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残疾人事业进步 残障人士也有春天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上海残疾人事业进步 残障人士也有春天”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


正文开始:





独家述评|残障人士也有春天





孙云/文





许多人应该还记得,在几十年前,人们提到身有残疾的人士,会随口蹦出一个词——“残废人”。之前放映的电影《芳华》里,观众们也见到曾经熟悉的一幕:参战负伤的男主角退伍后备受欺侮,某种程度上,人们甚至对此习以为常,连帮他讨公道的战友都脱口而出:“你敢打‘残废军人’!”当时,坐在观众席上的笔者与许多残疾人工作者一样,心里深有感触:“这是多么熟悉又逐渐陌生的称谓!”





相信大家留心一下都会同意,几十年后的今天,“残废人”这个带有贬义和歧视的名词已基本从上海话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文明平等的称谓“残疾人”。很多场合,大家还习惯用国际通行的“残障人士”来表述这一“残而不废、残而有为”的特殊群体。





称谓的更迭,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步。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首先需要平等、公正、温暖的社会环境,不被另眼相看,得到应有的体面和尊严。其次,还需要完整、科学、严谨的制度保障和支持体系,让残疾人的康复、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得到有力保障和支撑。





今年,是上海市残疾人的娘家——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成立30年。几天前,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时光荏苒,上海残疾人事业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特别是近五年,更是上海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快、财力投入最大、残疾人获得感最强的“黄金五年”。





过去五年中,上海残疾人事业实现许多“零的突破”和重大进展。例如,残疾人登记失业率2.77%,创历史新低;在全国率先实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专项招录;实现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险全覆盖,落实残疾人交通出行优惠政策全覆盖;提前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目标,康复服务覆盖率99%以上;连续实施为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的市政府实事项目,惠及8000多名城乡困难残疾人;建成国内首家“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免费教育范围覆盖从学前到高中各学段的残疾学生,全市建成18个特殊职业教育办学点,1500多名残疾学生考入全国50多所全日制大学;残疾人运动员还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夺得九金十银三铜,勇破两项世界纪录,为祖国赢得殊荣……





穿梭于三十年光阴,有目共睹,上海的残疾人状况得到切实的显著改善。安不忘危,兴不忘忧。上海残疾人工作者也清醒地看到,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然对残疾人工作提出挑战。在响应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进程中,需要继续紧紧围绕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攻坚克难,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健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是党的十九大对残疾人工作的明确要求,是兜牢残疾人民生底线、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上海市残联第7届理事会,上海市残疾人事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考验,未来五年上海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上海全体残疾人工作者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到2020年,力争实现上海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建成平等共享、具有上海特点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到2023年,基本建成健康协调可持续、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机制;基本建成和谐共享、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扶残助残人文环境,明显增强残疾人在城市建设中的参与感和在社会发展中的获得感,努力实现广大残疾人心中的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