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式的圆滑,总是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题目不要误解为范伟是个大滑头,我只是看了他主演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后有感而发的。
《不成问题的问题》11月21日首映,我就赶个时髦在这一天看了。想看它有几个原因,老舍原著,文学大师啊!还得知它不久前在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在上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在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男主角奖。日本和台湾获奖不靠关系和上级授意,可信度较高。还有对这种文艺片我一直有好感,像几年前的《黄金时代》、《驴得水》虽然票房远远赶不上“囧”“狼”之流,但我是发誓不按票房来选择进影院了。
影片开始那略有昏暗的黑白片就有一种亲切感,电影的影像走向了一种古典状态,特写很少,镜头几乎不运动,场景朴素无华。看起来不像现在的电影,倒像是真正诞生在民国时期的老电影一样。让我想起了孩童时代看的《小城之春》《我这一辈子》《龙须沟》,导演梅峰显然想拍成原汁原味的民国风,那说话的语调速度和做派,普通话、上海话、四川话交织在一起的真实感,真和当今很多现代味儿十足的民国片大相径庭,我甚至感觉梅峰导演可能组织演员看了《小城之春》《我这一辈子》。
老舍先生原作发表于1943年,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范伟饰)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范伟”靠着一身的油头滑脑、笑脸相迎和通情达理的交际本事将投资人伺候的很爽,把下面也捏合的一团和气。期间来了个骗吃骗住自称艺术家的秦妙斋(张超饰),这个混混儿把“范伟”也哄得滴溜儿转。农场表面稳定压倒了一切,但就是不盈利,农场股东决定由海归博士尤大兴(王瀚邦饰)用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这位农场新主任是专攻农业的高手,而且到来后大刀阔斧、满腔抱负、不徇私情、严格管理,但不会中国式的人情,最终在他最该成就事业的农场一事无成,而“范伟”也暗度陈仓,耍尽手腕,海归反而被挤走。
一件小事就看出“范伟”熟谙中国的人情世故,他看见农民工上班打牌,农民工吓得如鸟兽散,“范伟”却留住他们自己也参与进来,而且冠冕堂皇地说干活儿是干活儿玩儿是玩儿,农民工皆大欢喜。而海归博士发现有人偷懒偷摸,开除了四个人。这四个人在混混儿秦妙斋的怂恿下向海归场长的妻子送礼说情。海归妻子碍于人情收下,无非是一篮鸡蛋,海归场长本人还不知道。混混儿秦妙斋以此煽动工人举报,并纠集一伙人大喊“打倒尤大兴”、“尤大兴滚蛋”,让人觉得完全是造反派的做派,所以文革中一些中年造反派不是突然变为造反派的,而是青年造反派变老了。这个群体中的一些人在“土改”“三反五反”中肯定很积极,说不定还混入了革命队伍成了干部。
海归博士照章办事狼狈离开,圆滑之极的“范伟”众望所归,“范伟”还从穿布鞋变为皮鞋,农场当然继续亏损。影片结尾是海归夫人在大山里凄凉的背影。
范伟把这个大滑头演绝了,我一直觉得范伟和宋丹丹过多演小品很可惜,明明是出色的表演艺术家,却总给人演滑稽戏的感觉。范伟本人对“范伟”(丁务源)认识也很清醒,他说:“现在很多所谓情商高的人,很像‘丁务源’,我觉得跟‘丁务源’做同事行,不伤害人,但如果手握权力就太可怕了。”
很遗憾,“范伟”式的手握权力的人还真的不少!
附:【不成问题的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不成问题的问题》在金马奖双奖、东京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等多个奖项评选中,不论是剧作还是艺术风格,演员的演技都无可挑剔。
编剧: 梅峰 / 黄石 / 老舍
主演: 范伟 / 殷桃 / 张超 / 史依弘 / 王一鸣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北京话 / 重庆话 / 上海话
上映日期: 2017-11-21(中国大陆)
片长: 133分钟
又名: Mr. No Problem
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剧情简介:
1940年代的大后方重庆,一间物产丰富却总是赔钱的树华农场,一场明争暗斗在新旧两个农场主任之间上演。这部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似乎叙述了一个永不过时的人间寓言。
第53届台北金马影展(2016),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范伟。
第53届台北金马影展(2016),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梅峰/黄石。
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2016),主竞赛单元最佳艺术贡献奖梅峰。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17),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男配角张超。
第7届北京国际电影节(2017),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奖范伟,天坛奖最佳编剧奖梅峰/黄石。
这部口碑之作就是梅峰导演的《不成问题的问题》。
故事改编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发表于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是一部背景设定在战时重庆的三幕寓言黑白片,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
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全书收录《不成问题的问题》《微神》《断魂枪》《月牙儿》《我这一辈子》五篇小说,篇篇经典,句句精彩。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故事发生在抗战重庆树华农场,农场管理者丁场长管理能力不行,但哄人能力一流,精通人情世故,在他治理下,大家整日偷鸡打牌,混日子。树华农场颓势一片,冒牌青年艺术家秦妙斋也掺和进来。留学归来尤主任接管农场后,开始整治作风,大家感到了自律和科学带来的愉悦……
在从剧本到表演,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都交出了一份令影迷满意的答卷。该片基于老舍原作的扎实改编,让故事性和趣味性,诙谐的讽刺,巧妙的融于一体,与个性化和风格化的文艺片截然不同,可以说是一部人人都可看懂的文艺片。
著名影评人影志、子非鱼、陆支羽、大奇特、法兰西胶片、桃桃淘电影等都对电影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影志更是将影片定位为年度前三,国产文艺片的腔调和气质都令人信服。
基于原作的三位男性角色外,梅峰在改编上增加了几位女性角色,为影片增添了不少新的看点,著名女演员殷桃饰演的尤太太明霞、著名京剧演员史依弘饰演的许太太沈月媚,以及张梓桐饰演的佟小姐,三位女性角色的加入让原本的男人之间的故事变得更为丰满,也更有趣味性。
不少在影展上看过片的观众表示“几个人物都写活了,精心的结构和布局把中国式的处世哲学和人情世故刻画的入木三分”、“尤其是殷桃这个‘有问题’的角色,颇有姿色,却蠢的可气。看过原著,不得不说她演得比小说里更让人无可奈何,眼神里有可怜,小聪明又让人发怒”、“女性角色戏份的增加做得尤其好”。好男儿出身的张超在片中饰演秦妙斋,受到不少观众肯定,“简直是脱胎换骨”“真正的魅力也发挥了出来”。
电影在小说原本的中国式处世哲学上,丰富了角色和层次,将中国式人情中的种种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新加入的角色丰富了农场小社会的构成背景和人物关系,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小九九,范伟饰演的丁务源相比原著中的“不作为”更增添了生存困境,不少观众都评价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是“一部永不过时的职场教科书”。影片的黑白影像更是吸收了传统中国画的美学风格,更能增加其作为一部民国片的代入感。
梅峰如此解读这个故事:“一个小小的农场做舞台,人情世故,迎来送往,中国这点事,都被它说得淋漓尽致了。”
《不成问题的问题》
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以镜头的方式诉说着中国社会永远绕不开的人情世故。
《不成问题的问题》的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前,但是对现实的影射处处可见。这个看似被战火隔绝的世外桃源,其实也是大社会的缩影。
与原著小说一样,镜头对准民国时期。1940年代的大后方重庆,一间物产丰富却总是赔钱的树华农场,一场明争暗斗在新旧两个农场主任之间上演。这部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似乎叙述了一个永不过时的人间寓言。
树华农场主任丁务源(范伟饰)农场管理能力不行,但哄人能力一流。作为“会做人”的典范,丁务源靠着“稳”的性格,周旋在上级和下级之间。在各种人际关系里游刃有余,不仅能打点上头,更能安抚下属,实属“和稀泥”高手,将中式“中庸”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一袭长衫,巧言令色,似乎除了不擅长经营农场,中国的这些人情世故,他都非常精通。在他治理下,大家整日偷鸡打牌,混日子。
作为“艺术家”的秦妙斋,满口谎言。张口闭口都是文学、艺术,甚至还能说几句英语,为的只是哄富家小姐开心。佟小姐和秦妙斋之间爱情的这一条线索,让整个故事有了一种更舒服的比例感。
还有固执的新主任尤大兴、爱慕虚荣的佟小姐、唯利是图的许老板等人物,在影片中的惟妙惟肖,也许就是一种最朴素的感动。
- 生活中总是吃素食时,也要注意这些事项才能够更长寿
- 为什么唱歌总是跑调?
- 【健康】饮食环境好,孩子蛀牙少
- 婆婆做出来的饺子总是满口汁,这才知道,原来是有它
- 为什么你总是投资失败?因为你不懂资产配置!
- 6道绝味下饭菜,每周至少做一次,全家总是吃不够
- 头条丨西宁又一市民中千万巨奖,为什么中奖的总是别人~
- 煮饺子是等水开才下锅? 难怪总是露馅,教你一招饺子好吃不破皮
- 总是牙酸、牙龈出血?当心,你可能有牙齿敏感
- 油条为什么总是两根一起炸?原来它有这么多故事