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向“娘炮”开炮!这些论述令人意外……( 三 )
由“嫩”到“美”进而“娘”,这种病态审美的递进耐人寻味。
“娘炮”不是一天养成的,它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借助各种匪夷所思的造星运动,“花样美男”被捧成了“流量小生”,“靠脸吃饭”变成了“颜值正义”,
资本冲动和浮躁风气推波助澜,硬生生把“小鲜肉”弄成了“小鲜花”,把“孟特”裁成了“孟特娇”。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
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
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的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
在“论美貌你是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重轻,一些人演技很烂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
- 新华社评论员:抓住历史机遇 推动合作共赢——评习近平主席
- 那个盛产“娘炮”的时代,也不缺“老炮”
- 新华社:榨菜、二锅头受青睐,实质是消费理念提升的表现
- 摒弃“娘炮”之风 建设阳刚社会
- 新华社发文批“娘炮”:娘炮”之风当休矣!
- 新华社区召开应知应会手册专题学习会
- 新华社关注武汉扫黑除恶
- 新华社评论员: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 把这些娘炮们当成四害除了吧 !
- 新华社大型纪录片《与非洲同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