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山电工”巡线记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跑山电工”巡线记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正文开始:





新华社武汉8月30日电 题:“跑山电工”巡线记





新华社记者梁建强





天刚破晓,55岁的黄长高已经早早起床。推开房门,热浪扑面而来。





林木繁茂的王埂岭下,陆续汇集起4个人。他们都戴着蓝色安全帽、穿着灰绿色工作服、肩上挎着工具包。在山峦连绵起伏的幕阜山区,他们又将开始新一轮的巡线工作。





黄长高是湖北咸宁崇阳县金塘供电所的一名供电工人。金塘供电所,是崇阳县最偏远的供电所,主要担负着金塘、高枧两个乡镇的供电任务,服务区域位于湖北、江西两省的崇阳、通城、修水三县的交界地带,山岭连绵。





“这里是‘开门见山’,处处都是山。9条10千伏线路,长280多公里,多数线路都是在山里。”金塘供电所主任龚云斌说。





巡线、清障、检修……蜿蜒崎岖的山路上,留下了供电工人太多的脚印与汗水。山高路远,群众亲切地送给他们一个绰号——“跑山电工”。





巡线,除了带齐检修工具之外,一把柴刀、一根木棍、一瓶水,是黄长高和同事们的“标配”。





“山里,线路经过的很多地方没有路,从一人多高的茅草中经过,经常得用柴刀开路。”高枧电工组维护班班长吴作宝与黄长高同龄,参加工作31年,他在山里巡线了31年。挥动柴刀熟练地砍倒路途中密密麻麻的荆棘,吴作宝指着面前的小路告诉记者:“这些路,都是巡线时一点点砍出来、踩出来的。”





木棍,作用同样不小。雨雪天,山路容易打滑,木棍就充当起了拐杖;晴天,穿林而过,木棍又可以用于探路。





电工吴芳敏2007年参加工作,最初参与巡线,也是在盛夏8月。





“芳敏,往后退!”一次巡线,同行的师父大声提醒。木棍前方,一个马蜂窝清晰可见。





“师父,小心!”又一次巡线,吴芳敏挥动柴刀时,一条花蛇从一旁窜了出来。





这样大大小小的“险情”,成了巡线中的常态。11年过去了,他已经能清楚地记得哪片区域林密草深相对危险,记得哪片山坳中带刺植物较多,要避免被划伤。





巡线时,为了避免携带的东西过重影响体力,“跑山电工”们一般只带一瓶水。“一瓶水肯定不够喝,喝完了,就用山上的泉水补给。”皮肤被晒得黝黑的吴作宝笑着说。





巡线,主要的目的是提前发现线路中的问题与隐患,及时处置,避免断电影响群众生活。





“今年夏天,咸宁持续高温,电网最大负荷4次创下新高,保障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责任重大。”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黄长高说。





红外测温、检查树木与竹子等与输电线的距离、查看绝缘设备的情况……一路上,巡线队员们边走边看,并在巡线记录本上记下相关情况。





“前几天,山里是雷暴天气,有的绝缘瓷瓶裂开了,好在巡线时我们发现并及时进行了更换。不然,绝缘效果下降后,线路很容易跳闸,山里群众用电肯定受影响。”龚云斌说。





每次巡线的终点,是山间散布的一个个村子。巡线路上,“跑山电工”们讲起了“一人一湾一盏灯”的故事。





老胡洞村有一位75岁高龄的村民王初香,在儿女搬离和丈夫去世后,一直独自住在山坳里。为了帮助老人解决用电问题,“跑山电工”们跋山涉水,用两根木桩抬起变压器,一路送到了老人家附近,并完成了架设工作。





“现在,每次巡线路过时,我们都要去看看老人那边的线路是不是正常。一切正常,我们心里才踏实。”吴芳敏说。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界上村7组村民叶明良,是一位贫困户,新年来临之际,他打算从危房搬迁到新居,但用电成了难事。巡线时得知消息,2018年除夕前夜,“跑山电工”们加班帮他家接上电,实现了他“亮亮堂堂过除夕”的心愿。





去年8月,黄长高在巡线时发现,一名68岁的老人在砍柴时不慎被砸伤,不停地呼喊“救命”。他背起老人,走了近3公里山路,把老人送上了去医院的车。





辛勤巡线,也有收获。





因为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处置,这个夏天,金塘供电所负责的范围内供电平稳有序,故障率继续保持低位。在“跑山电工”们的努力之下,近年来,多个贫困村原本25平方毫米“赤膊线”也换成了70平方毫米的绝缘线;7米高的旧线杆改成12米高的新水泥杆;30千伏安、50千伏安的小变压器升级为100千伏安、200千伏安的大台区……





用电得到了更好保障,也激活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原本少有人问津的大山深处,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村民们的钱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今年,崇阳县致力于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摘帽”。在金塘镇召开的脱贫攻坚工作会上,有人说:“脱贫出列,也要给供电工人们记功。”





山中巡线,年复一年。





因为山在那里、输电线在那里、群众在那里、牵挂与责任在那里,“跑山电工”巡线的故事,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