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4万保你直通名企?“付费内推”背后的生意和争议

花4万保你直通名企?“付费内推”背后的生意和争议

名企的岗位都太抢手了。要是有提高拿梦想offer的可能性,你愿意为此花4万吗?

其实别说工作机会,就一个没工资的实习,也有不少学生已经掏出了更多的钱。

最近,知名博主、金融行业从业者大力如山就在网上曝光了“金融小伙伴”等众多第三方平台存在向大学生出售金融机构实习机会的现象,有的价格甚至高达五万多元。而这还只是所谓“付费内推”乃至求职服务生意里的冰山一角。

如今的大学生求职市场,好像变成了一个满是外挂的游戏世界。除非你牛到全场发光,或者有的是时间耗,最好先争取当个人民币玩家,多拿点装备和秘籍,甚至解锁些隐藏通关捷径。

内推起争议,求职服务行业遭声誉危机

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高等教育与职场所需技能之间的差距明显,各类大学生求职服务类平台就密集地冒了出来。服务项目内容从简历修改、培训课程、职业规划到提供实习乃至全职工作内推,价钱也从几十几百到成千上万不等。在急于求职的学生眼里,机构提供的职前培训就是性价比的个人选择,关键增值的还看所谓内推企业资源的优劣。简单粗暴点的第三方机构会把这部分直接拿来单独叫卖,聪明含蓄点的,就搭售上自家培训服务一块儿。

线上,它们精于微信公号等平台的运营,经常发布一些求职技巧类文章、搜集的名企招聘信息集合以及开放部分免费培训等吸引目标客户;线下,资源更好的公司会拉上学校或知名公司做宣讲会等相关活动,利用对方为自己做背书的同时,还能借此成为这些公司简历收集乃至筛选的第一关把控者,获得先机把自家"符合条件的"付费VIP客户推给用人公司。

随意找几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打听,或多或少都知道这类机构的存在。而换作三五年前,效果还没这么明显。

“现在基本找过工作的都接触过吧,我也关注了好几家。”正在某985高校读研三的孙婷一口气给界面记者报出了职业蛙、Unicareer、职问、面包求职等一连串求职服务机构的名字,并且表示自己也曾犹豫过要不要购买相关项目,尤其是被某些机构宣传的独享内推机会吸引。“毕竟这两年找工作更难了,企业的简历关门槛都越来越高。看到有说帮内推的,难免会心动,只是看价格这么贵,也不知道到底靠不靠谱,就算了。”

心存质疑的孙婷选择靠自己求职,也有很多学生决定花钱赌上一把。

求职结果是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判断标准。当学生们发现付费后并未换来自己想要的offer,乃至所谓的内推连一个面试机会都捞不到时,抱怨和质疑声越来越大。

“虚假宣传”、“根本没什么内推”、“一群硕士被大专生给骗了”……3月底,大学生职前教育机构职业蛙(CareerFrog)遭到了众多学员的质疑,其中不少海外名校留学生,他们有的付费1.6万,有的为“保offer”VIP项目花了4万多。一些不满的学员渐渐聚集起来,试图抱团讨回费用。除了向自己的顾问反馈,他们还尝试了多种渠道,如打315电话投诉,在知乎发帖等,一个要求退款的学员群一度有近70人。

学员们首先质疑的,是职业蛙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从学员们提供的官网截图(投诉前)可见,该公司在宣传中强调了为多家500强名企和行业机构输送优质人才。展示出来的合作企业Logo铺满了版面,打头阵的不仅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还有麦肯锡、BCG、埃森哲及大摩小摩在内的顶尖咨询公司或投行……

花4万保你直通名企?“付费内推”背后的生意和争议

学员集中投诉前的官网合作企业展示图,位置居先的多为咨询、投行、四大。

多位学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自己当初就是冲着这些咨询公司、投行以及四大的内推机会来的。“微信公号上、顾问的朋友圈里经常发某某公司有内推职位,谁谁谁又成功拿到了offer,再看网上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报道或投诉,顾问又殷勤表示确实有资源,也就相信了。”

付费之后,目标四大的王倩起了疑心,写邮件、打电话问询了德勤、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四家会计师事务所,几家公司的官方回复里都否认与任何求职机构有合作并提醒学生谨防诈骗的明确回复。

花4万保你直通名企?“付费内推”背后的生意和争议

职业蛙学员联系PWC与德勤获得的官方回复截图。

职业蛙并不是个案,几乎每一个有“内推”业务的大学生求职平台都陷入过类似争议。面包求职在2016年底被质疑宣传贴做假,将学员获得贝恩咨询PTA实习夸大为贝恩资本的全职工作机会;职问在2017年3月被学生质疑培训课程服务的定价和内推的真实性;2018年初Unicareer学员也曾质疑该机构宣称的中信内推为虚假信息,因其提供给学员发送简历的邮箱后缀“@citicss.com”并非正确的后缀“@citics.com”,此后,Unicareer向该学员退费。

“虚假宣传”vs.“预期管理”

在职业蛙多位学员提出退费时,他们有对售后咨询顾问服务态度、专业性,以及对培训导师背景能力和课程内容性价比的抱怨,但最直接和主要引发不满的还是内推结果。王倩说她在与负责接手的咨询顾问聊天中发现,实际上的内推流程与外面的常规招聘流程并无区别,还是得走简历筛选,经过笔试,而这与她通过公司宣传资料了解以及销售顾问的前期沟通和承诺得出的所谓“直推”理解不是一回事。

界面记者看到,在学员拿到的合同文件提到的服务内容里,职业蛙承诺了“让学员保证直通面试官”1次。有不少学员却反馈,职业蛙提供的所谓内推机会里不仅适合自己的很少,在投递简历后也并没有任何进展。

花4万保你直通名企?“付费内推”背后的生意和争议

“内推应该是通过内部人员推荐跳过简历筛选环节直接进入面试,而不是只帮助学员用邮箱发送一下简历”、“宣称帮我投的12个内推没有一个收到任何回复”、“10个内推9个没回应,1个回复毕业时间不符”、“我周围包括线下上课认识的没有一个成功内推的,只有两三个PTA(没有实习证明的远程实习)”……

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机构与学员双方确实对“合作”、“内推”、“保offer”、“合适的人选”等概念存在理解偏差,这也是导致矛盾爆发的关键因素之一。至于这种偏差的成因,双方各有看法。

不满的学生们认为,机构是为了赚钱而故意夸大,能先蒙一个是一个。而他们当初之所以愿意付出高价,主要就是看中了机构提供的内推应该让自己享有比他人更多的优势。例如至少保证进入面试环节,省去此前经常卡住不少人的简历及笔试关;或者说,某些岗位,就是企业特定开放给职业蛙VIP学员的。

加入职业蛙时赵珺在国内某211院校就读,已经有了一家四大的offer,保底牌在手,想着的就是尽量再冲击看能否有更好的选择,她只有一个目标——中金。与很多求职中的学员一样,赵珺也关注职业蛙的微信公号挺久了。“有天看到顾问朋友圈发了中金公司的内推机会,我马上去私聊了。”

她自己也觉得这家公司招聘门槛之高,一个普通211本科生别说面试,很可能连简历关都过不了。但职业蛙宣传的内推机会,让赵珺似乎看到了一丝成功的可能。因为图片中”本内推机会为职业蛙学员专享“的文字,赵珺认为这是一个非公开的招聘岗位,竞争强度就可能大减,而只要机构能保障自己进入面试环节,不论成败都认了。

为了明确自己花的钱值,赵珺告诉记者,在与顾问前期阶段沟通时,她不仅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和实习经历,还挑明了只在乎是否能保证进中金面试,而职业蛙顾问给了肯定答复。尽管没有在合同里落实到明确的文字承诺,赵珺还是决定“赌一把”。

然而从年前等到年后,在多次质问顾问面试进展的情况下,3月底她终于盼到了中金HR打来的电话,却发现当初花钱买来的并非期待中的电面,只是一个HR在职业蛙请求下打来的拒绝电话,解释因学历和过往经历不匹配,她没过简历筛选。“我当时就懵了。”

职业蛙则认为,问题主要出在预期管理、反馈机制以及资源匹配上。

 “像投行和律所,我不认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资源。但企业确实有存在问题。”卢明霞解释,一方面有些顾问的确责任心不强,有些公司有资源,却没有给学员做相应的好匹配;另一方面,公司发展大了之后,员工可能的确不知道该如何调动资源匹配。此外,她也提到,对于很多学员抱怨不知内推进展,公司也确实没做到更及时的反馈。

卢明霞尤其强调了在学生预期管理方面的欠缺。“我们的宗旨就是说不直接说卖机会,因为这样的一个很大问题是人是参差不齐的。”她说,“有内推机会存在,也并不等于只要是学员就一定会推,比如说上过多少次课,经过多少测评,OK的时候才行。”

这种解释并不能让所有学员释怀。界面记者发现,机构确实纳入了一些按其所述或许本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而这也是部分抱怨者愤怒之处:“内推没消息后才说我不够优秀,那之前为什么要招我进来?”

在提出退费的学员看来,职业蛙的做法涉嫌虚假宣传乃至合同诈骗。所谓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2018年5月,职业蛙的注册公司上海凯洛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为虚假宣传和未按照《公司登机管理条例》规定办理变更登记而受到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罚款3万元。

机构有资源,但真不一定是你最想要的

在负面反馈集中爆发后,职业娃将四大等企业LOGO从官网上的合作企业列表中撤了下来。对于此举,卢明霞向界面解释,这样做主要还是为了做到更加透明化,防止学生们再起误解。 “现在挂在上面的,都是明确有官方合作的。”

花4万保你直通名企?“付费内推”背后的生意和争议

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卢明霞向记者举例展示了2017年8月以来开始签订的部分人才协议合同截图打印版,合同期限一年或两年皆有,多明确提及了“优先录用职业蛙学员”,其中的确不乏一些知名公司。另一方面,记者也根据官网名单跟其中部分企业方得到确认,它们与职业蛙确实有某些形式的招聘合作。如复星集团HR回应,在2017年与该机构有海外校招合作,尽管其没透露更多具体细节。

卢明霞也介绍了一种与企业联合在做英国校招宣讲会中的合作形式,即企业给予了职业蛙所有投递简历的初筛权。“在一个学校宣讲后,所有学生的简历会投递到我们这里,我们会优先将职业蛙的学员挑出来。当然,有些严重不匹配的会删掉。”

至于这次饱受质疑的四大等公司内推,她表示,虽然的确并非官方合作,但肯定有与业务部门或个人的相应联系渠道,因此还是存在挺多人才输送。

“我们是有资源的。”卢明霞解释,有些公司确实较难签订官方合作,“越是大的公司,风控法务上复杂,所以其实对我们来讲,更care的是结果。就说我们学员最后拿到我们的这个推荐后,能不能比别的学生多拿到一些资源。”她告诉界面新闻,2016、2017年公司服务了2000多个学员,实际上这两年差不多有1/5的学生拿到了四大的offer。

对于个人或小业务部门与机构间的合作,记者确实较难查证,但考虑到职业蛙创始人、导师、已就业学员的背景,并不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以曾在麦肯锡工作多年的早期创始人孙捷为例,现在仍担任导师一职的他,不可否认有可能起到咨询公司的可靠推荐作用。“普通的学生投递不到业务部门,只能投到HR官方。而咨询公司、四大,包括很多券商,都是存在非HR渠道的,业务部门的需求是很大的,且他们有直接给到一些内部推荐的权利。”卢明霞说。

然而,有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负面反馈还是集中爆发了。

非官方确认的“内推”合作,其稳定性、时效性、规模性、匹配度等方面都相对难有高保障。同时,这种资源往往对学员自身的条件素质要求也同样不低。毕竟业务机构需要招的人能出活,推荐人也得对自己的羽毛有所吝惜。其次,哪怕是官方合作,也不是万能的。即使这种合作不再是涉及小业务部门乃至个人,但也并不代表一定大到整个集团的招聘层面。

以中信银行为例,当界面记者向中信银行公关人员问询时,对方表示,已和总行人力核实,总行、深圳分行、卡中心都没有与职业蛙合作。关于中信银行是否存在内推机制,较难与所有分行核实。而记者也确实从职业蛙处看到,人才合作协议是单独与其某一线城市分行签订。

此外,有资源存在是一回事儿,这种存在的资源是否能精准匹配到位,甚至完全满足学员要求,又是另外一回事儿。如果目标四大的学员想去的部门没有非官方合作,目标中信银行的学员看中的并非某家分行,他们会知道存在的内推资源其实也不会惠及自己吗?

个中细节和区别,很多学生表示在签约时并不知情。不少学生在得到机构对自身条件的认可鼓励后,决定尝试走走捷径。

李晓君目标就在四大,和很多海外留学生一样,2016年7月从英国回来的她对国内就业形势不太了解,又因学制不同等种种原因,错过了属于自己应届的四大校招时期。回国后,李晓君决定先一边在重庆一家本土公司工作着,一边争取伺机跳入理想公司。

“我当时是在智联招聘上挂了简历,职业蛙的销售顾问看到就致电联系了过来。”李晓君告诉界面,主动找上门来的销售向她表示,凭借她的学历背景和语言能力,不应该在本土公司就职,更适合跳槽去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类似层级的单位就职,并承诺可以帮助找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这样的说法正与她自身的想法不谋而合。“这说的不正是我吗?”心动的李晓君决定与职业蛙签订约4万元的保offer服务项目,该项目承诺将帮助她在一年之内找到目标公司的全职工作。

花4万保你直通名企?“付费内推”背后的生意和争议

1.6万基础项目与4.1万元的保offer项目有所区别,后者据称有更多专属内推资源。

根据职业蛙内部的公司分级名单,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属于Tier2。而这一梯队中,也包含有几十家公司。此外按合同,如果最后没有找到Tier2的工作,而是找了Tier3、Tier4等次级公司的工作,机构将会退还差价。

“这些机构就聪明在,都会把大的小的放一块,小公司有些门路,认识里面的人,学生质量只要也不是太差,也确实保得进去。那没有保你进你最想要的,也不能就说没有保你offer啊。”同为职业蛙vip学员的刘雯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就算在Tier2的列表里,公司的名气实力以及进入难度也并不是相当的,“当时看到这儿我就明白了,但也有些人可能看到前面的四大这些就没想后面了。”

刘雯并没有在此次加入投诉者行列,2017年6月,美国某排名世界前50大学毕业回国的她错过了2016届国内校招,为了赶上最新一趟,也寄希望于通过求职机构提升自己,掌握更多信息。“我认为,真正的保offer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只有你真的达到那么优秀才可以进去,那你走正常渠道也完全可以。”至于花更高价钱买包含优先内推服务的vip项目,她想得很明白,不指望真有,但能锦上添花更好。

“说白了,大部分人冲着的又就是这些大公司,但你自己还是要明白区别在哪。”刘雯表示,求职机构在宣传时挂出好公司,确实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当界面记者问及职业蛙在与学员的前期沟通中是否有出现过度承诺和虚假宣传情况时,创始人卢明霞没有否认。“我不能说百分百没有。”她承认,尽管企业的价值观对虚假不能容忍,由于采用电销模式通话量巨大,即使有品控机制,也很难保证查到所有问题。

对于接下来如何改善,卢明霞坦言,前期做得好,后面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在我们的销售跟学员的沟通当中,我们会更多去强调话术的规范性。把有一些一定不能去说的事,或者不能去承诺的东西,我会列出来,然后加入他们的培训和考核里面去;此外,关于我们的这个服务能够帮助学生做到什么,什么是不能做到的,也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界定。”

真正的保offer,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对于期望找到好工作的学生们来说,第三方机构能做到什么?

除去简历修改这些小服务,你确实还可能得到一些有帮助的求职教育培训,当然,其性价比也看个人。但至少在这一块,尽管也存在对内容匹配度以及教师质量方面的质疑,差评还是要少许多,甚至不少投诉者也给予了一定肯定。

然而要强调的是,求职前的准备,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哪怕是一年的培训辅导,也难讲效果。看似繁荣的职前教育,以及茫然于求职的学生,都各自有不短的成长路要走。“(职业蛙的)面试培训,包括课程系统还是不错的。”刘雯表示,要说是否有用也是看双方的,学生自己也得努力吸收并多次运用练习,“但你要说值不值,我花4万肯定是不值的,如果没买vip,一两万可能还ok。”

至于保offer,说到底更像是个噱头。

佛脚有多难抱,我们可以从职业蛙提供的一种比较常见内推形式其实际情况与效果中感受一二。

“2017年秋季校园招聘(初次合作)中,我公司曾给予职业蛙30~40个初面直通名额,以尝试其简历推荐及筛选效果。”当界面记者向国金证券核实官方合作情况时,对方回应确实曾与职业蛙就学生招聘进行过相关合作,并签订了一份《人才服务合作协议》。

然而,这种合作并不涉及任何费用往来。协议中也无保证通过面试、承诺通过比例或保证录用的相关条款。该公司的所有招聘岗位,也都会通过公司官网、公司微信公众号、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方式进行公开,并预留有公司招聘邮箱,求职者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投递简历。更重要的:“但是其所推荐的所有人员均未通过我司面试。”

此外,当界面记者与诸多金融、咨询、互联网等热门领域的求职成功者、HR认真聊了聊这个话题,得到的反馈总结来说就是:成功与否关键还看个人实力,那些能力真正合格的,花钱买内推是多此一举,至于条件不够的,靠买也不会有什么实际结果。

“这类型的机构我也了解过,但我自己也当过HR,我知道这样子肯定是不可能的。”2016年9月从英国毕业回国的陈琳如今已成功入职埃森哲,有时她会在朋友圈发布公司招聘内推的信息,邀请有兴趣的朋友加入。“我们公司内推主要就是有职位在公司官网上放出,会鼓励员工推荐,成功的员工可获得奖金。但一般都是推荐你的前同事、校友之类你朋友圈中的人,而不是说让你与求职机构合作。”

陈琳告诉界面,埃森哲应届生一般都是校招进入,其中确实存在员工内推的情况,但也就是求职者可以把认识的员工号填上去。“说实话,仅仅是你推荐的人面试到哪一步了会通知到你,但真的是不是因为你的推荐让他能进下一轮,我觉得作用微乎其微。”

在普华永道工作的李阳也提到了自己在当年校招时遇到了类似的内推方式。“当时网申填信息时,有一个问题大概是‘你是否有认识的人在这家公司’,这里可以填上其员工号。”李阳当时也确实填了一位在该公司工作的亲戚工号,但她告诉记者,在整个后续招聘进展中都感受不到任何影响,而在入职后与HR聊起时,对方也明确表示这对整个招聘毫无帮助。

“唯一一种比较有用的内推,就是项目上的内推。比如你进入了实习的项目,你的项目经理愿意担保你,他通过项目去推荐,你可以跳过群面进入后面两轮的面试,通过后就可以直接拿offer了,进来后你也是直接在当时推荐你的这个项目经理的这个项目上工作。”陈琳表示,在埃森哲,内推制度尽管存在,却没有机构说的那么夸张,录取肯定看的还是实力。“所谓的保offer,这个名头说白了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你进来要通过好几轮面试的,就算通过项目经理躲过了群面,之后还有经理面试,以及合伙人面试。你说合伙人会在乎那点钱吗?”

是的,刚才也提到了通过实习走内部推荐节省求职环节是个好办法。但是你从第三方机构买到的大公司实习,就会主要是这种吗?

并不然,例如职问曾被曝学员案例中的贝恩PTA(远程实习)是out of pool的,实为“小黑工”。也就是说,从理论和流程上讲,这种PTA与贝恩公司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属于给in pool的PTA做外包工作,无法核实。而这类情况,在诸多提供实习机会的机构里都广泛存在。

当然,也不否认这种“小黑工”也有一定价值。毕竟学生还是能体验倒一些日常工作内容,而有些人并不在乎报酬或证明。还是那句话,看个人理解判断。

付费内推遭抵制,职前教育行业还会好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部分第三方求职机构确实有机会拿到某些大公司至少初面名额的现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学生被巧妙抓住的心理——担忧对己不利的不公。

“我想要的只是至少能跟别人有公平竞争的机会。”王倩是澳大利亚一家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对于专业也对口的她来说,自身种种条件走常规的校招流程进一家四大也颇为符合。之所以再花一笔钱,更多是想再多一重保障,毕竟大公司校招都讲究一击必中。“我了解到进去的学长姐还有同学朋友,基本都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内部关系的。有些目标岗位甚至全是招的走内推的。”让王倩担忧的是,自己并没有所谓内部资源,而如果现在企业都偏好内推,优秀公司的HR可能经常光内推过来的简历都看不过来,这样一来,自己也许连和别人站同一起跑线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这些机构正是这类观念和氛围的重要制造者以及传输者之一。

“这就是在利用那些还没进社会的学生的无知。”在学生们主要憧憬的金融机构、咨询公司、律所、互联网等行业领域,说到付费内推,不少从业者在惊讶有此事存在之余,也纷纷表示了反对。

“这笔钱实在好赚,简直就是包生男孩,不成退款。”有人这么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吐槽道,“因为你总会要找到工作的,而给定的公司范围那么大,中标并不难。实在不行就退差价,反正前面的培训钱也赚了一笔。”

而相比全职工作,实习岗位更是容易出现私下的简单买卖。有些员工在招聘方面享有一定权力和自由度,也不排除其在第三方机构金钱等诱惑下,与之达成一定私下合作。至于其是否能够这么做,更多也还是看公司的相关规定,以及自身的价值观准则约束。

“所有有良知的业内人士均抵制付费内推实习……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而我们很多业内人不清楚有这事,大概率是因为在机制上被有些人钻了空子。”大力如山在个人微博和微信账号这样明确表态,并呼吁金融行业机构和相关人士有所行动来改善现状,也得到了不少响应。

花4万保你直通名企?“付费内推”背后的生意和争议

如今随着质疑的学生越来越多,包括中信建投、天风证券、天弘基金、泰康资产、华泰证券、兴业证券、瑞银集团等更多企业最近都已经以不同方式发布声明,否认与任何机构达成过相关合作,并明确抵制付费内推。

花4万保你直通名企?“付费内推”背后的生意和争议

不可否认,面对大量迷茫的学生,以及确实有招聘需求的企业,第三方求职服务平台们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全国普通高校2018届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年新高。另据2018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字显示,2017年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48.09万。

他们终究都需要就业。

正如曾在媒体报道里号称年营收过千万的职业蛙所说,大学生求职是百亿规模的蓝海市场。而其中的海归尤其是重点攻克对象,毕竟这部分人“相比国内大学生,经历过留学机构的洗礼,付费意愿也更强”。

但这笔钱,真要赚起来并没那么容易。

在大力如山看来,在金融机构不能自建,以及行业自律组织没有介入的前提下,所建立的招聘信息披露平台,必须是一个完全公益的组织。"这个平台只是为了双方的招聘信息传递,不开展任何其它商业业务。因为如果将其作为一家正常公司进行运营,势必会为了追求利润而逐渐走向歧途,没有例外。"

对于被其批判的“金融小伙伴”最近给出的所谓机构有开展不少招聘类公益活动的辩白式回应,他也怼了回去:“有些机构用过去成立时的公益目的,来为现在的内推行为进行洗白,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反面教材。”

创办于2004年的职业蛙,也曾是一家没有负面的明星创业机构。创始人卢明霞的背景亦颇为优秀,毕业于上海交大,曾就职于英特尔和LVMH集团。早期联合创始人孙捷在麦肯锡也工作多年,如今还在担任导师。最初的最初,他们也是从自愿在BBS论坛分享自己的求职成功经验开始。

在接受采访的三小时里,卢明霞也自问了好几次,明明初心是好的,怎么情况变成了如今这般。

当业务模式不再小而美以后,抱怨声似乎也规模化了起来。2016年和2017年,职业蛙服务了共约2000名学生。尤其在正式爆发增长的2017年,大概有一千多学生。而此次集中爆发的负面反馈,也主要来自于2017年的学员们。

“我们这个行业的进入壁垒非常低,但规模化门槛非常高,到处都会有困难和挑战。”卢明霞坦言,自己也一直在思考职前教育行业是否能真正规模化的问题。在她看来,这个难题并非来自于市场不够大。相反,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用标准规范的服务将毕业生们的就业出口问题解决好,并且让大家都满意。

就拿引起了众多学员不满的顾问为例。从前述分析中也可看出,这个行业对其素质要求其实挺高。而真要招到又多又好的人才,并不容易。“不要说后期的服务顾问,就是前端的销售都不好找,而招来之后的培训成本也很高。”卢明霞介绍,基本上新进的销售顾问需要经过两周的脱产培训,且完训后要淘汰一半。然而由于90后的不稳定性,留下的人在三个月里流动率也很大。“我们虽然帮别人解决人才问题,自己招聘上却也很难。”

此外,从最受关注的服务结果来讲,别说引起企业关注的付费内推开始在明面上受到大规模抵制,即使有内推资源,对学员自身能力和素养积累也会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然而一旦准入门槛拔高,尽管学生基数庞大,能真正被众多机构挖掘和争夺到的合适人选规模也有待观察。例如,一位此前做过类似金融夏令营来培训和向名企推荐优秀人选的业内人士就告诉界面,实际上能符合条件的学员对象非常少,最终他也放弃这种模式,改做了更能见效和易规模化的在线简历服务。

其实,发现这个市场的并不只有第三方求职服务机构。注意到中国企业用人需求与年轻职场人能力间日益加大的差距,一些知名大公司也加入了进来。

界面此前报道,2017年1月,普华永道中国首次推出了面向社会的人才培训计划You Plus,为此也在上海自贸区也注册了中国首家外商独资职业培训机构。该项目针对拥有0-5年工作经验的新职场人,全日制为期12个月,没有文凭,学费30多万。除课堂教学外,学员还有机会分别在普华永道中国各条线以及其它财富500强合作企业开展总计6个月的企业实训,项目也给每人配备了一对一的行业资深导师。

对于目标明确在普华永道等相关公司的求职者来说,这或许是一条更有资源保障的途径。然而动辄30万的学费,相比标价上万的付费内推项目又贵了好几等。尤其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就性价比而言可能也并非上选。

尽管遭遇了危机,卢明霞仍相信职前教育还有希望能够规模化。“我觉得创业者还是有信念的。”

 

(文中受访学员及公司员工均为化名。)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但欢迎转发朋友圈

花4万保你直通名企?“付费内推”背后的生意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