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明知是败,孔明却执着,是为实现先帝的承诺?真相没那么简单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北伐明知是败,孔明却执着,是为实现先帝的承诺?真相没那么简单》。来源是。
北伐明知是败,孔明却执着,是为实现先帝的承诺?真相没那么简单。先帝|北伐|执着|孔明|承诺|真相---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坚持北伐?
诸葛亮在后汉时期为什么要连年征战魏国,除了实现当年对刘备的承诺之外还有什么企图?
诸葛亮还没出道的时候曾经对刘备说过复兴汉室的条件,收录于《隆中对》。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大家看不懂没关系,只要看懂黑体字便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诸葛亮认为: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汉室复兴(北伐)必要条件大致有四个,
1.占据荆州,益州;
2.安抚旁边的少数民族;
3.联合孙吴;
4.自我改革。
先帝|北伐|执着|孔明|承诺|真相---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但事实上,当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时候,以上条件一就不满足了;当刘备决定撕毁和东吴的互不侵犯一同抗魏的条约,率领蜀军进攻孙吴,条件三也不满足了。
那么诸葛亮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的多年来,能够做的就是尽力地满足以上的条件二和条件四。当然,后来诸葛亮也重新和吴国建交。
蜀国由原来占有益州,荆州两个地方变为了只剩下益州一个州,也就是只剩下如今四川盆地一带,靠着天险汉中守住蜀国北门。
所谓的七擒孟获之类便是尽力地安抚当地的地头蛇,杀鸡儆猴,安抚少数民族。大概就是说,“你看呐!你们这里的老大都不是我的对手,他都听我的话了,你们也归顺于我吧!”
先帝|北伐|执着|孔明|承诺|真相---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古代冷兵器时代,战争无非拼的是资源,而最为昂贵的资源无非是人口资源。当时蜀汉人口不过三国十分之一,根据史料记载,梁方仲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府统计》中认为蜀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28万户,94万人;同年魏国有52万户,440万人。吴国在280年幼52万户,230万人。那么问题来了人口只有不到魏国四分之一的蜀国,依靠着汉中天险勉强能够占据一方安逸天年的诸葛亮真的只是为了实现当年对先帝的承诺而已吗?
真相往往没那么简单,答案是诸葛亮的北伐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先帝的承诺,他也是逼不得已而为之。以诸葛亮的才能他不明白敌我力量的悬殊,非要以卵击石吗?当蜀国失去了荆州之后,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国力受损。诸葛亮就知道大势已去,复兴大汉的梦想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之所以要北伐是因为以上的条件中第二条也逐渐地不能实现了,也就是说常年地安逸让蜀汉的内政逐渐地动荡起来,西边南边的少数民族逐渐地起来兴风作浪。正所谓没有外忧必有内患,毕竟汉朝常年政权都在中原地带,西南地区山高皇帝远,各民族画地为王。蜀汉在西南边各个民族心中毕竟是外来的侵略者,他们时刻准备着推翻蜀汉政权,如果蜀汉军事实力羸弱,那么他们必然揭竿而起。
那么作为丞相的诸葛亮怎么办?
先帝|北伐|执着|孔明|承诺|真相---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北伐!!!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继续杀鸡儆猴,打肿脸充胖子。挥师北伐,六出祁山,仿佛就是告诉各位地头蛇,“你看呐,我都有能力去挑战中原的强大的魏国,你们还是好自为之吧!”这是以进为退,但其实对于诸葛亮来说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当然也可以认为是一举两得,既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又尽自己的能力实现当初的承诺。诸葛亮的坚守与忠诚也令后世动容。
故事的最后大家也已经知道了,诸葛亮在北伐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名相就此陨落。但他留下的政治军事智慧足以让后人学习,蜀国以十分之一的人口三足鼎立,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蜀国存活了41年,诸葛亮也不负其一代名相之名。
- 明知道种地不挣钱,还是特意回家收麦子,这不是傻!
- 诸葛亮六次北伐失败真实原因惊人,他病逝后司马懿叹服:天下奇才
- 为救妻子明知坐牢还去犯罪,“我不坐牢,她就得死”,感动无数人
- 为什么美国人明知粮食卖不了几个钱,还要大力发展农业?这下明白
- 为什么许多父母明明知道二手烟对孩子有危害,却仍不戒烟?
- 明知道吃了十天后就会死,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抢着吃?
- 孔明珠:加州阳光引发的乡愁
- 孙允珠:明知道我是你的将就,却还是把你当做我的所有
- 曾经在无为状元桥放孔明灯的孩子们,现在怎么样了?
- 明知道种地不赚钱,为什么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