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徐文荣: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丨人物志( 四 )

一只母鸡孵出一群鸡

徐文荣穷怕了。幼时的一幕,如同电影镜头深刻在他脑海里:烈日当空,邻人家一排排油腻的金华火腿正在腌晒。徐文荣手捧瓷碗,蹲守一旁,接住一滴滴溢出的火腿油,以解家中缺油之苦。因自尊受损流出的泪水,和着止不住的汗水,让他满脸水珠,两眼酸疼。

横店人也穷怕了。改革开放之初,横店公社人均耕地不到半亩,人均收入75元。群众的调侃令人心酸:“公社空,大队穷,生产队只有三毛钱分红。”

穷则思变。1975年,时任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徐文荣临危受命,被横店公社指派为筹建中的横店缫丝厂党支部书记。这正是横店人朝着“吃的是油,穿的是绸,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生活迈进的起点。

创业之初,百废待兴,举步维艰,最大难题就是没钱。怎么办?那就“水炸油条”。第一条,找乡亲们集资,3年归还,不计利息。全公社39个大队,一共筹集50254元。第二条,找银行借款。那时候,横店穷,徐文荣碰到银行的同志,说得最多的就是“请相信我们,我们一定按时还本付息!”“请帮帮我们,横店的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徐文荣的执着,为横店缫丝厂带来了一笔巨款: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