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溟:穿过历史看未来——浅谈银行卡支付的前世今生 |华山论剑

本文由《清华金融评论》与况客科技联合推荐

文/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副组长任思溟

任思溟:穿过历史看未来——浅谈银行卡支付的前世今生 |华山论剑
任思溟:穿过历史看未来——浅谈银行卡支付的前世今生 |华山论剑

支付的未来展望(或忧虑)

1、谁将取代银行卡卡片?

2、谁将取代智能手机(移动智能终端)?

3、货币会不会消失?真的是危言耸听吗?

——任思溟

支付的本质是什么?支付的本质是完成货币的转移。货币有现金和非现金之分。鉴别真伪是完成支付的关键。

对于现金支付,需要鉴别的是现金的真伪。金银是不是真的?钞票是不是真的?至于使用人的身份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非现金支付,需要鉴别的是使用人的真伪。使用人是不是账户所有人?至于账户有没有钱(比如信用卡)并不是最重要的。

通俗地讲,现金支付是认钱不认人,非现金支付是认人不认钱。非现金支付的关键之关键也就是身份验证。支票要核对印鉴,信用卡最早要核对签名(后来有了彩照卡,照片也成为一种辅助手段),借记卡要验证密码。持卡人身份验证方式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银行卡支付的发展历史。

信用卡为什么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

众所周知信用卡诞生于美国,但是为什么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估计思考过这一问题的人并不多。

上世纪50年代,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国力持续快速上升,生产能力爆棚,特别是军工产业。但是,战争结束了,再大量生产军工产品没人买了,怎么办?工业体系面临由军用向民用转变的巨大压力。

美国人民刚刚从战争的阴霾中走出来,渴望过更好的生活;大兵们从全球各地回到故土,渴望结婚生子。这些都需要现钱,而普通人手里没有那么多现钱可以用来买房子、买电器、买汽车,而发了战争财的资本家(银行家)恰恰有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睡大觉。天时地利人和,资本家有钱,工厂有生产能力,大众有购买欲望而且缺钱,信用卡应运而生。

没有一个民族,生来就有超前消费观念的。美国人民也一样,无论是生于18世纪初的富兰克林,还是生于19世纪初的爱默生,包括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巴菲特,都是提倡勤俭节约的。

什么状况下,才会出现超前消费的观念?那就是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物质宽裕,二是资金宽裕。中国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所以大学生贷款屡禁不止。

国内的银行卡业务发端于代理收单

改革开放以后,境外人士开始通过香港进入大陆考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使用信用卡消费的需求。首先是濒临香港的广东省各地,特别是广州,当地中国银行开始代理外卡收单业务,主要应用场所是涉外星级酒店。

那时候POS还没有进入国内,受理信用卡要用到压卡机。所以信用卡的卡号为什么是凸字打印?就是为了方便压卡。

借记卡卡号为什么不是凸字打印?因为,借记卡不能透支,必须是联机交易,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打印凸字。

那么现在,信用卡打印凸字卡号还有必要吗?说实话已无实际意义。因为,现在无论借记卡还是信用卡都是联机交易,估计绝大多数商户连压卡机都没有见过。所以,信用卡也完全没有必要打印凸字卡号了。

而当初处理信用卡还是比较麻烦的,一是要查看纸质版的黑名单,二是超过一定金额要拨打授权电话。现在,黑名单已经无需手工查询了,是否同意交易也完全由系统来判断了。

银联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这其中不得不提到银联子公司银联商务对受理市场建设的巨大推动力。

从1993年提出“金卡工程”,到2002年成立银联,整整走过了将近10年的历程。而银联确实也不负众望,在推动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银联商务,在各商业银行不太重视受理市场建设的情况下,成为这一领域的拓荒者。

银行卡是典型的双边市场,光有发卡没有收单,持卡人就会遇到没有地方可用卡的窘境;光有收单没有发卡,特约商户就无卡可受。只有发卡端和受理端同时发力,银行卡市场才有可能健康发展。

银行卡市场发展的同时,支付产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结果就是:老百姓手里的钱多了,社会上的商品丰富了(甚至是过剩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和速度更加便捷快速了。这些决定了支付领域已经进入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阶段,这大概可以从2012年算起,距离银联成立的时间恰好又是一个10年。

银行卡支付所经历的历史变化

银行卡账户载体以及发卡模式的变化

在磁条写信息的技术没有应用到信用卡上之前,银行卡的卡片是无磁条的,然后发展到磁条卡,再到磁条和芯片都有,再到纯芯片卡。

以上是物理卡片的演变过程,银行卡市场发展到现在,呈现出三大变化趋势,其中之一就是银行卡的去卡片化,或者说银行卡的虚拟化(电子化、数字化)。事实上银行卡的虚拟化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出现,招商银行当时推出了网上虚拟卡用于网上银行。

估计若干年之后就像压卡机一样,大多数人不知银行卡卡片为何物。

之前,客户申请信用卡必须到银行柜台填表,提交资料,还要等待若干天(由于是纯人工审批,时间不是一般的长)。现在完全可以在网上申请,部分银行已实现“现申、现审、现批、现领、现用”的傻瓜发卡模式。

银行卡受理机具以及受理模式的变化

从压卡机到ATM和POS,到电脑,再到移动终端。

从受理机具的变化,我们就能想到银行卡的品种一定是先有信用卡后有借记卡。因为,借记卡只能联机交易,不能压卡。

早期,信用卡的受理主要依赖于人工,比如压卡要由人来完成,查看黑名单需要由人来完成,打授权电话也需要由人来完成,上门收单也需要由人来完成。现在,这些环节除了刷卡需要收银员完成以后,其他已经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来处理了。而在自助收银模式下,收银员刷卡的动作也免了。

银行卡交易等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银行卡交易依赖的底层信息网络经历了以下变化:物流网、通信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压卡时代,商户的信用卡压卡单据需要等待收单银行上门收取(收单行的称谓也由此而来,现在已经可以放到银行卡历史博物馆里去了)。黑名单的上报汇总,需要一层层报到总行,总行汇总全国数据,再一层层发到分行,分行印刷成小册子送到特约商户。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样的工作1个月至少要做两次,而且是一家银行1本小册子,你可想想特约商户收银台得摆多少本黑名单啊。这些依赖的都是纯人力或需要人工干预的物流网。无论是收单方式还是账务处理模式,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之大也可想而知。

之后,ATM和POS对应通信网,网上支付对应互联网,手机支付对应移动互联网。

无论是账户载体,还是受理机具,一个明显的发展变化趋势是自动化(自助化)、电子化(数字化)。现在的智能终端在做扫码支付的时候,它即是账户(银行卡或余额宝等)的载体,又是受理机具,完全打破了既有的业务模式框架。自助收银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智能终端集账户载体和受理机具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简单的将持卡人称为持卡人吗?

发卡银行的发卡模式发生了并还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收单银行的内涵也不再是收单那么简单,连持卡人都自带受理机具并实现了自助收银。我们不得不慨叹: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支付市场变化太快。

市场趋势、利益格局的改变已成定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再来说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以下简称宝信)

20世纪金融脱媒一说甚嚣尘上,没想到20年过去了,金融没有脱媒,在银行和客户之间反倒是多了一层媒介。为什么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新型类金融机构发展如此之快呢(快到没朋友)?

第一,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是基础。如果不依赖快速发展的、非常完备的中国金融基础设施,支付宝、微信支付就不可能发展如此迅速。离开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的几十亿张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支付会怎么样?离开人民银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和超级网银,支付宝、微信支付会怎么样?

第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关键。芯片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手机电脑化、智能化成为可能,或者说使得电脑进一步微型化、手机化成为可能。当然还有通讯技术的发展,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2G到3G到4G,互联网广覆盖,网速不断提升价格不断降低。

第三,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保障。国家有钱建设金融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百姓有钱买智能手机,百姓有余钱放在支付账户里(而不会像从前攒点钱就赶紧存定期)。

宝信账户的余额是什么?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第七条中,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的,还应在服务协议中以显著方式告知客户,并采取有效方式确认客户充分知晓并清晰理解下列内容:“支付账户所记录的资金余额不同于客户本人的银行存款,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其实质为客户委托支付机构保管的、所有权归属于客户的预付价值。该预付价值对应的货币资金虽然属于客户,但不以客户本人名义存放在银行,而是以支付机构名义存放在银行,并且由支付机构向银行发起资金调拨指令。”支付机构应当确保协议内容清晰、易懂,并以显著方式提示客户注意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事项。

上述文字中提到:该预付价值对应的货币资金。笔者理解货币资金指的是人民币,而该预付价值是与人民币相对应的是什么呢?再看下一句话:支付账户所记录的资金余额不同于客户本人的银行存款。那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宝信账户的余额不是人民币存款,但又可以与人民币存款相转换,转换率是1:1。

那么问题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九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那宝信算不算发售了代币票券呢?有没有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呢?

因此,对于宝信等新兴金融事物的监管面临新的斗争考验,相关的制度体系以及执行层面更要有新的考量。

宝信支付与银行卡支付的区别

银行卡是为支付而生,宝信是为交易而生,这是二者的最大区别。或者换一种说法,银行卡是为支付而支付,宝信是为交易而支付。

商业银行拓展银行卡特约商户,一般是已经开业或者即将开业的商业企业。为在该商业企业消费的客户提供一种非现金支付方式—刷卡消费。而宝信则不同。宝信的发展路径是这样的:先建平台(淘宝、天猫、QQ、微信),后吸引客户,再促成交易,最后提供支付。

因此,宝信是可以创造交易的,这是它们致胜的法宝。

有人问:还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什么宝(以下简称吗宝)能够超越支付宝?答案是有可能,但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吗宝必须打造一个更大的消费场景,大到比淘宝、天猫还要大。

二是吗宝账户的余额与人民币存款的转换率要高于1:1,比如1.1:1,或者1.2:1。说白了,也就是让人民币存款在吗宝账户里有更强的购买力。千万别说不可能,电信、移动、联通一直就是这么干的(比如充1000送600)。

淘宝与万达百货的区别

其实,淘宝是一个市场,万达百货是一个百货公司。百货公司不允许有假货,市场无法避免有假货。你去菜市场买菜,几乎所有的摊贩都会说:我的菜是本地的,没打农药。你信不信?你买不买?

银行卡支付产业的三大发展趋势

未来,在发卡端,银行卡将去卡片化(或者说银行卡的虚拟化、电子化、数字化);在受理端,受理机将具有去公共化(或者说受理机具的私人化、个人化);而在平台端,转接平台将呈现去核心化(去中心化、多中心化)

支付的未来展望(或忧虑)

1、谁将取代银行卡卡片(或者银行卡卡片还有哪些改进的空间)?

卡片尺寸还有必要这么大吗?信用卡还需要打凸字吗?银行卡卡面上还需要印刷卡号吗(还需要打印全部的卡号吗)?

2、谁将取代智能手机(移动智能终端)?

千万别说不可能,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仅仅就在10年前,我们连智能手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3、货币会不会消失?

危言耸听吗?真的是危言耸听吗?

任思溟为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副组长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学术思考,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本文编辑: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