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词 |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一)
上月高考结束,语文试题的画风与一二模相比还是“怪”了一些。从古诗词鉴赏模块来看,主观题由一贯的“对比分析”类题目变更为“链接材料分析”类。高一和高二的同学们见到此类试题也不要慌张,对于古诗词鉴赏这一部分的试题来说,题目的画风无论多么清奇,只要读懂诗词的文本,并掌握需要知道的知识点,难题皆可迎刃而解!
结合2018年高考考题古诗词鉴赏部分所考核的诗歌文本,董老师今天告诉同学们阅读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8年北京高考古诗词鉴赏诗词文本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
:【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0
1
阅读诗词第一步:读出题目中的诗词内容诗词的标题暗藏玄机,大多包括以下几点信息: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作品的线索;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柳中庸的《征人怨》,一个“喜”字和一个“怨”字暗示了诗人的心情。又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标题就透露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从内容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词;二是怀古的地点,是在京口北固亭。再如蔡肇的《题李世南画扇》,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标题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扇上的图景而非眼前实景。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这一词作的题目中,“满江红”为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与音乐相关而与词作内容无关。“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是揭示词作内容的重点部分。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提示我们,本词题材上属于送别。从题材着眼,抛开文本,我们就能够猜测出作者情感倾向无非以下几种:给予友人无限的期许、表达与友人分别的苦痛、对友人前路曲折的担忧等。而当我们仔细观测本词的文本时不难发现,作者情感倾向属于“给予友人无限的期许”的相互勉励类。
0
2
阅读诗词第二步:联想诗词作者的生平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的作者为辛弃疾,想必这位文学家同学们都不陌生。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018年的这道考题中,“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表述了“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的苦闷,切中辛弃疾一贯的词作情感类型。
0
3
阅读诗词第三步:寻找关键字词(句)诗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
例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作于贬谪黄州后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由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诗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显然是作者那种超然于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实反映。再如《示秬秸》中的最后一句“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传达出了全诗的主旨,警示两个孩子要有高远之志。另外,诗歌的最后两句,往往是诗歌表达情感主旨的句子,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通读全词,《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作中的关键字词(句)还是很明显的。所谓“关键字词(句)”是,带有作者情感倾向的内容。
一眼望去,“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此句非常明确地表述了本词中的离别,不止友情,更关系国家的命运,是痛上加痛的苦闷。
0
4
阅读诗词第四步:窥探经典意象中的深意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例如“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中也有经典的意象,且意象的象征义暗示本词内容及情感倾向。详细的内容董老师将于下期给大家详解,敬请期待!
下期预告:诗词经典意象 |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二)
这个暑期,由北京爱智康高考研究中心携手北京爱智康VIP语文讲师团出品的“古诗文大活动”震撼来袭。
活
动
名
称
谈古论今 诗情文意
活
动
主
题
古诗词阅读鉴赏
活
动
时
间
7月16日—8月12日
适
合
人
群
高中学生及家长
活
动
内
容
15讲免费视频课程、19次限时线上答题
活
动
福
利
每日、每周赛事满分者获得古诗词知识点汇编资料;总决赛前十名获得精美证书、古诗文图书大礼包
讲
师
团
队
5位爱智康语文VIP讲师团成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
- 失眠后如何治疗 有哪些方法呢
- 如何护理身体 早上晨练有何好处
- 老司机教你如何赶上 “绿波带”
- 如何解决你的大象腿?其实用这些跑步方法就能收获好的效果!
- 沪小学生古诗文大会开幕 获奖者将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
- 网络时代如何保障“离线权”
- 戴上博士帽冲击东京奥运?孙杨是如何成为“学霸”的
- 心理学:在这张图里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测你最近的状态如何
- 长租公寓问题重重 “甲醛超标”又该如何解决?
- 新时代如何立德树人?习近平为中国教育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