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求贤若渴才能求得人才

小编嘚啵嘚:《乡村振兴:求贤若渴才能求得人才》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

正文开始:





最近,有不少记者曾经采访的农户传来了村里正在选举村干部的消息,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心声:“给钱给物,不如给村里配个好干部。”





在农村长大的记者对此深以为然。整体看,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民钱包鼓了、日子好过了。但相比于城市,农村发展还比较滞后。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山区村、偏僻村、贫困村,多少年来,山还是那座山,路还是那条路,老屋还是那间老屋,没有什么太大变化。改变不了就离开。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到城市谋生,村里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儿,还有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的村干部。





老话讲:“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村民们不再看干部,只顾自个过日子,对于村干部选啥人、走啥路,也不太关心。有些村干部任职长达数十年,七八十岁还在“坚守岗位”;更让人揪心的是,一些村干部党组织观念淡薄,身在公,心在私,要么只顾自己发家致富,要么在外打工,有的甚至在城里居住、在城里当老板,与村民日渐疏远。





正如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所说:“村干部是全村的领头人,领头人没本事、没眼光儿、没干劲儿,村民过上好日子,难!”





眼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时限日益迫近,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战鼓震动了各级党委政府,也促使广大农民觉醒———“我们需要选优配强村干部!”





如何让真正的能人、贤才进入村干部队伍?“关键是上级党委政府和村民的信任!”贵州省水城县高仲村村支书周勇一语中的。周勇出身贫困山村,长期在外做生意,年入近百万元。正是因为乡镇领导求贤若渴,几次找他谈心,才激发了他回乡担任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雄心。如今,在周勇带领下,高仲村搞起了蜜蜂养殖、猕猴桃和刺梨种植以及花卉栽培等产业,全村将很快脱贫。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农村在外打拼的能人、贤才很多,他们有知识、有技术、有经验、有见地、有人脉、有资本,关键是要有发现他们的眼睛,地方政府领导还要屈尊下顾、求贤若渴,让这些能人、贤才找到存在感、价值感和荣誉感,这样他们才能心甘情愿回村当带头人。而一旦他们在工作中崭露头角,自然会赢得广大村民的信任。





有了人才,还要会用人才。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能人、贤人村干部大施拳脚,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比如为其选优配齐副手,打造团结一心的村“两委”班子;劝说老的村干部主动让贤,并在退职后不对其工作造成干扰;为其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等等。





更重要的一点,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让村干部看到未来。村干部应该无私奉献,但是“只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同样要不得。如今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村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更应从感情上关心他们、在待遇上照顾他们。目前,在水城县,村支书村主任每月工资从1000元提高到3200元;在甘肃省成县,表现优秀的村干部通过考试可优先录用为乡镇干部,等等。在记者看来,在政治待遇上还应向村干部倾斜,如选评优秀多给村干部一些名额;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适当增加村干部名额等。





选优配强村干部并非万事大吉了,还应强化这支队伍的党性教育和脱贫致富技能培训,并加强监督考核,一方面是为了打造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提升其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其时刻自省、自励、自强。





眼下,我国仍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脱贫攻坚压力巨大;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此时,更应选优配强村干部、用好村干部、保障村干部待遇,让他们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领路人、带头人、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