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就该这样“打开”传统
你要看的是不是《传统节日,就该这样“打开”传统》?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小朋友进行“龙舟赛” 高梦琛 陈 俨摄
五彩丝线编织中国结 高梦琛 陈 俨摄
包粽子、做香包、听评弹、看扬剧、品尝梨膏糖……16日起,南京博物院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这些既有传统内涵又轻松活泼的非遗活动吸引从8岁到80岁的观众。
当端午节遇上博物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观众得到的是欢乐和节日氛围,传统节日得到的是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全社会收获的则是传统文化的振兴和文化自觉自信。
30多项活动庆端午
水乡姑娘跳的打连厢,带着乡土气息的跑旱船,吹胡子瞪眼的跳钟馗,以及喧闹喜庆的留左大鼓……16日上午南博入口处举办的这场非遗表演,让观众们不由自主地想加入这场传统节日的“大集”。
“加油,加油!”伴着急促的鼓点和此起彼伏的助威声,一场由小朋友们“掌舵”的龙舟赛在南博特展馆外如火如荼地进行。只见10名小朋友分成旗鼓相当的两支队伍,分别“乘着”红色和绿色的龙舟“出战”。小朋友们你追我赶,谁也不肯落后,在第一局中,协作默契的“红队”率先抵达终点,赢得掌声阵阵。“比赛开始前我们会用轻松有趣的方式给孩子介绍端午相关知识,当然,对这些6-8岁的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玩耍中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南博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非遗馆内,国家级非遗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一边教观众做香包,一边耐心地讲解着:“端午香包用了甘草、艾叶、薄荷、樟脑等18味中草药,香气提神醒脑、驱避蚊虫,传统的‘端午五毒包’会做成蛤蟆形状,绣上蝎子、蜈蚣等毒物,寓意以毒攻毒。”观众华勤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身为徐州人的她一看到这些香包就陷入童年的幸福回忆:“小时候端午节一大早醒来,枕头底下就压着五毒包,早饭要吃一个粽子一头蒜,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留给人太多的温情和美好。”
南博社会服务部主任郑晶介绍说,南博在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全球化背景下,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日对传统节日的冲击很大,在这一背景下,博物馆要承担起社会教育功能。南博把传承传统文化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和体验活动,为传统节日注入新内涵,使之成为传承文化、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载体。”
包粽子比吃粽子更快乐
在艺术馆长廊,包粽子、编五彩丝线手环、制作艾叶梨膏糖等活动让很多观众玩得不亦乐乎。戴明燕女士一边帮着7岁的女儿包粽子,一边对记者说:“孩子今天早上6点多就醒了,不停地问什么时候来博物馆。以前过端午节,都是买粽子吃,不仅孩子不会包,我们做父母的也不会包。可是如果所有的节日都是吃吃吃,那么过节的意义究竟又在哪里呢?所以今年我们在南博的微信上报名,一家三口来包粽子,对端午这样的节日来说,包粽子比吃粽子更重要,更有节日的仪式感。”她告诉记者,全家人包了10个粽子,学了一项本领,“明年端午节,我们打算三口人在家包粽子”。
下午两点,南博老茶馆的一张张八仙桌边坐满人,小戏台的出将、入相门的门帘挑开,一男一女两名评弹演员上台、落座,在三弦和琵琶的伴奏声中,为茶客们表演《白蛇传端午》。这段评弹讲的是端午节白素贞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许仙见自己的娘子是一条大白蛇居然吓死,引出后面的一连串故事。
老茶馆是南博最受欢迎的展馆之一,这里展示的是音乐、曲艺和戏曲等非遗项目,每年有200多场表演。南博民俗研究所所长陆建芳告诉记者,和其他博物馆不同,南博把非遗也作为展品进行活态的保护和展示,把“好看好玩好卖,亲民亲切轻松”作为遴选标准,展示的不是作品而是过程,是人的技艺。对工艺美术类来说,“百工坊”里展示的不光是作品,更重要的是技艺流程;对曲艺和戏曲类,则通过整理和演出传统的折子戏,让一些剧目获得新生并进行音像记录,并复原茶馆和老戏台,营造出古代表演时的氛围;同时通过社会教育活动,让公众亲手制作南通面塑,秦淮灯彩,月饼、重阳糕和菊花茶,让人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传统节日,激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非遗类包括传统节日进博物馆,一定要注重体验,才能让观众面对传统文化心服口服,亲近传统文化心甘情愿。”陆建芳说。
为美好生活提供交往空间
截至16日下午4点,共有1.8万名观众走进南博体验端午氛围。传统节日走进博物馆,除了好玩热闹能体验之外,对于非遗,对于观众还有什么样的价值?博物馆在这个过程中又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龚良认为,非遗走进博物馆,不光是要保护下来,更要传承下去。展示和演出,在商场、广场、剧场都可实现,但在博物馆就要有传承,比如做香包、做梨膏糖等非遗项目,都是请非遗传承人带着小朋友和年轻的父母一起动手,有人教,有人学,才能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才能使非遗项目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活在当代社会。从这个角度来说,非遗走进博物馆,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博物馆,而非作为一种记忆陈列在博物馆里。
传统节日走进博物馆,更重要的是要为人服务,为美好生活提供一个恰当的交往空间。“春节回家,中秋团圆,端午吃粽子划龙舟,重阳节登高……这些传统节日都提供了人们和谐相处的交往契机”,龚良说,“从前的老街坊们交往多,现在居住小区里人们交往少,就是因为交往空间不同了。而传统节日走进博物馆,正是要提供一种有文化底蕴的连接方式,建立现代人之间、现代人和传统美好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最核心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包粽子而不是吃粽子。”
本报记者 王宏伟 冯圆芳
- 夏天吃木耳一定要谨记,这样泡等于自杀,小心给家人做了一盘毒药
- 农村这种西瓜一点都不用担心被偷,打开一看里面竟是这个
- 原来我们喝的自来水、桶装水和烧开的自来水是这样的,今天算明白
- 大蒜这样吃,抗癌效果飙升10倍,一辈子血管干净不得癌
- 女子将菜地里面的黄瓜套上可乐瓶,几个月后竟变成了这样
- 坐着这样呼吸5次,根除全身疲劳倦怠、肩颈酸痛!
- 美女为了米饭好吃,加入5包辣条,开锅变成了这样子
- 迎省运,他们这样做~
- 人工智能进课堂 是什么引发了他们打开AI世界的大门
- 探索传统曲艺在网络时代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