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0”和“1”记录赵孟頫\

《用“0”和“1”记录赵孟頫\》,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

正文开始:





浙大文物数字化团队在工作中。





浙江在线8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艺术珍品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流传的?清末的湖州人选择将这位乡贤圆熟秀逸的字迹刻入石碑;当代科技考古专家则希望将其永久保存在数字化世界。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数字化团队连日来一直在中国湖笔博物馆和位于赵孟頫\故居旧址的赵孟頫\艺术馆工作。馆藏20件赵孟頫\书法作品碑刻原石和9件拓片,接受了一系列先进设备的全方位测量——那些让一代代人为之倾倒的笔触曾变为石上刻痕,现在又成为了无数的0和1,从而可以被反复还原重建。





湖州市这两家博物馆展陈的赵孟頫\书法作品包括《妙严寺记》《胡笳十八拍》《千字文》碑刻和《信札九通》拓片等,据信均为晚清时湖州本地望族所刻。岁月流逝,石碑刻痕愈发漫漶不清,而拓印字迹需将宣纸覆盖到石碑上,这种接触是文物保护极力避免的。早年的纸质拓片日久变得十分脆弱,轻轻触碰就会带来损伤。





浙大文物数字化团队带来高精度激光扫描、基于多图像的三维重建纹理映射、哈苏高清版、基于丝绸扫描设备获取的高保真二维图像采集等多种技术,为《妙严寺记》碑打造全面的数字化档案。





这两天到赵孟頫\艺术馆参观的人们会在展厅里看到颇令人好奇的景象:三架柔光箱之间,一位文物数字化工程师拿着相机不断按动快门,而她的“模特”正是《妙严寺记》碑的一段。展厅另一边,另一位专家正握着激光扫描臂缓缓扫过另一段石碑的表面,近旁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立即生成了石碑的三维模型。





扫描能重建石碑的“形”,而拍照是为了重现书法的“神”——真实地还原每一道刻痕的纹理。数年前,考古学家曾经尝试重建西安碑林一块刻有百余字的古代石碑,靠人工,一位熟练的专家尝试了近2个月,仍无法完美地重现纹理。而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自动化的映射定位和上色,2小时就完成了准确重建。





工程师汪斌介绍,纹理自动映射技术的原理,类似拍照的逆过程:计算机能够在《妙严寺记》碑百余张高清照片、数以亿计的像素中,选中最优的一块,映射回这些像素原本的位置上去。这就解决了重建彩色贴图等过去靠人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