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的风险隐患:蒙你没商量 钱没用完店关了

《预付卡的风险隐患:蒙你没商量 钱没用完店关了》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原标题:蒙你没商量 卡里钱没用完店关了





美容卡、餐饮卡、洗车卡、家政卡……预付式消费卡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在让消费者享受优惠的同时,预付卡也埋下了风险隐患:没等你把卡里的钱消费完,商家就关门大吉,甚至卷款跑路了。





近期,不少明星连锁店纷纷关门歇业,管理层失联,会员损失惨重。比如,头顶首家智能健身房光环、拥有上百万注册用户的“小熊快跑”,注册用户达20万人的福州共享汽车“沃出行”,家政行业龙头企业三鼎家政等等。这些企业的经营模式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出售预付消费卡,也就是先花几百上千元,甚至更多的钱办卡后才能消费。





家政龙头企业说垮就垮





三鼎家政主要通过卖家政卡来提供服务。卖卡有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线下靠门店,线上有“来人到家”网店、手机客户端等等。虽然三鼎卖卡有几年时间了,但是从去年下半年突然发力,尤其到了双11、6.18,促销力度就更大了。





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给我一发就是充1万,18元每小时的,或者是跟你讲,充2万16元每小时的,前前后后,这个客服总共跟踪了我7个多月。”最后,这位顾客一共充值了20万元。





买得越多优惠越多,在销售人员的不断蛊惑下,很多人买的卡远远超出自己的需求。一位106岁老人竟然买了15万元的卡,但是没多久老人便去世,卡内至今还剩下14万多元。因为大幅度的折扣,导致三鼎的报价远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最低每小时16元,而市场平均价每小时是30元,做一单赔一单,因此服务也越来越糟糕。





7月10日,三鼎家政集团通过官网突然宣布,所属分公司即日起业务全部暂停,公司将进入“财务清算”阶段。可就在关门前几天,三鼎的工作人员还在不停地向客户卖卡。





记者看到,无法退款的客户资料有200多份,这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无法退卡的受害者中,不仅有消费者,还有很多三鼎家政的工作人员,数额更大得惊人。三鼎公司为了扩大预付卡的销售规模,强制要求员工完成售卡任务,有些完不成任务的员工只能自己垫钱、借钱买卡。张女士说,去年下半年,公司强制性地要求卖卡,队长每个人的任务最少是5万元到10万元,如果卖不完,经理会想办法哄着大家,不管想什么办法,自己垫卡,一定要完成任务。





一位三鼎家政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光2017年江浙沪这边,交易额线上就达到了7372万多元,线下的话有2057万多元,加起来近亿。”





问题越积越多,许多员工春节后就再也没有领过工资,于是纷纷离职。而那些买了卡的人,为了要回自己的钱,只能继续留在公司里,直到关门歇业。





这家已经运营了20年的家政龙头企业,为什么会说垮就垮了呢?专家表示,问题就出在大规模卖预付卡上。





资金缺乏监管是最大弊端





吴景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从2009年便开始研究预付消费卡问题,是中国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学者。他表示:“这个钱进入企业腰包以后,它的用途实际上是没有人去监管的,就当自己资金去用了,可以说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是如果它拿到钱以后,没有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那实际上就是一种自融,就是非法集资。”





吴教授认为,缺乏监管是预付消费卡最大的弊端。一位三鼎公司前经理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这个模式能让公司回笼资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资金流向缺乏监管,稍有闪失就会出问题。





吴景明说:“我一直呼吁,要由第三方全额托管,但是咱们现在即使是预管,就是放在银行账户预管,也不是全部的,按照规定是按比例的。尽管预管了,但是一大部分还是自己支配的,还不能避免它滥用资金,甚至卷款而逃。”





三鼎客户和员工买卡的钱到底去哪了呢?记者多次联系三鼎家政董事长任富强,但其始终不接电话,短信、微信也都不予回复。





上海杭州等地出台相应规定





三鼎家政的垮掉揭开了一个行业秘密:理论上任何商家都可以发售自己的预付消费卡,但由于缺少有效监管,导致用户资金进入企业腰包后听之任之。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曾经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情况做过检查,并在检查报告中发出警告,预付卡消费存在一定风险。一是发行预付卡的企业量大面广,涉及资金较大,个别商家利用其变相融资、集资甚至诈骗;二是约定不明导致服务缩水。正因为预付消费卡的先天不足,因此为后天埋下了祸根。近年来,预付消费卡投诉量持续上升。





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执行副会长范林根表示:“2017年应该是12000多件,涉及到的企业是6700家左右,涉及到关门的企业应该是在2100家。”





三鼎家政一夜之间关店停摆,留下数以千计的无处退卡的用户和被拖欠工资的员工。类似的商业模式和潜在的陷阱却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针对这样的问题,上海、杭州等地纷纷出台了本地的管理规定。上海还将在年内建立“单用途预付卡服务平台”,将相关人员和企业纳入到这个商务诚信平台,而失信的企业和个人则将被列入黑名单。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