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长”的马拉松,你慢点跑!
“雨后春笋”这个词或许已经无法形容国内爆发式增长的马拉松赛事了,2016年马拉松赛事比2015年增长了1.5倍,今年马拉松还在大幅增长,一天同时开跑数场马拉松已成常态。“疯长”的马拉松开始改变城市、改变许多人的生活,开跑就以冲刺速度奔跑的马拉松也让人感到有些不适。
冰火两重天,马拉松境遇反差大
17日,华烨连续第三年参加北京马拉松。“北马是每个马拉松爱好者最想跑的赛事,我们都称它为‘国马’。”北京马拉松可以称得上国内马拉松的鼻祖,也是国内四个国际田联金标赛事之一。北马把参赛选手分为A类和B类,A类选手是两年半内参加过全程马拉松并在6小时内完赛的选手。今年北马A类选手中签率为45%,B类为10%,华烨属于A类选手,连续三年北马中签,华烨感觉自己人品爆棚。
和北马一样,目前国内许多一线城市马拉松持续火热,交钱报名还得看能不能摇上号。和报名一样火热的是,这些热门马拉松赛事不用担心商业赞助。比如,北马赞助商从2013年的11家增加到今年的18家,去年的南京马拉松除了冠名赞助商外,另外还有20家不同层级的赞助商、供应商加盟。
不过,并不是每个马拉松都像北马这么火热。今年4月的天津全运会马拉松首次设立了5000个名额的群众组全程马拉松,但最终报名参赛人数还不到4200人。而记者从一家马拉松运营公司了解到,报不满名额是目前许多中小城市马拉松共同面临的问题,每次报名开始后,邀请跑团参赛就成为公司的头等大事。同样,尽管许多企业青睐马拉松,但他们看中的往往是热门赛事,中小城市马拉松拉赞助商多数还得求助于政府部门的帮忙。
跑者不够用,跟不上马拉松增长步伐
中国田径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参加全程及半程马拉松项目的总人次超过120万。其中,全程马拉松项目参赛总人次超过40万,总完赛人次和人数分别为24.3万和14.2万人;半程马拉松项目参赛总人次约80万,总完赛人次和人数分别为45.4万和33.7万人。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认为,在这组数据中,14.2万人和33.7万人是目前国内马拉松的核心跑者,这也是撑起国内马拉松的主力军,但核心跑者的培育和增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跟不上几乎以几何级增长的马拉松数量,这必然造成跑者不够用、马拉松名额空缺。
马拉松是一项耗费体力的运动,任何人跑马拉松都需要科学规划,过量运动带来的伤害也让一些跑者回归理性。在前几年采访时,一些马拉松爱好者以跑马数量多为荣,而如今,更多的跑马者开始注重身体健康的因素,更科学合理地规划一年的跑马计划。王宗平认为,非专业选手跑马拉松主要为了健身,一年以跑两个全程马拉松赛或四个半程马拉松赛为宜。“平时训练时跑马拉松和比赛时跑马拉松并不一样,比赛时对生理和心理产生的负荷明显强于训练时,如果超量运动,往往会适得其反。”
此外,一些资深跑者开始有选择性地参赛。华烨告诉记者,她一年就跑四五个马拉松,而且就冲着扬马、厦马、上马、西马等赛事。有着多年跑马拉松经历的南京十四所装备部部长彭为,如今一年参加的正式赛事也保持在三到四个全程、两个半程的数量,选择的也多为南马、杭马、扬马这样的知名赛事。“知名赛事赛道规划比较合理,服务比较细致,细节做得比较好,比赛体验舒适。”
回归健身,马拉松才能跑得更好
原本单调、枯燥的马拉松如今风靡城市,演变成一种都市新时尚,甚至有人把马拉松称为“中产阶级的广场舞”。正因如此,马拉松开始成为全民健身、城市形象宣传的新载体。不过,一些地方一味追求马拉松的放大效益,让马拉松承受了不可承受之重。
最近,一位体育运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倒苦水:“刚办一两年的马拉松就要创金牌、银牌赛事,哪这么容易。”该公司一年运营近10项马拉松赛事,其中不少是县级城市马拉松,一些主办城市办赛伊始就提出“三年银牌”“五年金牌”的宏伟计划。而赛事等级评定不仅对参赛人数、参赛标准甚至参赛成绩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运营公司只得花钱邀请重点选手参赛。
言必称国际,这是目前许多马拉松赛共同的特点。以国际命名,旨在吸引更多的国际马拉松爱好者参赛,从而起到宣传城市、拉动旅游的目的,这也是多数城市举办马拉松赛的主要初衷。不过,记者了解到,尽管现在马拉松赛多数名为国际,实际上,一些赛事不仅参赛的外国选手很少,即使是外地选手的比例也很小,因而,对宣传城市和拉动经济的效果并不太明显。
马拉松的风靡起源于健身,而要避免快速增长中带来的尴尬,还得回归健身。王宗平分析说,全程、半程和5公里10公里短距离长跑,其实就像金字塔的塔尖、塔身和塔基,项目、参赛人数结构也应按这种比例进行合理设置。然而,从2016年中国田协注册赛事来看,全程马拉松125场、半程马拉松128场,10公里赛事75场。王宗平认为,短距离长跑适合多数跑步爱好者,不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也是培育马拉松爱好者的途径。事实上,特别是中小城市的马拉松赛,七八成参赛选手都是本地跑步爱好者,这也正是马拉松全民健身的功能体现。
(本文摘自《新华日报》2017年09月28日第18版)
推荐阅读
1. 当跑步被集体引导
2. 城市发展,为什么需要“体育名片”?
3. 一个中年跑男,对“动商”的另类思维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图文编辑:郑淞,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邮箱:dongshangyjzx@163.com
- 【头条】重要通知!瑞丽木姐马拉松期间将实行交通管制,请提前绕
- 福利 | 报名2018成都双遗马拉松,直通2018伦敦马拉松!
- 广州从化山地马拉松赛12月24日开跑
- 《2017深圳马拉松赛前指南》
- 当我迷失在马拉松里
- 起终点改革,国内马拉松赛的强心剂
- 【河西丰田】2017广州马拉松全城热跑 这些看点怎能错过?!
- 新闻眼 | 24小时漫画马拉松在春城“开跑”
- 2018黄金海岸马拉松40周年 | 澳洲避暑,盛夏过冬
- 一键报名 | 2018 清远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