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股市是一个高级版的菜市场

【论道】股市是一个高级版的菜市场

大多数投资者的思维中,菜市场和股票市场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熙熙攘攘的鱼龙混杂的场所,一个是顶尖人士汇集的掌握财富流向的金字塔。

事实并非如此。

股票市场诞生于荷兰集市,出生之处便类似菜市场,本身就打上市场的烙印,因此菜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基因其实是相同的。

股票市场本质就是一个高级版的菜市场,只不过菜市场买卖的标的是蔬菜、肉类和杂货;而股票市场买卖的是股票、股权和其它有价证券。

在证券市场大规模使用机器撮合交易之前,人工交易市场的热闹和嘈杂程度和任何菜市场有得一拼。

在这里我们不关心菜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表面类似,而是关心这两个市场参与者的市场交易心里和交易行为的惊人相似之处——这时你会发现,无论是多么高贵的基金经理还是普通投资者,其交易过程的行为动机的本能反应其实和菜场大妈没有什么两样。

因此,无论是羊群效应,买涨不买跌,但凡在菜市场看到的现象,在股票市场同样会看到。

也是因此,有时候分析股票市场,不需要应用什么高深理论和模型,只要用菜市场理论可以完美解释股票市场一些让投资者困惑的现象。

试举例如下:

1、时鲜菜理论

刚上市的新鲜蔬菜水果永远是市场最抢手,最受欢迎的,因此可以卖到很贵的价格,只要有人愿意出高价,总能脱手;但是如果价格高到市场难以接受,价格就到头了。

同样,股票市场的新股总是受市场欢迎,无路是什么股票,一上市必定会爆炒,股价一直会推升到市场投资者无法接受,股价才会停歇。

所以不要抱怨市场会爆炒新股,无论采取什么定价原则,新股爆炒是一定的,除非将发行价订到市场所能承受的最高价,或者一开盘就推到最高价——前者如海瑞普,后者如中石油,将这种爆炒一次到位。

时鲜菜到了中午或者第二天,不再时鲜,价格自然会下跌,因此新股过了新鲜期,价格开始走回归之路,一步步下跌,是不可改变的大趋势。

当然比较聪明的菜贩子会不断给菜洒水或者喷保鲜剂,以保持菜的新鲜度,可以延长买高价的时间。

因此不少会来事的次新股公司开始大比例拆股,或者筹划新的并购重组和再圈钱——其目的就是一个,保持新鲜度,可以继续维持高价。

直到高管减持完成,不再喷保鲜剂了,股票也无人问津了。

同样,市场上热衷炒新、炒概念的游资,对于时鲜菜理论的理解简直深入精髓。

故而,那些新鲜的股票、新鲜的概念,是掀起市场炒作热潮的最大利器——概念越是新,越是时髦,越是国内首创,全球首创,威力越强大。

2、大米价格理论

菜市场上最不被关注、但又是大家最不可或缺的东西,是大米或面粉。

大米面粉的价格构成菜市场的价格基础,稻麦的价格受市场的收成好坏影响,但是总体波动范围会小于蔬菜肉类等。

股票市场,金融、基础原材料、钢铁、基建等大型蓝筹股不仅构成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样构成股票市场的价格基础。

因此,这些股票总体波动幅度,是跟随股票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而波动,故而期待这些股票走出大幅度超越大盘或者中小盘股的长期趋势性行情是不现实的。

即使人为扰动造成短期脱离大盘的上升行情,但长期趋势依然是回归原先轨迹走出大盘趋同的波动周期,这里如过去的中车,现在的联通,或者后面的京东方。

3、有机蔬菜理论

有机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贵一倍到数倍,但是照样非常受到市场欢迎,只要是经济承受力够得上的大妈,有机蔬菜一定是首选。

股票市场,高科技股就是有机蔬菜,价格高,市盈率高,但是依然受欢迎,股价涨幅远高于夕阳产业和周期性公司。

那些喜欢低市盈率的和传统产业股票的夹头们千万不要不服气,这是全球的大趋势,不是你个人喜好所能决定的——要么跟随趋势,要么老老实实的获取稳定收益。

因此总体而言,敢于投资高价股,高市盈率股,一般是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相反,一些低价股是中小投资者的最爱。

但是一轮行情下来,高价股跑赢大市的比例远高于低价股;而在股市出现向下反转时,最先下跌的一般是低价股。

显然,这与参与者的承受力强弱有很大关系。

4、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理论

菜市场无论是什么样的货色,最终都能找到卖家,因为个人的喜好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消费群体。

无论是鲜美至极的白松露,还是气味难闻的臭豆腐,都有一大批坚定的拥笃者。

股票市场无论是最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还是最烂的ST股票,都有投资者购买,而且都会有一批非常坚定喜爱者,是不是很难理解。

为什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因为不同消费者有不同口味,一个人眼中的美酒,也许是另一个人眼中的毒药。

同样道理,不同股票为什么就不可以被不同的投资者所欢迎所喜爱?

理解了这一点,就请不要轻易去评别的投资者价购买你不看好的股票——如果两个大妈在一起互相评价对方篮子里的菜有虫眼或者不新鲜,会被对方翻白眼甚至吵架的——股票市场如果轻易评价一个股票不好, 则会被一大票那个股票的粉丝喷的。

当然有一个现象是可以例外的,这就是在这个老千和造假横行的市场,我们更需要的是一大批专业的打假者,揭露那些害人的骗子公司,尤其是那些隐藏极深、对于市场投资者危害极大的大老千。

不同类型的投资选择不同的投资标的过程,不仅是一项简单的决策过程,其实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理性的投资者以数据、估值等量化指标,作为决策标准;感性的投资者以个人认知、喜好,企业文化和企业呈现的个性特质,管理层的作风等作为考虑的主因。

投资者的资金量大小,以往在同类板块和个股中的盈亏状况等也和股票选择行为相关联。

特别是长线投资者,还有一个不会被注意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的性格特点和投资者个人性格特点的相互吸引度等。

由于不同投资者的不同个性特征,对于不同的个股呈现不同的兴趣。

5、物稀为贵理论

市场上松露的价格以克计算,长江三鲜的鲥鱼有价无市,野生刀鱼和河豚上万块一条,还是有人消费。

而且价格一年比一年高,关键就是市面上的数量越来越少。

数量越稀少,价格越高,物稀为贵在菜市场是每个人都懂和都能接受的道理;但是到了股票市场就有人不接受、不理解了。

为什么茅台650块,华大基因210块,江丰65块还涨不停?这里面的关键不是什么估值,销售和业绩等等量化指标能够起作用和解释得通的。

其实际上的真正核心动因还是物稀为贵。

这三家公司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价格根本无法以传统估值理论来确定,而是非常符合以物稀为贵理论来解释。

在我们的身边,除了一大批价廉物美的消费品外,还有一小众普通投资者无法消费,但是依然有固定消费群体的奢侈品市场。

这些稀有的价高股票就是股票市场的奢侈品,其让大多数人望其项背的价格和购买者的消费行为注定是非所有投资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物稀为贵理论对于解释目前市场很多投资者无法理解现象非常有效。

例如行业龙头的溢价,实际上是因为具备快速发展能力的行业龙头具有相当的稀缺性:

大力光电成为台股的龙头是因为其摄像头全球龙头地位的唯一性;舜宇光学和瑞声科技在港股手机股中的稀缺性带来超高溢价;相反由于国内的手机股众多,其稀缺性不像港股那么强,因此相关个股的龙头溢价就不是那么突出。

因此目前市场上涨幅较好,或者走长牛的个股,如果仔细分析,一定能够找到其在市场的稀缺特点——这种稀缺性越高,股价上涨的过程就越长,涨幅就越高。

就连一些实在找不出什么特点和上涨理由的股票,如果市场有机构投资者不断吸纳,造成市场的筹码稀缺,也会出现一轮行情:例如被港股通大量吸纳流通股超过10%的个股,走势都非常凌厉。

对于这种因为稀缺因素而造成上涨的股票,正确的做法是不去预测顶部在哪里,而是考察这些稀缺因素还存不存在,一旦这些稀缺因素消失,股价掉头是自然而然的事。

稀缺,实际上就是一种垄断,会产生产品垄断,价格垄断和技术垄断。我们常谈及的公司的护城河,其实也是和稀缺同属于类似范畴。

周期股,在产品价格上涨期间,稀缺性比较明显,但是到了产品价格下降期,稀缺性减弱甚至消失。

大型蓝筹股,市场流通股在机构收集筹码期间产生稀缺性,股价上涨,但是到了一定时候,机构发散筹码,稀缺性消失,股价开始下跌。

蓝筹股由于其流动股的数量巨大,因此即使在主升行情中,筹码稀缺性远不如中小盘股高,因此股价弹性也远低于中小市值股。

在手机产业链中,欧菲光的市盈率一直是较其它产业链的个股高,其原因还是在于其管理层的狼性和无与伦比的执行力是两市中非常罕见的,这就是其根本的稀缺性。

对于深天马而言,目前是国内唯一的专注中小显示屏的企业,到明年如果JDI被收购或者解体(这是大概率事件),深天马将是全球唯一的大规模专业中小型显示器企业,这也是一种稀缺性。

因此稀缺产生价值,稀缺产生溢价,研究公司基本面的核心就是研究其稀缺性。

市场上很多现象让人不解,不是市场本身的问题,而是投资者认知不足的原因。

多年来,严格的价值投资者和实践者,通过传统的理论,研究出判别有投资价值公司的各种理论,包括投资模型,也发掘出大量的优质公司和投资标的,但是对于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群体现象,没有合理的解释和实践理论,同时也失去了一批超级公司的投资机会。

因此研究投资者的心理和群体投资行为,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是行为金融学和行为经济学的范畴——以传统的估值理论来研究这个市场已经无法解释市场不断出现的新现象,但是行为金融学却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这就是为什么理查得.塞斯以行为金融学和行为经济学获得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

从菜市场的群体现象,来分析股票市场的群体现象,也是学习这种理论的粗浅尝试。

有人会说,用菜市场理论来比对国内散户众多的非成熟市场也许有相似之处,但对对照成熟市场,也许没有那么有效;但是如果换一个参照物,以批发市场比对成熟市场,是不是又会发现很多的相似之处了呢?

【论道】股市是一个高级版的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