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笔记】内科学-呼吸系统:肺部感染疾病

一、肺炎概述

1.解剖分类

①大叶性(肺泡性)肺炎

a.炎症先发生于肺泡

b.经肺泡间孔(Cohn孔)向其他肺泡扩散;

c.会累积整个肺段、肺叶,典型者表现为肺实质炎症

d.大叶性肺炎通常不累及支气管;

e.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

f.X线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实变阴影

②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

a.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上感及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

b.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及肺泡炎症;

c.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病毒、肺炎支原体以及军团菌;

d.X线无实变征象,有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班片状阴影

③间质性肺炎

a.炎症以肺间质为主,累及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组织

b.因病变仅在肺间质,故呼吸道症状较轻,但病变广泛则呼吸困难明显;

c.致病菌多为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或孢子菌引起;

d.X线表现为不规则阴影,其中可有肺不张阴影。

2.病因分类

细菌性肺炎(最常见)

②病毒性肺炎

③肺真菌病(孢子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尤其是HIV感染者)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1.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来说就是院外已经感染,入院后发病的一类);

2.CAP常见病原体:他摩菌、肺炎链球菌(最常见)、流感嗜杆菌、原体、肺炎原体、军团菌;(口诀:卡拉链血、一支军团

3.CAP评估表法:

【学长笔记】内科学-呼吸系统:肺部感染疾病

三、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学长笔记】内科学-呼吸系统:肺部感染疾病

 四、根据痰色鉴别病原体

【学长笔记】内科学-呼吸系统:肺部感染疾病

 五、肺炎链球菌

1.概述

(1)常有受凉、劳累等诱因;

(2)易发生于体健的青壮年

(3)主要是由于肺炎链球菌的荚膜致病

(4)五联征: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

2.病理

(1)分四期:充血期、红肝变期、灰肝变期、消散期;

(2)病变消散后组织结构多无损坏,不留纤维瘢痕;

(3)病变期会导致V/Q比例失调引起呼吸困难。

3.临床表现

(1)症状

a.多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b.起病急骤,寒战,咳嗽,胸痛,体温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高热是重要症状)

c.痰多为铁锈色痰

(2)体征

a.鼻翼扇动,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

b.早期仅有呼吸运动减小;实变时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并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

c.自然病程大致1~2周,发病时间5~10天,使用抗生素可使体温在1~3天内恢复。

4.诊断

(1).X线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

(2).痰病原菌检测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5.治疗

(1)首选青霉素G

(2)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以免过度出汗、脱水及干扰真实热型。

 六、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1.起病急;

2.好发于老年男性,也常见于营养不良、全身衰竭、COPD、DM等疾病;

3.痰色为砖红色胶冻样痰

4.X线表现:大叶突变;小叶浸润;有蜂窝状脓肿形成;叶间隙有弧形下坠形成

5.治疗:主要使用-β内酰胺类,如重症需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



七、肺炎支原体肺炎

1.综述

(1)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

(2)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

2.临床表现

(1)好发于儿童、青少年

(2)潜伏期2~3周,起病较缓;

(3)症状主要是乏力、咽痛、头痛、咳嗽、发热、食欲不振、腹泻、肌痛、耳痛等;

(4)阵发性干咳为本病特点,持续时间长,咳少量黏痰;

(5)发热可持续2~3周(注意不是高热,高热是细菌性肺炎的特征),体温恢复正常后仍有咳嗽(经典体征);

(6)肺外表现常见,如皮炎,儿童偶可并发鼓膜炎或中耳炎。

3.检查

(1)起病2周后,约2/3的患者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度≥1:32

(2)如血清支原体IgM抗体≥1:64(具有特异性),或恢复期抗体滴度有4倍增高,可进一步确诊;

(3)X线检查显示肺部多种形态浸润,呈节段分布,多见于肺下野(由肺门向两下肺野扩张)。

4.治疗

(1)对于本病的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

(2)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可选用呼吸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昔沙星等);

(3)本病有自限性,多数病例不经治疗可自愈

八、军团菌肺炎

1.临床表现

(1)亚急性起病,潜伏期2~10天;

(2)常伴有肺外表现(多为头痛,烦燥);

(3)前驱症状: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畏寒,发热,1~2天后加重,初起干咳,发展为脓性粘液性痰

(4)恶心呕吐,水样腹泻,消化道出血;

(5)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重症);

(6)电解质:低钠、低磷;

(7)X线为班片状影或肺段突变,偶有空洞,间接荧光免疫抗体,血清试管凝集试验滴度呈4倍增长,分别达1:128、1:160或更高

2.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

 九、病毒性肺炎

1.综述

(1)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2)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暴发或散发流行。

2.临床表现

(1)症状通常较轻,无显著肺部体征,但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倦怠等全身症状较突出;

(2)常在急性流感症状尚未消退时出现咳嗽、少痰、或白色黏液痰、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3.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改变(肺纹理增多,磨玻璃状阴影,小片状浸润或广泛浸润,严重者可见双肺弥漫性结节性浸润);

(2)确诊主要是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检测特异性抗体IgG,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等)

4.治疗

(1)补充足量维生素及蛋白质;

(2)相关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①利巴韦林

            a.具有主谱抗病毒活性;

            b.主要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流感病毒。

        ②阿昔洛韦:

            a.具有广谱、强效、和起效快的特点;

            b.主要抑制疱疹病毒、水痘病毒。

        ③更昔洛韦:药理作用为抑制DNA合成,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

        ④金刚烷脘:主要用于抑制流感病毒。

 十、肺脓肿

1.综述

(1)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

(2)90%的肺脓肿患者合并有厌氧菌感染

(3)常见的其他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4)大肠埃希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可引起坏死性肺炎

2.分型

(1)吸入性肺脓肿:

a.多为误吸后有受寒、极度疲劳等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的诱因(误吸物可能是呕吐物、鼻窦炎和牙槽脓肿分泌物等);

b.厌氧菌感染多见

c.脓肿常为单发,仰卧位时,好发于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坐位时好发于下叶后基底段右侧卧位时,好发于右上叶前段或后段

d.一般咳脓臭痰,且咳出后体温下降

e.一般是因感染物阻塞支气管、小血管使致病菌繁殖引起肺组织化脓性炎症。

(2)继发性肺脓肿

a.是继发于另的一些疾病(如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癌等);

b.也可能是邻近器官化脓性病变(如膈下脓肿、肾周围脓肿等);

c.阿米巴肝脓肿因好发于右肝顶部,故易突破膈肌至右肺下叶,形成阿米巴肺脓肿

(3)血源性肺脓肿

a.因皮肤感染、骨髓炎等所致脓毒血症,菌栓经血行散播至肺,形成肺脓肿;

b.致病菌常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常见。

3.临床症状

(1)一般有高热(39~40℃)、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的症状;

(2)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

(3)发病10~14天突然咳大量脓臭痰及坏死肺组织,痰静置后分三层(对比前面四层支扩);

(4)浓臭痰咳出后体温明显下降,全身中毒症状减轻(重要提示)

(5)胸部X线影像显示有一个或多发的含气液平的空洞

(6)肺部体征:先实变,后空瓮,慢性肺脓肿常有杵状指。

补:杵状指考点

【学长笔记】内科学-呼吸系统:肺部感染疾病

   

4.治疗

(1)使用抗生素

a.合并厌氧菌感染的使用青霉素

b.血源性肺脓肿(葡萄球菌和链菌菌感染)选用耐β-内酰胺酶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感染应选用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c.阿米巴感染用甲哨唑治疗,革兰阴性杆菌选用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酮类;

d.抗生素使用6~8周或直至X线胸片示脓腔和炎症消失,仅有少量的残留纤维化

(2)脓液引流

(3)手术治疗

a.病程超三个月经内科治疗脓腔不缩小,或脓腔直径大于5cm估计不易闭合者;

b.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危及生命的;

c.伴有支气管胸膜瘘或脓胸经抽吸、冲洗疗效不佳者;

d.支气管阻塞限制气道引流的。(抗菌流脓,不行手术)。

【学长笔记】内科学-呼吸系统:肺部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