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你的税延养老险

【特写】你的税延养老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李栋(化名)是上海一家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最近他一直很关注具有税收优惠效果的税延养老险。从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试点到首张保单落地,不到两个月时间。“比去年税优健康险首单落地足足提速了一个月,太快了。”李栋感慨。

“产品快速落地是保险公司加班加点赶出来的。”一位获批税延养老险的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从无数个折磨IT的夜晚到许多版解读政策和产品说明的PPT,从线上线下投保的流程的打通到试点地区大企业的接触沟通……”

税延养老险是一款政策性养老保险。目前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承担了绝大部分养老责任,而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以及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则需大力发展。税延养老险就属于第三支柱。

自5月1日起,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三地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根据规定,包括个人和个体户在内的纳税人群可以享受税延优惠,税延额度为6%和1000元孰低者,这也是税延养老险最终的形态。

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表示,税延养老保险可较好填补人们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空白,其核心内涵是通过税收递延,鼓励老百姓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即通过将养老第三支柱做大做强,实现对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补充,进而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提高未来的养老质量。

1.相当于纳税的起征点提高了

李栋了解到,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税延养老保险的支出,允许在一定标准内税前扣除,同时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商业养老金时再征收个人所得税。“税收递延的同时,相当于现实纳税的起征点提高了。”

纳税人群均可参与此政策,对于李栋这样的工薪阶层来说,当月收入的6%可以进入享受税收递延,最高税延1000元。在领取养老金时,对其中25%进行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参照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达到10%的人群更适合购买税延商业养老保险。在不考虑时间成本情况下,月收入7000元以上的职工,30年缴费期内约可少缴税1.5万元到9万元。

以李栋为例,税前工资25000元(可以享受1000元的税延额度),购买一款税延养老险,每月保费1000元,年交保费12000元。他当年可以享受3000元税延金额,累计税延金额90000元。也就是说,他工作期间共少缴税90000元,退休后领取75%的养老金以10%的税率纳税。

这么一算,李栋有些动心了。他又进一步了解了税延养老险的具体保障。

由于税延养老险是政策性险种,银保监会已经下发《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指引》,各保险公司开发产品需符合此规定。因此,李栋选择先从政策里找出税延养老险的基础形态。

【特写】你的税延养老险

根据税延养老险相关政策文件,界面新闻给税延养老险基础形态做了一个画像,如上图。

并非所有养老险产品都能够进行税收递延,只有获批税延养老险经营资格的保险公司发行的获批产品才能进行税收递延,这类产品名称统一叫做“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年金保险”。

税延养老险提供养老金给付以及全残、身故保障。需要注意的是,该产品养老金领取年龄不能早于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只有在被保险人发生全残或身故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可以一次性给付产品账户价值并扣除对应的应纳税款。如果年满60周岁前且未开始领取养老年金时全残或身故,按照产品账户价值的5%额外给付保险金。

“额外给付保险金规定中,5%的比例是监管层指导值,应该是最低要求。”一位获批税延养老险产品公司的团险业务部人士透露,中国人寿获批的三款税延养老险的额外给付保险金均提升到了产品账户价值的7.5%。

2.三类产品你会选哪种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政策提出了三种税延养老险产品类型,包括收益确定型(A类),收益率是确定的;收益保底型(B类),有保底收益,同时公司根据投资情况提供额外收益,额外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收益浮动型(C类),没有保底收益,按照实际投资情况结算。

“为了杜绝个别销售人员利用高演示利率吸引消费者,给予消费者不切实际的预期,同时破坏了税延养老险的长期保障属性。”一位保险业观察人士说,B类产品可用两档利率进行演示,一类是保底收益率,另一类演示利率是上限为4.5%的按年复利演示利率。C类产品参保人不得大于55周岁,且需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购买C类产品不得超过其当次交费的50%,产品转换时C类产品账户价值不得超过其全部产品账户价值的50%。

这三类产品基本可以与目前市面上的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相对应。政策文件中还特别强调,险企必须提供保证返还账户价值终身月领(或年领)的养老年金领取方式。“终身领取会为客户提供一份稳定的、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可以为高品质生活提供永久保障。”李艳华表示,保险是目前各类金融工具中,唯一有着养老金终身领取(人寿保险)经验的行业。

李栋注意到,投保税延养老险时,可以选择各类型产品的投保比例,保费将按比例进入各类型产品账户。“这样就可以通过配置确定收益型的A类产品获得确定收益,同时配置一定比例的B类、C类产品来分享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获得额外收益。”

目前仅中国人寿、太保人寿、平安养老、新华人寿、太平养老、泰康养老、中信保诚7家公司获批了23款税延养老险。

界面新闻拿到了所有获批产品的保险条款,分门别类对这23款产品进行了关键指标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23款税延养老险的保障内容都一样,包括养老年金、全残和身故保障。年满60周岁前且未开始领取养老年金时全残或身故的额外给付金设置上,中国人寿的三款产品设置为产品账户价值的7.5%,而其他6家公司的所有税延养老险产品均设置为5%。

目前仅太保人寿、平安养老、泰康养老和中信保诚获批了C款产品,初始费用上,前三家公司均设置为0.5%,中信保诚设置为1%,资产管理费上前两家公司设置为0.5%,中保信诚设置为1%,泰康养老最高不超过1%。

李艳华表示,国家推出税延养老保险,着眼点在于补强养老保障三支柱,是还富于民的重要举措,产品带有极强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与目前市场类似的各类金融产品相比,无论是收费项目数量还是收费水平都是较低的。

这种情况下,各家保险公司普遍将产品转出费用设到监管上限。“通过最大化产品转出成本,可以最大程度留住投保客户。”上述保险公司人士分析,当然最终影响客户选择的还是保险产品的收益情况,这将考验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

【特写】你的税延养老险

获批税延养老险产品的7家保险公司都推出了A款产品。“这是最符合保险保障导向的产品类型,保险公司普遍都会开发。”

A款产品都是按照保证利率进行利息结算,太平养老和中信保诚的保证利率设置为3.8%,而其他5家保险公司A款产品保证利率为3.5%。需要提醒的是,太平养老和中信保诚A款产品的初始费用也更高,达到了1.5%,而其他5家公司A款产品初始费用均为1%。

“当缴费期间在5年以内时,上述费率和结算利率双低的产品更具有优势。当缴费期间大于5年时,在复利作用下,结算利率费率双高产品能积累更多的现金价值。”一位金融产品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当缴费期间为20年、30年时,结算利率费率双高产品积累的现金价值可高出双低产品2.6%、4.6%,且随着期间拉长两者的差距愈发明显。税延养老险需要缴费至国家退休年龄,因此对于较为年轻的投保人来说,太平养老和中信保诚A款产品在这块设置上更占据优势。

不过,业内人士对A类产品的吸引力感到担忧,认为收益性和流动性都欠佳,“收益率设置普遍不到4%,比绝大多数理财产品收益率都低;现在投保后还必须持有到国家退休年龄之后才能开始领取养老金,锁定期太长。”

【特写】你的税延养老险

与A类产品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结算利息,B1类产品以公司公布的结算利率进行账户利息结算,结算利率对应的年利率不低于最低保证利率,目前获批的7款B1类产品的保证利率均为2.5%。保险公司结合投资账户上一个月的实际投资状况确定结算利率,每月至少公布一次结算利率。

“B1类产品可以与万能险类比,最低保证利率之上的收益是不确定的。”上述保险业观察人士指出,目前各家公司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普遍在4%-6%之间,个别产品低于或高于这个区间值。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万能险的结算利率近年来多次下降。

【特写】你的税延养老险

B2款也属于收益保底型产品,目前仅有泰康养老、太保人寿、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和中信保诚五家公司开发了此款产品。

在收益设置上,与B1款有所不同,B2款类似分红型产品。

B2款产品投资收益来自保证收益和保单分红,保证收益根据保证利率结算。5款B2类产品保证利率均为2.5%;保单分红是不确定的,保险公司每季度对上一季度该类保险业务进行核算,根据实际经营状况,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分红水平并进行红利分配。

新华保险龚兴峰副总裁表示,从前期市场调研的结果来看,消费者对养老资金的投资需求以稳健为主,具有保底收益的产品更符合大众对养老资金的需求。

【特写】你的税延养老险

作为唯一没有保底收益的C款产品,目前泰康养老、太保人寿、平安养老和中信保诚四家公司已经推出。C款产品按照实际投资情况进行结算,投资账户的投资风险完全由投保人承担。界面新闻了解到,新华保险C款也计划近期上线。

C款产品类似投连险产品,投资收益取决于保险公司投资水平。根据华宝证券的统计,2017年投连险分类账户绝大部分取得平均正收益,指数型账户平均收益最高达到了18.07%,类固定收益类账户平均收益最低为4.24%。

“税延养老险产品投保后需要持有到国家退休年龄,对于许多投保人来说,锁定时间长达20-30年,很适合股票投资。因此权益投资占比较高的C款产品可能会比较受欢迎。”业内人士分析。

从国外经验来看,C款产品应该是长期趋势,不过在国内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越多的养老资金投资股市,A股会更健康;A股更健康,长期收益率越稳定,会吸引原来越多的养老金投资。”

3.险企们的渠道部署

综合考虑之后,李栋决定投保一份税延养老险。

与税优健康险相比,税延养老险投保便捷了很多,各家公司普遍支持线上、线下投保。线上比如微信、PC端自助投保,也可以咨询各公司线下网点进行投保。便捷投保背后,是各家保险公司对税延养老险的重视与投入。

由于目前税延养老险尚属试点阶段,仅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三个地区销售。

由于税延养老险涉及企业代扣税环节,各家保险公司普遍把税延养老险放在团险部门,方便公司开拓企业端客户,预计这将是税延养老险的主流开拓方式。

团险部门有企业客户的对接经验,利于税延养老险的销售。譬如泰康养老于2013年首创了BBC销售模式,通过独家研发的弹性福利平台,实现了与企业人力资源网络对接,进而将保险服务由企业团体延伸至员工个人。“截至目前,BBC业务对接的企业平台已经超过3.5万家。”泰康养老方面表示,BBC的销售经验将会被运用到税延养老保险的销售中。

平安养老险则表示,将通过企业和团体渠道进行产品销售与服务,并依托集团优势积极准备个人销售平台的准备。未来,公司将人脸识别、智能客服、移动投保等创新技术引入个人税延保险服务中。

一位还在储备税延养老险产品的团险人士透露,“我们正在与一些中介网销平台接触,希望能够上线税延养老险,线下渠道我们也会做。据我了解,不少公司都在寻找第三方渠道销售税延养老险,包括一些大公司”。

此外,部分实力雄厚的大型险企,还就税延养老险与一些大型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泰康保险集团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腾讯理财通、新浪金融,以及六家在沪大型企业签订了税延养老保险合作意向书。

中国太保则将税延养老险提到了战略层面,近期再对蚂蚁金服投资近16亿元,并与蚂蚁金服保险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发挥在技术和服务上的优势,联合推出系列税延养老保险和服务。

试点地区的大型企业早已成为了保险公司的重点接触对象。不少险企早就开始了解企业需求,讲解税延政策,并业务人员进行系统和产品培训。产品获批后,各家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在试点地区启动了销售工作。

界面新闻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是,税延养老险已经卖了1万件左右,保费收入400万左右。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平安养老销售件数最多,接着是太保人寿和泰康养老,这三家公司卖得相对更多一些。

4.抢占养老市场

显而易见,与去年税优险“雷声大雨点小”的境遇不同,险企对于税延养老险极其重视。其看重的是,税收养老险背后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巨大发展空间。

2016年退休后分期领取的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为1500亿元,在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仅为4.4%。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商业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体系中规模占比仅为4.5%,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面临巨大发展空间”,一位保险公司团险部人士表示,税延养老险给了各家保险公司一个抢占养老险市场先机的机会,这块业务做好了,未来商业养老险就更好做。

“借着这个机会,倒逼保险公司在产品、运营、投资、制度、系统等方面进行一次深化改革。”上述团险人士说,过去团险业务员销售成本、管理成本、服务成本较高,又不能及时完全满足企业需求,导致市场长期萎靡。“为了开展税延养老险业务,公司对团险渠道内部流程和外部对接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这也将有利于以后团险渠道其他业务的开展”。

同为政策性险种,鉴于去年税优健康险“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结局,有业内人士对于税延养老险的实际成效保持观望。“税优健康险允许带病投保,这给保险公司带来很大的赔付风险,税延养老险不存在这个问题”,一位养老险公司人士表示,税延养老险年交保费可达12000元,且需持有至退休年龄,养老险保费具有长期属性,可匹配保险公司的长期价值投资,以取得更好收益。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特别强调,“制度载体采用个人专用户,想象空间巨大。”税延养老险要先建立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和个人身份证唯一绑定,会带来三方面的好处,“一是通过引入产品名录,带来了不同产品之间的竞争,即产品竞争;二是每年最多结转一次的规定,带来了不同账户管理人之间的竞争,即服务竞争;三是为对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提供了可能性,未来可能带来渠道竞争”。总之,竞争将导致创新,而创新可以让机构更有效率和竞争力,最终消费者也将从中受益。

“当前中国缴纳个税人口约为3000万人,总人口占比不到2.2%。在悲观/中性/乐观假设下,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率为30%/50%/70%,每月可抵扣保费平均为500元/700元/900元下,预计每年将会带来540亿元/1260亿元/2268亿元增量保费。”东北证券分析指出。

从国际经验看,欧美等国家在养老体系上都搭建了“三支柱”体系。

以美国为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保障在2016年底就达到了7.9万亿美元,占美国养老金资产比重达到30.3%,在养老金资产中占比最高的是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2016年底达到15.4万亿美元,占比59.0%;而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的贡献仅2.8万亿美元,占比10.7%。显而易见,美国个人养老金账户在享受税延政策后快速发展,其贡献成分远高于公共养老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个人退休金账户(IRA)的发展经验看,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与产品范围,有助于促进个人养老金账户市场的竞争,丰富产品形态,从而增加公众选择权,提高个人商业养老账户市场的运行效率。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但欢迎转发朋友圈

【特写】你的税延养老险

【特写】你的税延养老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