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公众善意不可能走得长远 | 锐评( 三 )
。从持续跟踪推动聂树斌案平反昭雪,到媒体曝光祁连山环境污染问题,再到自媒体揭露疫苗背后的乱象,敢于仗义执言、真正懂法用法的媒体人、法律人,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如果打着追问真相、追求公正的旗号谋取私利,以依法维权为幌子欺骗公众,只会搅乱解决问题的节奏,让问题衍生更多的问题,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
构建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维护法治有序的社会秩序,不仅需要依法打击那些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网络害虫”,也需要每一位网民、每一个个体擦亮辨别是非的双眼,增强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法律意识。比如陈杰人的手段之所以屡屡得逞,一方面是由于不少被害当事人总抱着“顾全大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破财消灾”的想法,为不法分子壮了胆;另一方面,情绪化、非理性甚至极端的网络空间也为谣言、炒作提供了横行的土壤。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无孔不入、公共舆论场无处不在的时代,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承担一份网络社会的公共责任,让子弹多飞一会儿、让理性更多一些,不给违法分子以可趁之机。
截止2017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上网用户已经达到惊人的7.72亿人,网络普及率达到55.8%,其中手机上网规模达7.53亿人,每周人均上网时间27小时。这样的客观环境使得线上舆论空间对线下具体实践拥有强大的塑造能力。这种全新的公共事件发生机制提醒我们,必须把尊重事实、强调法治更好融入虚拟空间,才能形成线上与线下良性互动的新的公共秩序。
- 咪蒙要离婚 公众号怎么分?律师和专家操碎了心
- 寻找北京“最美十大树王”启动公众票选环节
- 公众号小编发"扶贫"虚假信息点击过10万 获刑9个月
- 对小恶零容忍利于提升公众法治素养
- 新骗术街头上演,已有多人上当!践踏你的善意,就为了套取……
- 神秘水星27日上演西大距 公众可赏“辰星”风采
- 做善意的通道,搓道德的ABS
- 别用没诚意的道歉戏耍公众
- 金融防风险剑指ICO利益链,区块链媒体公众号“排雷”
- 微信里舍不得删的几个优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