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 就是成都最独特的生活美学

小编嘚啵嘚:《诗意 就是成都最独特的生活美学》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

正文开始: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青年作家》主编、《草堂》诗刊主编梁平,已在成都生活17年。生活如诗,在梁平眼里,诗意就是成都最独特的生活美学。





梁平认为,成都自古就是一座开放的城市,才有了“自古文宗皆入蜀”的生动写照。“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文学里的成都群星璀璨、连通古今。在文学创作中,可以体验成都独特的生活美学,不仅是闲适包容的,也是蓬勃向上的。





诗人眼中的生活美学方式





“皇城根下的主,川剧园子的客/与蜀的汉竹椅上品盖碗茶/喝单碗酒,摆唇寒齿彻的龙门阵/成都盆底里的平原,一口大锅/煮刀光剑影、煮抒情缓慢/一样的麻辣烫。”这是梁平最新诗集《家谱》扉页上的题词,已经道出了天府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





被称为诗歌后花园的成都,聚集了大批的诗人。梁平心中最能代表成都之美的生活方式是:三五老友,品茶饮酒,豪放潇洒,诗人们在大大小小的雅集雅聚上吟诗作对,畅所欲言,酒逢知己,千杯不醉。在微醺中,体会成都独特的悠闲与安逸。





梁平用他敏锐的触觉感知这座城市内核最隐秘的部分。他说,成都是他生活的地理,也是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认识自己必须认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城市。“要在习以为常、见惯不惊中洞悉它的变化,包括日常生活、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变。一个诗人不能对这种变化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现实不是一个空泛而虚假的概念,而是既可细微至生命内核最隐秘的部分,亦可宏大至朗朗乾坤。所以需要重新发现和认识。”





梁平说,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可变成美妙的句子,诗歌无处不在。而这正是成都独有的生活美学。





将成都的诗意生活美学融入笔端





诗歌从生活中来,梁平是城市的书写者。“我喜欢在自己生存的城市寻找入口,把笔触深透到城市的写作中。深入,浅出。”





梁平说:“我的文字认同我的血缘、胎记,以及家的谱系,这是我对故乡和家国基因的指认。家对于我,是一生写作的土壤。我敢肯定地说,以前、现在以及以后的写作,我都不会偏离和舍弃这样的谱系。我这样执意固守,就是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够‘有血有肉’,有活生生的‘我’。”





正是这样的家国情怀,梁平的许多诗作都跟地域有关。梁平说,在成都写作像拐棍一样,成为他精神和身心最大的满足和支撑。





他曾在诗集《深呼吸》中专门写“成都词典”:“纱帽上的花蚊子,在民国的舞台招揽川戏锣鼓,文武粉墨登场,后台的一句帮腔,落在这条街的石缝里!”“少城路在这个城市,留下的不止是路!”“站在窗口,看得见天上的三颗星星/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还有一颗,是诗歌……”《纱帽街》《燕鲁公所》《红照壁》《龙泉驿》《黉门街》《草市街》《红星路二段85号》……梁平笔下的“成都词典”,就像一幅幅画,勾勒出了耳熟能详的这些街道的过往,一座城市的变迁。





成都的城市生活美学,已经融入梁平的笔下。





成都商报记者陈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