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拒绝啃老买房的人 现在后悔了吗?
傻大方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那些拒绝啃老买房的人 现在后悔了吗?。来源是。
那些拒绝啃老买房的人 现在后悔了吗?。买房|后悔|拒绝|顺子|老杨|啃老---
10年前,掏空父母的积蓄在一线城市买房,是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啃老啃得早,日子过得好。
前半生把孩子养大
后半生为孩子供房
在当下有个共识:有车有房,是年轻人成家的必要条件。
据统计,中国80、90后有房率达70%,居全球第一;而排名第二的墨西哥仅为46%。
80、90后的经济能力,和高企的房价间,存在巨大鸿沟。他们的父母乃至祖父母,往往舍身搭桥,帮孩子填平沟壑。
这代人的长辈,最该被授予"感动中国"奖。
养儿防老都是奢望。当下更多的,是养儿啃老。前半生把孩子养大,后半生为孩子供房。
郑州环卫工老张,在冬至那天,吃了顿公交站的免费饺子,感动得落了泪。采访被问及时,老人说,自己很久没吃过这么好的饭了。
老张说,自己每月2120元工资,2000元都给了儿子还房贷。在这个100块破开就没的时代,老张要用120元度过一个月。
很难想象,老人平时都会吃些什么。
在向采访人员叙述的过程中,老人一直在说,自己是心甘情愿背井离乡,挣钱帮儿子还房贷的。
儿子没有逼他。
房子是啃老的万丈深渊
子女没逼父母,大多老人是自愿被"啃"。
据调查,97%的受访青年称,身边人买房都靠父母。捆绑父母买房,已成中国青年的常态。
2000年起,中国房地产喜迎高潮。建房手速赶不上买房手速,工资上涨速度,更远低于房价上涨速度。
买房|后悔|拒绝|顺子|老杨|啃老---
2000年~2014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走势
从2008年到2017年10年间:
广州房价翻了3倍
北京房价翻了5倍
上海房价翻了6倍
深圳房价翻了将近7倍。
一线城市10年房价走势图,图片来自网络
之后在国家的大力调控下,房价依旧稳扎稳打,步步攀升。
2018年1-4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为858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7%。很快,全国新房均价将破万。
与平均房价鲜明对照的,是人们的平均收入。
2017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折合每个月是2164.5元。
平均情况下,一个人不吃不喝,买套房子要花小半辈子。
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仅仅依靠自己的几年工资,想买房,无异于痴人说梦。
于是,这一代年轻人,不仅在家靠父母,另立门户还要靠父母。
买房、结婚、养孩子……这一整套的操作,差不多都得靠父母帮衬。
" 为父母养老"、"反哺"这种传承千年的道德伦理,在房价的重压下,怕是只能靠边站了。
当年坚持不啃老的人
现在大多后悔了
曾有网友留言,以前觉得"啃老"买房的人是混蛋。父母辛苦了大半生养你,到头来退休了,还要为你掏空积蓄。
可是过了10年,回过头来看房价,发现自己才是混蛋。
我的同事顺子,他老家在大兴安岭大山深处,一个叫什么什么旗的地方。几年前,顺子爹带着20万来了北京,想给儿子在北京买房。那时候,20万在大兴安岭是一笔巨款。顺子和爹转了一圈,发现即使掏空爹娘养老钱,也买不起北京城里的房。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北京七环--河北燕郊。当时,顺子说起自己的燕郊初体验,就一句话:"连坟都不会有人买在这。"不过顺子就把房买在这了。20万块钱,付完首付,还有点富余。
燕郊房价如今已翻了好几番。
顺子这笔啃老的收益,我写稿十年都换不来。
07年还是08年,老杨刚毕业。他和同学一共6个人,挤在北京一个破两居里打地铺。
他爸来看过他一次,看到如此脏乱差,就跟老杨说,要不家里给你出首付买套房吧。那个时候,海淀知春路房价,大概1万一平。老杨骨子里觉得,啃老是件可耻的事。然后,他就做了人生中最傻X的决定,跟他爸说:"不用啊。北京现在房价高得离谱,急啥。"
那时候,还是玩新浪博客的年代。上面有房地产三剑客:时寒冰、曹建海、牛刀。老杨时常看三剑客抨击楼市。
三剑客揭露房市黑暗,道出百姓心声。他们反复告诉大家,不要买房、不要买房。
他们骂得有理有据酣畅淋漓,也收获了粉丝的如潮好评。
只是10年后再回望,老杨已经被现实打脸打到怀疑人生。
短短10年,再想买房也买不起了;父母的那点积蓄,也几乎被疯涨的物价稀释殆尽。
谁曾想,不啃老的结局,会落得钱物两空呢?
老杨坚持不啃老的10年,是理想背离现实最剧烈的10年:
理想是:
毕业白手起家,靠能力买房买车,步入中产。身边人赞赏,父母也安心。
啃老族会啃成废柴,财富不能持续。在父母老去后,终将重返贫困。
现实是:
不啃老的,不吃不喝也赶不上房价飞涨。找不到老婆,付不起房租,被挤出一线城市。
啃老族早早买房,三年结婚,五年生娃,十年房价翻十倍,家产迅速过千万。
时代上演的,是一场荒诞现实主义戏剧。
现在回头再看,曾经房产中介说的都是真话,买房就是买未来。
可当年坚持不啃老的信念,把老杨拦在了未来的大门外。
不想花父母的钱了,父母该安享晚年了。谁曾想转眼10年,父母存在银行的积蓄,在通货膨胀中,早已贬值。
当年能全款买下一套房的钱,现在连个厕所都买不起了。
老杨终于发现,孝顺和骨气,在没钱的时候,一点用都没有。
迅速得到第一桶金,然后钱滚钱迅速增值,或许才是最入世的选择。
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还坚持要当谦谦君子的人,大多还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与其把钱放在银行贬值
不如科学啃老,理性投资
印象中的啃老,是孩子游手好闲,靠着父母辛苦赚钱,才养尊处优地过活。
但如今,更多人的啃老,是被迫啃老。
樊纲前不久提了个"6个钱包买房",瞬间登上热搜榜。6个钱包是指,一对夫妻要买房,除了靠自己那点钱外,还得靠双方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2代人,6个钱包。
买个房子要"啃两代之老,举三代之力"。掏空老人的养老钱,再搭上自己的下半辈子。
有人评论:"这是不是我们的悲哀?"
也有人质问道:"这样的人内心丑陋到何等地步?"
只是,这是他们的错吗?
王思聪还开过问答:如何看待年轻人花光父母积蓄、贷款买房现象?
他的回答是:"年轻人花光父母积蓄贷款买房,愚蠢!"
可是他却没法回答,在一个房子是刚需的时代,如果不啃老、不买房,年轻人真有更好的选择吗?
托房价的福,谁不啃老谁就输了。
试想,一个不啃老,只能35岁才买房的男人,他27岁时就无法结婚。并且中国地产的戏剧化,导致啃老早买房的人,占了大便宜,不啃老迟买房的人吃了大亏。
搞了半天,及时啃老、科学啃老,才是避免中年危机的捷径。
得利于啃老,中国人首套房的平均年龄,已被哄抬到了27岁。
各国首次购房者平均年龄,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从父母那里拿钱啃老,究竟对不对呢?
本质上,"啃老"是家族财产的再分配。
· 跨越阶层是一场家族接力赛
目前,我们处在接力的三棒、或四棒位置。
过了最初的原始积累,本就该到拼爹、拼爷爷、也就是俗称的啃老阶段了。
只不过我们这代人,有幸还认识起跑的第一棒。第一棒起跑线大抵相同,到目前,有些阶层刚刚拉开,有些阶层差已望尘莫及。
2016年清华大学的报告《从收入差距到财富鸿沟:社会不平等的新趋势》指出:
中国城市家庭的财富积累,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而在此之前,中国城市家庭几乎没有私有资产。
改革开放打破了家庭财富上的平等,阶级区隔和贫富差距逐渐拉开。
正常来谈,阶层跨越是个漫长的过程。而改革开放之初的大变动,使得一代人之内,阶层跨越的概率提高了许多。
· 阶层固化才是社会的常态
幼儿园孩子讲起跑线,成年人社会讲拼爹。"阶层固化"这个词,越来越常见。
富二代、官二代天生自带优势,而穷二代、农二代,处于尴尬无奈的劣势。
弱者愈弱、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让许多人感叹,无法摆脱的阶层,是社会一大弊病。
但纵观历史,阶层的相对稳定,不是弊病,它就是社会常态。
历史上,只有战时,才是阶层快速流动时期。
秦时的"无军功者不受禄",就是一次典型的大规模阶层流动。战时不分出身,只要杀人多,就能步入高层。
但这样的状况很少。多数时候,阶层的上升有限且可控。
而当代各国,阶层同样相对固化。
《美国财富分配:20%的富人拥有8成以上的社会财富》中显示,美国财富分配的差距,一直都在越拉越大。
英国的研究表明:"自1800年以来,尽管英国发生了巨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变革,但社会阶层结构,整体而言几乎毫无改变。"
一般来讲,社会制度越完善,阶层剧变越少。
我们这两三代人,碰巧遇上中国数百年间,变动最大的几十年。有很多个体、家庭、整个家族,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世态。
许多人把阶层波动、起跑线公平,当成了常态。
清朝覆灭的王孙世家,民国时期的官宦商贾,建国初期的土改翻身,十年动乱的重新洗牌。
这些历史离我们都还不远。
几次推翻重来的历史经验,让我们忘记了千年来,个体很少能以己之力,跨越阶级。
还觉着白手起家才公平的人,思维迭代慢了一步。"啃老"这个词,正在去道德化的普及。
中国九大阶层划分,图片来自网络
当年那些啃老买房,拿下人生第一桶金的人,房价已经带着他们,实现了阶级跨越。
而当年家中小有积蓄,却没啃老买房的人,不仅错失攀升时机,自己甚至后代,都可能受困于同一阶层,甚至出现阶层下滑的窘境。
这个年代,啃老不是耍流氓。不以财富增值、理性投资为目的的啃老,才是耍流氓。
· 啃老内含的贬义,是针对穷人的恶意
清洁工老张的孩子小张,家庭本身拮据。父亲帮他还贷,直接导致了生活降至底线,甚至底线之下。
人们目睹了父母的辛酸,看待小张的目光,便充满了厌恶:你爸妈已经很苦,还要节衣缩食为你还贷。这么大了还啃老,真无耻。
可是王健林给王思聪投资几个亿的时候,也没人说王思聪啃老啊。
为什么呢?
因为王健林扔了几个亿,也不用节衣缩食啊
有多少人,不是一边喷小张不要脸,一边又羡慕王思聪有个富爹呢?同样是从父母手中拿钱,评论却一个捧上天、一个贬到地。区别只是在于,家庭贫穷还是富有。
很多因啃老被鄙视的人,其实是因为父母身上,实在没什么资本让他们啃。
富人家孩子拿父母钱,叫做继承家业。穷人家孩子拿父母钱,才叫做啃老。
目前,中国处于大变革的下半场,阶层还没完全固化。这个阶段依然有机会,利用家族积蓄,通过正确的投资和理财,实现阶层跨越。
就算发不了财,至少能保住当前的阶层地位,不至于下滑。
我们的父辈,因为经历过食不果腹的年代,所以有储蓄习惯,喜欢把钱放银行。但财富随通胀缩水,是一件太常见、也太容易的事。
长期高储蓄率,意味着财富的白白损耗。
市场经济,带来了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买房,也仍是一种稳健的抗通胀手段。
如果家中老人尚有余力,也不妨将现金,用于房产或其他投资。适当让儿女理性啃老,也比盲目地储蓄要好得多。
这个时代,被迫啃老很无奈,有老可啃很幸运。
年轻人该不该啃老买房?
老父亲的一番话值得所有人深思
01
五年前,大学毕业后的祥子选择在北京工作,对此父母也没有过多干涉,全凭他自己决定。
不过,刚来北京的时候,父母为他租了一套一居室,结清了半年的房租,还在北京陪了一个月,那段时间每天早上、晚上,母亲都做好可口的饭菜叫他起床、迎接他回家。
这在旁人看来是多么滋润的生活,可对祥子来说却是相当不自在,上大学后在外面自在惯了,想做什么、几点回去都能随心所欲,但是跟父母住一起,晚上出去玩还得报备,回去晚点就会被催。
不过,最让祥子耿耿于怀的是父母发起的"被动式"啃老,工作不比上学那会,现在自己也是能挣钱的人了,再让父母掏钱,总觉得是在啃老。
自尊心膨胀的他在租约到期后,毅然决然地退掉了房子,搬到了一套合租房里,三个人住一套两居室,摊到他身上的房租是1300,相当于他工资的三分之一,还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 在脱离了父母接济后的前期,祥子彻底放飞了自我,打游戏不再有人管,夜不归宿都没问题,父母偶尔打电话过来叮嘱,他附和几声就能蒙混过去。
02
就在祥子沉浸在独立后的自在生活时,父母提出让他在杭州买房的要求,那会是2014年,杭州房价出现了回落,2万多一平方米就能在西湖买房,父母出首付,自己还一部分,让祥子还一部分房贷。
对于这件事,祥子的内心是抗拒的,他本想靠自己出大头买房,但事业和收入都还没什么起色,还没能在父母面前证明自己。
而且是在杭州买房,自己在北京工作,买了不能住,得边交房租边还房贷,父母肯定明面上让他顺便还一部分贷款,背地里肯定又会帮他交房租,祥子的自尊心说:"都这么大的人了,还靠父母接济,真不像个男人。"
听了这句话,祥子的脸通红通红的,为了挽回自尊心,他再一次毅然决然地拒绝了父母资助买房。而正是这个举动,让他至今后悔不已,恨不得把自尊心杀了。
03
在大学毕业三周年的同学聚会上,祥子以前的同桌顺子端着酒杯,借着酒意跟大家谈起了自己的买房经历,几乎是在跟祥子父母提出买房的同一年年底,顺子爸妈出首付在杭州西湖买了房,当时是22000/平方米,月供由顺子自己背,刚开始的时候压力有点大,后来央行降息,收入也涨了些,就不觉得压力大了。
到2016年的时候,顺子的这套房子涨了100多万,连他父母都夸赞说,多亏了儿子配合着还贷,让家里赚到了他们几十年才能赚来的钱。
说完这些顺子脸上写满了自豪,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而对面的祥子,紧紧地握着拳头,仿佛手里握着的是他的自尊心。
毕业这几年,祥子的租房生活也不尽人意,先是因为房东要急着卖房子,没等租约到期就让他们搬家,导致他们找房子很仓促,手忙脚乱的时候,把钱包丢了,里面有身份证、工资卡、公交卡,搬一次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有的是因为跟室友生活习惯不太搭,曾经有位奇葩室友,从来没打扫过卫生,吃剩的零食、饭盒随意丢放,还经常把自己的臭袜子扔到祥子多的脸盆里,给祥子恶心的不行,最后只住了半年,祥子就把房子转租搬家了。
至今,他仍在北京租房住,就算是在杭州买房,不仅要满足各种限购条件,预算也比几年前多了近百万,收入赶不上房价,祥子已经意识到,单凭自己买房是不太现实了。
04在地铁的轰鸣声中,祥子似乎又听到了父亲曾经对他说的话:"啃老"并不可耻,我们也反对无节制地索取,更反对明明可以不用这么费劲,却偏要走远路吃苦找罪受、最后还要后悔的。
家是一个集体,大家需要团结配合,让日子越过越好。我们的规划和建议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给你钱不是让你"啃老",而是让你有投资自己的资本。
如果其他人觉得你这样是"啃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可以"啃",自己有钱谁还会 "啃老"啊,其实,包括咱们家在内,大家怕的是过度透支父母。
路是你自己选的,有些道理只有经历了才会明白。
祥子的心里五味杂陈,是后悔?还是愧疚?他有些分不清了…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责任编辑:常丹丹 HO016)
- 男士的健康问题 一定要让自己合理减肥 拒绝肥胖
- 那些不得癌症的人一般注重四个细节,且不做四件事
- 80天10地出手:不得拒绝公积金贷款!违规者将重罚
- 关于中俄友谊,习近平提到过这些人那些事
- 六旬老父锤杀36岁“啃老”儿子 老伴写谅解书求轻判
- 三分练,七分吃!减肥期,关于三餐那些事,怎么安排知道吗?
- 那些抗击侵略的巾帼女杰告诉你:台湾从来没有自外于中国
- 早起后需要拒绝的4种食物,比方便面更伤胃,多吃或许会致癌!
- 那些消失在朋友圈里的中年男人
- 私企的衰退:那些正在消失的、惨淡经营的、痛苦挣扎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