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勿让个人信息泄露“尾大不掉”
小编嘚啵嘚:《时评:勿让个人信息泄露“尾大不掉”》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
正文开始:
新华社厦门8月22日电 题:勿让个人信息泄露“尾大不掉”
新华社记者颜之宏
最近,有消费者反映骚扰电话出现了新花样,对方一开口就称自己是茅台酒厂的,免费请你品尝酒水,只需付快递费10元和保价费29元……直接进行小额诈骗。更为惊讶的是,有的骚扰者不仅知道你刚买了房,还知道你有多少房贷,甚至连你的姓名、住址等也知道。
从“误打误撞靠运气”到“精准定制有底气”,骚扰电话这些情况的出现,提醒人们必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否则你的个人隐私、账户安全等出现敞口而你却蒙在鼓里。
曾有报道,有人花3.8元就能购得长达33页的某人信息报告,其中不仅包含通话记录、出行记录、消费记录和人脉关系,甚至还“附送”针对个人的详细量化分析。可见,个人信息泄露的背后,连接着一个“地下产业”和黑色利益链。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先后公布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关于依法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等,网络安全法也于2017年6月在全国实施。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然而,信息泄露的速度并未迟滞。360威胁情报中心发布的《2017政企机构信息泄露形势分析报告》显示,据测算,仅2017年1月至10月,国内网站共可能泄露信息51.2亿条。
为此,公民个人要加强自身信息的安全保护,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和企业要严控个人信息泄露;同时,公安、司法和网络监管部门要严厉打击倒卖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以遏制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蔓延之势。
- 【央广时评】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关键
- 国家卫健委:网上诊疗不得非法买卖、泄露患者信息
- 网民节来了!8个妙招教你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图)
- 中俄及时交换水情信息全力防御
- 中国—东盟聚焦区域气象灾害的监测与信息共享
- 十个人九个有口臭,每天用此草泡水喝,提神醒脑,口臭远离你
- 心理学:你觉得哪两个人是真情侣?测你在交往中应该注意什么
- 江苏一高校超千名学生信息遭泄露 院方否认黑客侵入
- 公安部开放“P2P系列”投资人信息登记
- 个人特药险、关税险9月开售 海关成被保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