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跳楼自杀以后……( 五 )
但由此不妨想想,寄望于“沟通”,究竟是意识到了沟通之于互动过程的意义,还是只期盼沟通去满足润滑人际的功能呢?
我们强调沟通的结果,某种意义上是因为沟通承诺的美好吸引了我们。但在这之前,我们是不是有些忽略了沟通的基础、过程以及形式?米德就指出人的心灵的独特之处体现为在时间序列中,人能够根据对可能的结果的预演,来决定对事物的反应。但另一方面,行动作为权宜性的成就,完成的过程中难免遭遇预料、常规之外的扰动,这时候,如果沟通的原定目的无法达到,我们会直接得出“我对他错”的结论,还是去反思沟通的模式等等?
在互联网这个去中心(带来自我中心)、碎片化(带来观点极化)的社区中,沟通在促进双方了解方面的意义,至少并不逊色于它所可能产生的美好。但在时间成本愈发高昂和投注精力愈发奢侈的今天,沟通本身而不是沟通的附加,得到的忽视似乎多于应得的重视。
学生自杀后,面对家长的反应,“家长就是找事”“现在的学生真脆弱”“学校倒霉”的各种言论都收获了不少点赞。听到了/只听到自己想听的,这样的“沟通”无“通”、“交流”无“流”,难免是遗憾。
- 夏天吃木耳一定要谨记,这样泡等于自杀,小心给家人做了一盘毒药
- 国科大老师给22个学生打0分:不怕没有人选自己的课
- 第三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广东省决赛举行
- 将全面普查 学生报班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情况
- 河南:确保4元膳食补助全部吃进学生嘴里
- 选修课老师给22名学生文章零分 称“凡抄袭者皆黜落”
- 重庆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举行 大学生求职看重“懂我”
- 深圳调查学生家户型房价 幼儿园做法遭质疑
- 广东高校男生称“摸一下女生遭退学”返校欲自杀
- 沪小学生古诗文大会开幕 获奖者将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