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景宁破农村孩子上学痛点 小班教学促城乡教育均衡

小编温馨提示:前方高能,《浙江景宁破农村孩子上学痛点 小班教学促城乡教育均衡》需要您认真观看!

正文开始:





环境美,教育设施更好周禹龙摄





中新网丽水5月26日电(见习记者 周禹龙)窗明几净的教学楼,课本和互联网组成知识载体,葫芦丝在操场上代替了课间操,优秀教师也不再遥远,越来越多学生开始展现自我,不少老师甚至坦言,浙江景宁的城乡教育已在同一片蓝天。





农村小班化教学,通过有机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 周禹龙 摄





深入了解过的人不难发现,这一切蜕变,莫不源于背后的农村自然小班教育模式。作为该地农村学校主流格局的小班教学,景宁正通过有机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农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多的关心与关爱。”丽水市副市长、景宁县委书记陈重说,“农村小班化教学,最直接受益的是孩子。”





梧桐乡中心小学荣誉墙 周禹龙 摄





内外因相结合:“逼”出来的小班教学





漫步攀桂亭,凭栏四顾,满池青翠;登上龙门桥,闭眼倾听,流水潺潺,五月末,走进梧桐乡中心小学,宛如置身于园林。





“环境美,教育设施更好,标准塑胶跑道、草坪球场、多媒体教室,我们都有。”校长刘建平说,学校本是危旧房,改造后条件不比城里学校差。





很难想象,这一座占地6210平方米的现代化学校,只有136名学生,6个班,16名教师。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南山区,人口和地域分布不均,导致小规模学校不在少数。”陈重说,随着大量人口进城,农村孩子逐年减少,小班教学就被“逼”了出来。据统计,该县农村小规模学校初中占比90%,小学占比80%,15人以下微班接近全县农村教学班50%。





于中国而言,景宁的被“逼”,倒不如说是大势所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外流,农村教育该如何发展,成为摆在当前教育的突出位置。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不断丰富、完善教育资源,推行小班化教学成为必然趋势。





“于是,我们因势提出,开展农村自然小班教育转型研究,走出‘一条从农村自然小班到小班化教育内涵发展之路’。”景宁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助理练飞说。





现代化教室 周禹龙 摄





德智体全面发展:山区学生享优质教育





12年过去,当初的初步构想,如今已成为承载着农村孩子上学希望的阳光大道。





“与精英班不同,景宁农村小班化本质在于提高教学质量。”练飞告诉记者,适合的内容、方法、技术,配以教与学互动交往、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大均乡中心学校,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现有17名教师,学生144人,人丁寥寥,教学却别有洞天,葫芦丝大课间已开展8年。





“我们以打造‘小而美’农村精致型窗口学校为目标。”该校校长汤国栋说,学校通过创建童怡环境、构建童馨德育、打造童心团队、探究童趣课堂、推进童真管理、铸就童韵特色,面向、发展、幸福每位学生。





“葫芦丝很有意思,上课也很有趣。”该校学生李艾宁说,乐团经常外出演出,上电视节目。依托葫芦丝活动,大均乡中心学校还开展“七彩葫芦娃”评价体系,以此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发展至今,景宁18所农村学校全已找到适合自身发展之路。如东坑镇小提出“让每一朵鲜花都精彩绽放”的教育理念,“花文化”已成该校品牌;再比如标溪乡校“抖空竹”,师生们将其玩出了大名堂,收获一系列荣誉。





景宁小班化教学,以独特“草根味”,还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每年吸引着各地教育界人士考察。





走进梧桐乡中心小学,宛如置身于园林中 周禹龙 摄





实践中探索:小班化教学的“景宁”模式





曾有媒体这样总结:景宁教育人士,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持之以恒的毅力,将山前、河边、村头布满“小而美”现代农村学校,让人赏心悦目,妙不可言。





相比于其他地方,景宁小班化一个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它在每步研究同时,又对前一步探索成果进行检验、提炼,并根据新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与实践,寻求新的突破。





2006年,景宁开展六年整体规划,通过课堂入手、试点研究,教学推行、全面铺开,教育提升、特色兼备分步探索《农村自然小班化教育模式》研究。六年的检验突破,微班深入后,景宁开始推广研究成果,不断嬗变升级。建构于前期的《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断深化,景宁从“抓实基础课程全面提质”为主进入到“既夯实基础课程全面提质,又做活拓展课程张杨个性”的新体系。





新模式下,课堂分组学习,分层教学,面批辅导,多元评价等已成为教学主流行为。“教育局分配老师下乡,我们也会特别关注对‘问题学生’、‘留守儿童’的个别辅导。”汤国栋说,常规20条使得农村教师教学行为发生全面改观。





深山之中,书声琅琅;蓝天之下,携手同行。12年走过,美丽的校园,现代的设施,明亮的大眼睛,共同组成了景宁农村孩子成长的基础,如同陈重所言,新的改革举措,最受益的还是孩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