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纾解血荒 不再让血头赚“带血”的钱

《评论:纾解血荒 不再让血头赚“带血”的钱》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人民网评:纾解血荒,不再让血头赚“带血”的钱





据媒体报道,位居燕郊的某家医院,多达数百名白血病患者在此治疗。由于患者用血需求量大,有血头长期盘踞医院,从网上招聘献血者来燕郊,以“互助献血”的名义“卖血”,每个单位血小板向患者收费五六百元。血头每运作一单可获利数百元,有的血头“生意”好时,一天能做好几单。





毋庸赘言,这些血头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带血”的钱,他们游走在法律边缘,从事着不光彩的灰色营生,属于被打击的对象。但是,如果迷信打击的话,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禁而不绝,打而不死,毕竟有需求就有市场。另一种是当血头被驱散后,急需用血的患者陷入困境,乃至绝境,丧失花钱买救命血的机会,就可能耽误救治,加重病情。





血头于法不容,就应该被打击,这一点毫无疑问。与此同时,更应该探讨血头何以找到生存的沃土?如果血源充裕,患者无需“剑走偏峰”,他们怎么可能花大价钱从血头手里买血?





纾解患者焦虑和无奈,除了全方位推进互助献血之外,更需动员更多的爱心人士无偿献血。





有句话说得好,“您能对您的同胞做出的最大贡献,是拯救他的生命。”当我们卷起袖管献出热血的那一刻,不仅履行了公民责任,更能通过拯救他人拥有成就感。但是,近年来,多地出现血荒,有的医院甚至停止了普通手术,原因是,血库仅存的血液只能保证急诊、重症患者的需求。





众所周知,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献血者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血是热的,人是有情怀的,热血国民不可能越来越少,一些地方闹血荒,与道德贫血无关,更与公民素质无关,或与宣传不到位、激励措施不够丰富有关。





应该通过制度安排,让献血者更有制度化回馈。当前,一些地方明确规定,献血者终身免交临床用血费标准从过去的累计1000毫升降至400毫升以上的;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的献血者,凭相关证件可以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旅游风景区等场所……这些制度设计,用心良苦,既是对献血者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敬畏。





此外,在血液使用方面也应该更阳光。中国青年报曾有调查显示,83.8%的受调查者不愿意献血,是因为担心用血不透明,害怕所献的血被少数人用来牟利。为打消献血者的顾虑,一些地方正在努力满足公众知情权,比如打开血液中心网站,只要输入个人信息,就能查询到自己所献血的去向,此举值得点赞。





“热血是生命的标志,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一定程度上说,越早破除血荒,患者就越受益,血头的生存空间就越逼仄,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