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电力与麻城梁家畈村的故事:结对共建 与三代人共成长
《武汉电力与麻城梁家畈村的故事:结对共建 与三代人共成长》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今年“六一”,麻城白果镇梁家畈小学的十名小学生,在华源输变电工程公司武汉中北路变电站施工现场,参观他们父辈的建设成就,度过一个特殊的“六一”儿童节。
华源输变电工程公司现有员工400多人,其中100多人都来自麻城梁家畈村。上世纪60年代末,武汉供电局电力工程处(现华源输变电工程公司)请来来自梁家畈村的农民从事搬运工作,如今,梁家畈村已成为该公司劳务派遣工的主要来源地。为让务工的梁家畈村村民安心工作,帮助当地实现精准脱贫,华源输变电工程公司与梁家畈小学结对共建,让该村后辈受到更好的教育。
来自梁家畈村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少已年届70;第二代人,已成长为华源公司的中流砥柱;第三代人,正风华正茂,走向华源公司的各个专业岗位。
第一代:搬运工挑起工程大梁
华源输变电工程公司与梁家畈村的“姻缘”,源于一次美丽的“邂逅”。
1969年,武汉供电局电力工程处在原红旗造纸厂安装输电专线时,遇到了该厂搬运芦苇造纸的麻城县梁家畈公社搬运队。
当时,电力系统工人搬运、安装电线杆等设备,并无吊车等机械设备,工人主要靠人力、板车等进行搬运和安装。见梁家畈公社搬运队都是清一色的小伙子,吃苦耐劳且工作积极,电力工程处招聘了十余名梁家畈公社村民参与搬运工作。村民与工人同吃同住,工资为2.8元/天,持平甚至略高于当时电力系统正式职工待遇。
此后数年,不断有梁家畈公社村民加入电力工程处搬运队伍,最多时突破百人。
第二代:成专业电工迎难而上
第二代梁家畈村村民,不少勤学电力知识,成为了专业电工。
1985年,洪水冲垮武汉大军山新生玻璃厂输电专线,电力工程处某线路班作业人员在维修线路时,21人全部染上血吸虫病,丧失了劳动能力,登高作业人员顿时捉襟见肘。
登高是高风险作业。征得对方同意后,电力工程处从梁家畈搬运队中抽调15名18岁到20岁的小伙子,将他们送到武汉市劳动局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15人取得登高作业证和电工操作证后,电力工程处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在湖北电力系统开辟聘用农民工做电工的先河。
现华源输变电工程公司线路工程部副主任黄友安介绍,电力工程处工作量大、工期紧,来自梁家畈村的电工逢年过节难得回家。为让他们的后辈受到更好的教育,该公司发动干部群众筹集“爱心基金”,每年“六一”或“七一”前夕,党员服务队都会到梁家畈村中心小学送学习用品、运动器材等,校企共建整整坚持了30年。
第三代:复合型人才走上管理岗位
2000年,武汉供电局电力工程处更名为华源输变电工程公司。
董进兵今年30岁,见证了梁家畈村中心小学整整30年的校企共建史,高中毕业后,他选择进入华源输变电工程公司,成为一名电力工人。他表示,麻城是大别山老区,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在华源输变电工程公司工作稳定,离家近。如今,在华源工作的村民基本都在老家盖了小楼,买了小汽车,有的还在武汉买了房。
梁家畈村三代人,也走出了越来越高的人生轨迹:1969年,梁家畈村民罗先报,来到电力工程处从事搬运工作,一干就是31年;2000年,罗先报的儿子罗立平放弃木材生意,成为搬运队队长;2014年,罗先报的孙女罗微从长江大学毕业后,进入华源输变电工程公司,成为一名工程管理员。
华源输变电工程公司工会主席龚俐介绍,如今,从梁家畈村走出的第三代青年,已越来越多是复合型人才,不少走上变电、电缆、工程管理等岗位。“50年来,梁家畈村三代人与武汉供电共成长,结下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份爱,还将延续下去。”
- 台风“山竹”影响武汉,6级北风来袭,高温不低于30℃
- “时代楷模”海军海口舰事迹报告会昨日在武汉举行
- 武汉江汉:十九年 大手拉小手一路同行
- 中国U14队无缘“武汉杯”决赛
- 北京开往武汉高铁供应40元盒饭竟发霉 旅客吃后上吐下泻
- 武汉一新建小学部分学生流鼻血 塑胶跑道惹的祸?官方回应
- 湖北今起晴转多云西部夜间局部有阵雨 武汉9日起三天凉爽舒适
- “军营传军运”活动走进朱日和训练基地 官兵签名助威武汉军运会
- 武汉5栋旧楼加装电梯的背后: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协调各方
- 中巴共建“电力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