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匡迪院士:我们现在大国重器有了,但还没有『精器』
“我们现在大国重器有了,但还没有‘精器’。也就是说,肌肉强壮了、骨骼长大了,但是心脏和脑子还要靠别人。这是不行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两院院士大会召开前夕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工程院供图
他表示,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各路科技大军组织起来共同攻关。从上世纪60年代的“两弹一星”到现在的各种大科学工程,都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关键核心精密元器件还要靠从外国引进或者仿制。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它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只有靠我们自己搞。”徐匡迪说。
这非一日之功。中国科技正处在从跟跑到并跑的阶段,只是在某些领域冒了头,有了一些突破。真正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从并跑到领跑,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徐匡迪认为,我们需要突破的是基础和核心的部分。
比如人工智能,现在热的是应用,以机器代替人。有的公司就买一个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外国公司,希望花钱抱个“金娃娃”回来,而对于人工智能里面关键的芯片设计、算法等研究却很少。
因为企业从成本考虑,觉得划不来,没有非搞不可的动力。而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现在科研评价体系的导向是做出了什么东西、产值多少、增加利润多少,不出产值、不出利润甚至赔钱的东西,单位不大愿意投入,领导也不会特别关注。
相关阅读:陆大道院士:论文挂帅难以成就国际一流
为此,徐匡迪希望,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要有韧性和决心解决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问题。
他坦言,科学家的生活实际上是很清贫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伟大,“甚至还不如新闻工作者光彩夺目”,“科学家不应奢望吸引眼球,应对科研有定力,能够专注,能够抗得住诱惑”。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现在需要的是加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徐匡迪说,“科技工作者要把自己的聪明、智慧和精力都投到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中去,不计名、不计利,真正为国家振兴作出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科技工作者如果只是追求个人的生活享受和待遇,徐匡迪觉得“这是鼠目寸光的”。
“等到将来老了再回过头看看,中国科技发展最辉煌的年代没有作贡献,这将是最大的遗憾。如同在看一场演出的时候,最精彩的部分你却在外面吃蛋糕、喝咖啡,等到你吃完蛋糕再进去最精彩的已经错过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年轻人都被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激励——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每个人都忘我地勤奋工作,希望为国家强盛出份力。
徐匡迪希望,当代科技工作者在若干年后回忆往事的时候,不要为自己没有参与到祖国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而感到遗憾。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sciencenet-cas
(←长按复制)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
- 帮主:6.10黄金这一次的底我们抄定了!
- “我知道错了,但我不会改”丨20个人关于独处的故事。
- 虐狗的原理是什么?看看中科院的井盖你就知道了
- 三辊闸设备也分三个档次,你知道吗
- “万恶淫为首”,和女色有关吗?原来我们一直都误解这句话了
- 房价上涨背后究竟是怎么影响我们生活的,你也是其中的受害者吗?
- 寻找余下50位合伙人讲师! | 华税学院
- 一周税务大事(6月3日-6月8日)
- “抖音”火爆的同时,我们可能失去了什么?
- 杨幂首谈“离婚”传言,原来我们一直误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