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的碗碗腔传承梦
你要看的是不是《老人们的碗碗腔传承梦》?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老人们的碗碗腔传承梦
当非遗传承的重担,几乎尽数压在一群古稀甚至耄耋老人身上之时,唯令人哀传承之艰,忧传承之困。如今,陕西稀有剧种碗碗腔正面临如此濒危之境,令老人们一唱三叹,未来之路何去何从?
碗碗腔腔调细腻绵长、动人心魄,承载着西北戏曲文化中典雅、婉约的那一章节,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如今无论城市还是乡间,却鲜有人能唱碗碗腔,也极少有人能有机会聆听那缠绵悱恻的腔调。
近日,在秦岭深处——鄠邑区涝峪纸坊镇一处院落里,76岁的碗碗腔名角温喜爱正以一己之力,从陕西各地招募来五位碗碗腔老艺人及五位演奏员,让几近失传的碗碗腔曲谱和戏词,经过耄耋老人之手,如蚂蚁搬家般夜以继日,一点点输入电脑里。这一次,经过几代老艺人口传心授的碗碗腔的曲谱,第一次如同交响乐队般,分出了总谱、各乐器分谱,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字材料和曲目依据。
86岁的黄育英老人、84岁的杨世科老人,将自己毕生的演奏技艺,传给1981年解散的大荔县碗碗腔剧团最后一批演奏员——这五位演奏员中最年轻的也已经53岁。温喜爱说,五位老师不顾年迈体弱,分文不取、倾囊相授,这样抢救式的保护与传承,只是期待再过五十年,还有人记得碗碗腔!哪怕就是碗碗腔进了博物馆,也要尽最后一丝努力,给后人留点史料。
演出是戏剧艺术的生命线。剧团没有演出则剧团垮,剧种没有演出则剧种灭。碗碗腔难上舞台,培养演员,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来不及了。耄耋老人无私传艺,只期待年过五旬的演奏员们未来能将这些曲调,传给更年轻的一代。
文/记者 职茵 图/记者 尚洪涛
- 为什么老人家常说“春捂秋冻”?
- 这种传统的美食,传承了上千年,很多人嫌弃它,却不知它的养生功
- 活态传承 活力再现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济南开幕
- “面人彭”走进北大附小 非遗大课堂培养传承
- 无锡举办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学员结业作品展
- 吃什么水果减肥快又不反弹?
- 档案之间,你我传承
- 133亿转入家族信托,李嘉诚最后一块财富传承拼图完成
- 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蓝色力量 满腔热忱建设自贸岛
- 腿部的力量如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