑到她床前,问她:「你今天感觉怎么样?腰还疼不疼?别怕困难,多活动……我爱你,六十多年我只爱过你一个人。你对我最好,我只爱你!」那一年,她已经八十岁了,他也已年逾九十,他们都老了。

他五十岁上下便右耳失聪了,从那时起,说话就不由自主地「大声嚷嚷」,「自己听不见也生恐别人听不见」,每天早晨,他对她的「表白」也嚷嚷得众人皆知。

这些日常「表白」,他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中国的「居里夫妇」

钱三强、何泽慧夫妇

他是著名国学大家钱玄同之子,居里夫妇的学生;他是我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元勋,他就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钱三强。

她出身名门,是山西灵石声名显赫的何家第十六世孙;她是我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她就是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何泽慧。

水木有情,琴瑟和鸣:清华园里的流芳连理

▲钱三强、何泽慧年轻时合影

钱三强和何泽慧同为清华同学,但两人却分别在法、德两国留学、工作。因为二战的原因,何泽慧与远在中国的父母失去了联系。直到1943年,德国与法国之间才可以通信。于是,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当时由于战争信不能封口,而且只限25个法文单词。信的大意是:

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这封只有25个单词的短信成了何泽慧与钱三强之间美好姻缘的最初使者,他们之间自此开始了长达两年如此只言片语的鸿雁传书。这对身在异国他乡战火纷飞中的昔日同窗,终于在一种特殊条件下的电报式通信交往中萌生爱情。1945年,钱三强向何泽慧求婚,并着手筹划了婚礼。在婚礼上,约里奥·居里夫妇首次破例双双出席,这无疑给这场简朴而隆重的婚礼增添了不少光芒。

水木有情,琴瑟和鸣:清华园里的流芳连理

▲夫妇两人正在探讨问题

1992年,79岁的钱三强因病去世,留下何泽慧与他们的三个子女。此时何泽慧已经成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钱三强走后,她为了纪念钱三强,家里的摆设,特别是钱三强书房里的东西,何泽慧都不曾动过,并叮嘱自己的儿女也不要动。

「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

何泽慧忘不了当初和钱三强定情时所说的那句话。2011年6月20日,何泽慧老人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钱三强与何泽慧相识79年,相恋68年,他们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也是生活中的模范夫妻,

被称为

「中国居里夫妇」

,他们共同的理念是:

「国家是这样一种东西,不管对得起对不起你,对国家有益的,我就做。」

一生奉献,大爱无疆

赵家和、吴嘉真夫妇

2017年3月的一期《朗读者》节目上,一群来自贫困地区的受助优秀学生代表将一首诗——《让我怎样感谢你》,献给已故的原清华经管学院常务副院长赵家和教授。

赵家和去世后,老伴吴嘉真常常一个人坐在这里,时而整理下他生前的笔记、书稿,时而出神望一会儿墙上悬挂的金婚纪念照——那是他去世前2个月,打起精神陪她在校园内拍摄的。

水木有情,琴瑟和鸣:清华园里的流芳连理

▲赵家和、吴嘉真夫妇在清华园中拍摄的金婚纪念照

1955年,赵家和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拿到了学校第一届「优良毕业生」奖状。这个被同学公认为「绝顶聪明」的人留校后就担任本科教学,他主持研究的电子材料也是很受关注的热门领域。196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全校公认的骨干人才。

据吴嘉真回忆:「当时我刚调到化学系搞新材料,听说他很厉害,就去请教,两个人在系馆的楼梯口简单交流了一下。」赵家和与吴嘉真这两个高材生,就这样在清华园初次相识。从此,美丽的校园留下了他们一生难忘的印迹:

在新斋宿舍留下第一张约会字条;在西大饭厅跳过第一支交谊舞;在工字厅门口散步聊天;在校医院迎接孩子第一声啼哭……

春夏秋冬,花开花落。两个分享着同一份热爱的人就这样携手同行,在三尺讲台释放着他们丰沛的才情。无论是困难时期的清贫困苦,还是「文革」时期的迫害摧残,赵家和与吴嘉真始终相依相守、淡然面对,日子总是过得「能省则省」。他们的寓所里,值钱的物件不多:一个简陋的二门书柜,一张床,一台桌椅,摆放着各地的纪念品,也有年头了。1998年,退休后的赵家和应邀去美国,担任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客座教授。赵家和一家依然常常挑最便宜的鸡腿吃,啃法棍面包。

2009年,赵家和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他却决定接受保守治疗,甚至只买廉价的仿制药,而将毕生积蓄的1500万元全部捐出,于2012年创办「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能够看到基金会的成立是他最大的心愿。」

吴嘉真在追思会上追缅自己的丈夫,在他身后依然支持着他的每一个决定。淡泊携手度过一生,她无怨无悔。

张爱玲曾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对于他们,「我爱你」既是乍见之欢,亦是久处不厌;对于他们,尽管经历战乱病疾、境遇起落,依然相依相守、不离不弃;对于他们,小爱是两个人琴瑟和谐的经年真情,大爱是胸怀家国的共同追寻。

参考资料:

钱三强与何泽慧:与子偕老的科学伴侣,《银潮》2012年第7期41-43。

杨绛著.《我们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张克群. 从德国到清华(《家在清华》片段),2008年。

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周培源王蒂澂篇,2013年6月25日。

新华社. 心灵之火,永不熄灭——追忆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2016年9月9日。

文字 | 子琪

编辑 | 梦嘉

责编 | 舒波

水木有情,琴瑟和鸣:清华园里的流芳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