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挖出一口缸,辗转上交,获五双手套奖励,缸为国宝级文物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退伍军人挖出一口缸,辗转上交,获五双手套奖励,缸为国宝级文物》。来源是。

退伍军人挖出一口缸,辗转上交,获五双手套奖励,缸为国宝级文物。文物|手套|挖出|谭国强|退伍军人---


文物|手套|挖出|谭国强|退伍军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退伍军人挖出一口缸,辗转上交,获五双手套奖励,缸为国宝级文物

话说,1998年1月,河南汝州计生委工作人员谭国强和两位同事同到北京出公差。

公事办完后,三人相约一起到历史博物馆(现为国家博物馆)参观。

在博物馆里,谭国强看到了一件他曾经见过的旧物,但他做梦也想不到会在这个高大、神圣的场所再次见到它。

谭国强走近看了又看,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回头招呼两个同来参观的同事,语气有些颤抖,说:“信不信?这个陶缸是1978年在原临汝县纸坊公社纸北大队阎村出土的!”

两个同事听了,三步并作两步地走近,嘴里说:“真的假的?”

谭国强嘟嚷着说:“这个陶缸我太熟悉了,它出土后在我宿舍门前放置半个多月!而且,画在上面的鹳鱼石斧图案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两个同事看到了贴在柜台一角的文物介绍,果然,就是1978年在原临汝县纸坊公社纸北大队阎村出土的!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这口破旧烂缸竟然存放在这殿堂级的地方。”谭国强感慨万分,向两个同事说起了这口大缸的来历。

文物|手套|挖出|谭国强|退伍军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退伍军人挖出一口缸,辗转上交,获五双手套奖励,缸为国宝级文物

这口大缸的发掘者,是汝州市纸坊乡纸南村第十村民组人李建安,此人是个退伍军人,被纸坊公社招收为合同制工人,分配到公社文化站当文化干事。

1979年春节初八的早晨,李建安在集市买菜时,无意中听说纸坊乡纸北村的苹果地出土了很多红陶片。

李建安有很强的文物保护意识,回家吃过早饭,就带好锹铲等挖掘工具,冒着凛冽的寒风赶到现场--纸北大队阎村东距黄涧河西岸60多米处一竹园附近,搜索和挖掘陶片。

天气太冷,谁也不愿意没事跑出来吃风,所以,现场只有李建安一个人在挖掘。

当天,李建安挖出了13个大小不等、高低不同的陶缸和尖底瓶。

这13个家伙什,只有第12个挖出的陶缸上有鹳鱼石斧图案,其余均无任何图案。

文物|手套|挖出|谭国强|退伍军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退伍军人挖出一口缸,辗转上交,获五双手套奖励,缸为国宝级文物

李建安分三次把这13个陶器运回到自家的院落里。

改天,当他对这13个陶器进行清理时,发现陶缸和尖底瓶里竟然装有人骨头!

这大新年的,正月还没出,家里就出现了人骨头!

李建安家人连呼晦气,要他赶紧把这些陶器弄走。

没办法,李建安只好用架子车把这13个陶器运到纸坊公社东院自己的办公室。

谭国强当年就在纸坊公社上班,与李建安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因此和李建安相识。

谭国强看到这些旧东西,奇怪地问:“去哪弄回来这么多破玩艺?也不怕占地方?”

李建安尴尬地笑了笑,说:“你可别小看这些东西,它们可都是国家的宝贝哩!”

那时人们普遍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哪知这批陶缸的珍贵性?

这么着,这批东西就在谭国强宿舍门前李建安的办公室里呆了半个多月。

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内,李建安并没有闲着,多次与原临汝县文化馆联系,请求早日把这些文物妥善安置。

临汝县考古工作比较滞后,工作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此事一直扯皮着,没有结果。

文物|手套|挖出|谭国强|退伍军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退伍军人挖出一口缸,辗转上交,获五双手套奖励,缸为国宝级文物

李建安只是个合同制工人,不久,工作发生了变动,不得不带着这些陶器离开纸坊公社,一再转移。

事情过了两年多,即1980年春节前的一天,原临汝县文化馆才接受了李建安的请求,答应腾一个地方来放置这些陶器。

李建安一下子乐翻了,认为国宝终于上交国家了,自己也算缷下了一副重担,哼着歌儿,高高兴兴地用自己的自行车拖着架子车,迎着寒风,沿着洛界公路,经过一个半小时行程把国宝送到了原临汝县文化馆。

接待李建安的是时任文化馆馆长的张久益。

张馆长紧紧地握着李建安的手,对他的爱国之情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赠送其5双线手套以资鼓励。

国宝是送到了县文化馆,但,它们是怎么从县文化馆转移地北京历史博物馆的,不但谭国强不知道,就连献宝人李建安也不知道。

说起来,事件有些戏剧性。

家在临汝的郑州市文联主席的张绍文回家欢度1980年春节。

春节期间,张绍文和侄子张天庆一同到文化馆访友,一进文化馆大院,就发现了院内乒乓球桌面上端坐的这些陶器--张久益馆长原本答应李建安腾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存放这些陶器的,但因春节放假,库房干事不在,东西就暂时放院子里的乒乓球桌上了。

也正是这样,张绍文才会看到它们。

不过,改变它们命运的,主要还是12号缸上的那幅鹳鱼石斧图案。

这幅图案,虽然劣拙,却古朴无华。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

大道至简,大巧不工。

张绍文虽然是搞文学的,但艺术相通。他看到了这幅图案,就感觉出了其不简单,对文化馆工作人员说:“陶器上面的画太有价值了。”一方面找人进行了拍照,一方面让有些绘画基础的侄子张天庆找来纸笔进行描摹。

文物|手套|挖出|谭国强|退伍军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退伍军人挖出一口缸,辗转上交,获五双手套奖励,缸为国宝级文物

回头,张绍文撰写了一篇文章,专门介绍陶器上的画。

文中说:“这幅原始绘画,是一件稀有的杰作。”“那自然生动,无趣无穷的艺术形象,无疑应列入‘神器’中去了。”“可以说,截至目前为止,这幅《鹳鱼石斧图》是中国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绘画。”

张绍文的文章引起了省博物馆的注意。

十个月之后,即1980年10月28日,省博物馆研究员汤文兴找到县文化馆的张久益、县文化馆办公室主任晋明德等人进行调查。

调查结束后,汤文兴撰写了一份题为《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

这份调查报告和张绍文此前写的文章一同刊登在《中原文物》1981年第一期上,国内外学者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于是,“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被紧急上解至河南省博物馆。

经碳14鉴定,“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

6000年前的东西,乖乖不得了!

文物|手套|挖出|谭国强|退伍军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退伍军人挖出一口缸,辗转上交,获五双手套奖励,缸为国宝级文物

这样,宝贝荣登上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之神圣殿堂,在2003年7月,还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

关于“鹳鱼石斧图”的艺术性,国内外专家还在不断探讨深入研究,大家都说,这幅画的点、线、面艺术表现方法,以及整个器皿和构图,展示出一种很强的民族时代精神与艺术魅力。

关于这些陶缸制作的考古研究,考古专家认为先民能够利用黏土,经水湿润,塑成一形状,彩绘加工,干燥烧成,展示出了开发大自然、利用化学变化创造发明的科技水平。

现在,宝贝就尊放在首都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考古价值傲然屹立于中华国宝之巅峰,接受着全世界人民的景仰。

补一句,整件事中,获益最多的人是张绍文的侄子张天庆。

张天庆是第一个对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进行临摹“鹳鱼石斧图”的人,他因此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则由他仿制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最接近原品,得到了国内多家博物馆的青睐,成为了大家争相收藏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